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如何运作
拉希德酋长即现任酋长穆罕默德的父亲,1958年他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迪拜酋长之位。众所周知,正是他指引迪拜走上了如今的发展道路,正是因为他,迪拜才有了如今的名声。但是他的统治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的统治初期,国内政治出现骚乱;更糟糕的是迪拜曾经的经济命脉——珍珠业崩塌,导致整个酋长国穷困不堪。此外,受苏伊士危机影响阿拉伯各国都出现了独立运动。种种情况使得当时阿勒马克图姆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因为他们当初毕竟是倚仗着英国政府的支持才得以拥有迪拜的统治权。
幸好英国看出了他们的危险处境。拉希德继位的时候,英国派出了一艘军舰并鸣响五发礼炮向他致敬。礼炮的轰鸣声提醒任何可能的叛乱者,英国政府依然会按照当初的和约一力支持阿勒马克图姆家族。尽管白厅1在公开场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私下里还是对拉希德的统治能否坚持下去心存疑虑。
其实他们用不着担心,因为拉希德早就把叛乱的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使用的手段证明了他是一位既聪明又无情的统治者。早在1939年当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国内有一个反叛团体因为不满阿勒马克图姆家族独享英国政府赋予的垄断权所带来的利润而意图控制其统治权。他们提出建立议会制,沿用传统的部落管理机制,即统治者必须与长老会协商处理事务。他们希望通过议会来掌控眼下直接落入统治家族口袋的钱财,从而进行比较平均的分配。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听起来很像民主制度。
那时候拉希德正准备和阿布扎比统治家族的一位姑娘结婚,当然这桩婚姻完全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拉希德提出在叛军的大本营迪拉(Deira)举办婚礼,以此展示自己对他们的姿态。他还说欢迎所有人都来参加婚宴流水席。他的这一举动反响不错,因为大家都喜欢流水席。往更深一层想,这似乎也是一种和解的暗示,也许是在为接下来的经济妥协铺路。
举办婚礼的那一天,大量人潮拥入迪拉,其中包括许多拉希德的贝都因族支持者。他们没有一头扎进流水席畅饮枣汁,而是悄无声息地带着沙袋和步枪埋伏在屋顶上。到了事先约定的时间,他们便向叛军开火,将相当一部分人击毙。一两个小时之后,拉希德微笑着出现,宣布迪拜回归统一,然后照常举办结婚仪式。
整个冲突过程中英国表面上没有干预,但私下里却给了马克图姆家族大力支持,毕竟保护国里出现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是它所乐见的情况。
19年后,拉希德继任酋长。他刚开始执政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政治理念,在漫长的统治期间建树颇多。他的确建立了议会制,与1939年反对者提出的议会制相比,唯一的区别在于新议会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它的所有决议必须得到酋长批准。换句话说,除了自身至高无上的统治权,马克图姆家族愿意在任何事情上作出妥协。
拉希德的任职期恰逢迪拜石油大量开采。若是没有石油,他也许难免空有抱负却难以施展;但是有了石油,他得以成功地安抚反对者。他将最大的肥肉给了自己最强劲的敌人,成功地使他们在此后的一两年间渐渐地忘了政治,一心忙着挣钱。
但是拉希德的眼睛没有仅仅停留在石油本身,他的做法与中东地区多数其他酋长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清醒地意识到迪拜的石油储备量是有限的,因此将国家的所有财政收入用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将来能通过其他途径发展迪拜。卖石油的收入还不够,他就贷款。有人就此向他提出警告,但他仍然卯足劲往前冲,最终创建了一个商贸之城。
此外,拉希德酋长修建了几个干船坞;同时他还注意铺路搭桥,钻井找淡水。他吩咐自己的儿子建造一个飞机场。当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对飞往迪拜机场心存疑虑时,拉希德甚至个人出资买下所有机票以确保对方有利可得。可以说,正是因为拉希德,才有了今天的迪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