作为中国油画的开拓者之一和杰出的老一辈画家,他以“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精神,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和描绘大自然的绘画作品。由于他早年在旅欧期间打下了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具备了渊博的美学修养和熟练的绘画技巧,其画作得到同时代许多大师的嘉许。例如,徐悲鸿先生称其画为“学者之画”,傅抱石先生誉其“先读鸿篇而后画而精者也”,“才华四射,独具典型,知非先生不能也”。纵观其一生的绘画创作,早期(赴法留学至1949年建国前)画风受欧洲古典绘画影响,朴实、严谨,显示出坚实的造型功力,所作人物肖像及主题性创作(如《母教》《食为天》等)尤为引人注目。中期(1949年建国后至1965年“文革”前)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用画笔热情讴歌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创作了许多大场面、多人物的作品。其题材虽取自现实生活,但技法上却糅以印象派的笔调与色彩,画风奔放,色彩明丽,在写实的基础上已带有写意的浪漫旨趣。晚期(“文革”后至逝世前)其画风变得更加自由、率真,在媒材上除油画、水粉、水彩、丙烯之外,还尝试着做了大量的独幅版画(Monotype),反映出他毫无顾忌的自由心境和返璞归真的童稚之心。
2000年,中国油画学会在北京举办了“20世纪中国油画展”。在展览的“后记”中,组织者称:“我们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一方面将公众已经熟知的如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吴作人、王悦之、董希文等艺术家新发现的作品见之于众;一方面将曾经活跃于画坛但由于种种原因几近被历史湮没的前辈画家如李铁夫、李叔同、秦宣夫、沙耆、关良、常玉、赵兽等以及十分知名的林风眠、吴大羽等过去鲜见的油画作品,这次也历尽艰辛,从海内外一一挖掘出来……”这番话既是给秦宣夫在20世纪中国油画史上一个中肯的定位,同时又指出他那“由于种种原因几近被历史湮没”的命运遭际。就此而言,秦宣夫的艺术就更值得我们重新认识与研究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