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技术指南及彩色图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45638
  • 作      者:
    张瑞琳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技术指南及彩色图谱》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寄生虫组织切片技术、寄生虫超薄切片技术、病原学诊断技术、免疫学检测实验技术,以及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章节。内容涉及常见人体寄生虫实验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制作技术,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寄生虫动物模型构建、人工培养和饲养等实验技术,寄生虫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操作方法,免疫学检测操作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此外,《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技术指南及彩色图谱》还按照实验教学的先后顺序和进度,编入了在实验教学中常见的人体寄生虫彩图288幅,供读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保存、制作和邮寄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固定、保存、制作和邮寄是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我们根据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将采集回实验室的各类寄生虫标本进行相应的处理,以达到所需目的。熟练掌握这些实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一、标本的采集
  人体寄生虫包括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采集标本之前,应先了解这些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生活习性、地域分布等特点,以保证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体内寄生虫的采集
  体内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因虫种而异,有的寄生于人体的肠道、腔道,有的寄生于血液、淋巴管、骨髓,还有的寄生于肌肉、肝、肺、脑等器官组织内。寄生在肠道、腔道内的原虫滋养体或包囊、蠕虫虫卵及某些种类的成虫或幼虫,可从其寄生部位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中获取;寄生于肠道内的蠕虫成虫则需服用驱虫药物驱出虫体后收集;血液及骨髓内的寄生虫则通过抽血或抽取骨髓液收集。一般寄生于肝、肺、脑等器官及肌肉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多靠活组织检查、尸体解剖、动物解剖,以及人工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来收集。近年来,通过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收集实验教学标本是本实验室最重要的标本来源之一。例如,本实验室构建的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曼氏迭宫绦虫、包生绦虫、毛形线虫、卡氏肺孢子虫、鼠疟原虫等动物模型,为实验教学标本的收集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实验寄生虫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
  (二)体外寄生虫的采集
  体外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宿主的体表,或栖息在动物的养殖栖息场地、洞穴、鸟巢,甚至遍布动物的滋生场所。采集标本时可从动物的体表获取或在其孳生地和栖息场所收集,如在牛棚、猪栏采集成蚊,在稻田、水塘采集蚊幼虫;或捕获动物收集,如捕获鼠类,可收集蜱、螨、蚤类等;也可通过人工饲养或构建动物模型获取寄生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的虫体或各时期虫体,如我们在实验室饲养家猫,可获取大量的蚤类生活史各期虫体;饲养蚊、蝇、蟑螂也可获取这些寄生虫生活史各期的虫体;构建人工生态室采集华支睾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阳性螺、阳性鱼等。
  (三)采集标本注意事项
  1.采集记录
  正确的采集记录应包括标本名称、采集地点、日期、标本来源、宿主种类、寄生部位和采集人的姓名等。对医学节肢动物标本,应详细记录采集场所的情况及气候条件等。
  2.保存标本的完整性
  采集标本时操作要细致,应尽量避免损坏标本的任何构造。例如,昆虫标本的足、翅、体毛和鳞片等均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故标本须力求完整,最好无残缺。
  3.防止感染
  采集前必须了解各种寄生虫的感染时期;采集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消毒措施。如解剖动物或尸检时,需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使用过的器具和实验台必须消毒清洗;采集钉螺、解剖钉螺和感染动物时,应预防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采集病媒节肢动物时,应防止被叮咬;进入疟区采集疟原虫标本时,要使用驱避剂、服用防疟药物等。
  二、标本的保存与制作
  新采集的标本可能粘有污物,需将污物清洗干净后,再根据实验教学或其他实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从体内或体外采集所获得的寄生虫标本,须按其寄生虫的种类、大小、性质和制作的要求,对不同的标本尽快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培养或人工饲养.
  对采获的标本如果要进行培养或人工饲养,应在虫体活力较好的时候,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再用消毒生理盐水清洗多次,选择虫体发育所需条件进行培养或饲养,尽量避免虫体死亡。如果是从临床患者的分泌物中采集到的标本,如阴道毛滴虫、口腔毛滴虫等,须迅速接种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内,放人恒温箱内进行培养。如果因当时条件所限不能及时接种,或采集时温度较低,则需预放在35~37℃条件下临时保存。
  (二)制作瓶装标本
  清洁一固定一保存一装入标本瓶(或标本缸)一封盖一贴标签,是制作瓶装标本的基本过程。即先将虫体或组织器官表面黏附的污物洗净,置于生理盐水中清洗,然后按标本的特点选择玻璃固定容器,以及合适的固定液分别进行固定,并依据标本的大小固定24~72h后更换保存液(或水洗后再更换保存液),经多次更换至容器内的保存液清澈,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标本瓶(或缸),将标本放入,使病变部位或虫体特征突出,再加入保存液,封闭瓶口,贴上标签即可供教学使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人体寄生虫教学标本的种类
一、液浸标本
二、干制标本
三、玻片标本
第二节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保存、制作和邮寄
一、标本的采集
二、标本的保存与制作
三、标本的邮寄
第三节 寄生虫标本制作的一般原理
一、标本的固定
二、染色
三、脱水
四、透明
五、标本封固

第二章 医学原虫
第一节 肠道、腔道原虫的采集、检查、标本制作、培养与保存
一、采集标本
二、新鲜标本检查法
三、永久标本制片法
四、活组织及其他标本检查
五、保存
六、溶液与染液的配制
七、培养
八、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
九、低温冷冻保存与复苏
第二节 血内寄生原虫的采集、检查、标本制作、培养与保存
一、疟原虫
二、锥虫
第三节 其他组织器官原虫的采集、检查、标本制作、培养与保存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
二、弓形虫
三、卡氏肺孢子虫(卡氏肺囊菌)

第三章 医学蠕虫
第一节 蠕虫成虫的采集、保存及标本制作
一、蠕虫成虫的采集
二、蠕虫成虫的固定及保存
三、蠕虫成虫的染色和制片
第二节 蠕虫幼虫的采集、保存及标本制作
一、吸虫幼虫
二、绦虫幼虫
三、线虫幼虫
第三节 蠕虫卵的采集、保存及标本制作
一、蠕虫卵的采集
二、蠕虫卵的保存
三、蠕虫卵的玻片标本制作
第四节 蠕虫液浸瓶装标本的制作
一、器材和试剂
二、标本装置方法及步骤
第五节 常见蠕虫动物模型构建及虫体传代培养技术
一、华支睾吸虫
二、并殖吸虫
三、日本血吸虫
四、布氏姜片吸虫
五、包生绦虫(棘球蚴模型)
六、缩小膜壳绦虫
七、猪囊尾蚴培养
八、钩虫
九、马来丝虫
十、旋毛形线虫
十一、蛔虫幼虫
十二、广州管圆线虫

第四章 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 实验物品的准备
一、器材与试剂
二、采集
三、毒杀
四、保存
五、玻片标本制作
第二节 蜱类标本
一、采集、饲养
二、固定与保存
三、成虫玻片标本制作
第三节 螨类
一、革螨
二、恙螨
三、疥螨
四、蠕形螨
五、尘螨
第四节 蚊
一、采集
二、饲养
三、保存
四、标本制作
第五节 蝇
一、采集、饲养
二、保存与标本制作
第六节 白蛉
一、采集
二、保存与标本制作
第七节 蚤
一、采集、饲养
二、保存与标本制作
第八节 虱
一、采集
二、保存与标本制作
第九节 臭虫
一、采集
二、保存与标本制作
第十节 蜚蠊(蟑螂)
一、采集、饲养
二、保存与标本制作

第五章 寄生虫组织切片技术
第一节 组织切片的原理
一、石蜡切片技术
二、冰冻切片技术
第二节 组织切片操作步骤
一、石蜡切片操作步骤
二、冰冻切片操作步骤

第六章 寄生虫超薄切片技术
第一节 处理标本
一、取材
二、固定
三、脱水
四、渗透与包埋
第二节 超薄切片与染色
一、超薄切片
二、切片染色
三、透射电镜样品操作步骤

第七章 病原学诊断技术
第一节 粪便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的检查
一、粪便检查
二、肛周虫卵检查
三、排泄物与分泌物等标本的检查
四、其他组织器官检查
第二节 血液检查

第八章 免疫学检测实验技术
第一节 寄生虫特有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一、环卵沉淀试验
二、环蚴沉淀试验
三、尾蚴膜反应试验
四、弓形虫染色试验
第二节 其他常用免疫学检测技术
一、皮内试验
二、挑刺试验
三、间接血凝试验
四、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五、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七、免疫印迹试验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实验操作过程
二、免疫酶染色试验

第九章 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常用实验动物
第二节 实验动物操作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方法
二、实验动物编号与标记方法
三、实验动物除毛法
四、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五、实验动物的血液采集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安死术
一、安死术的概念
二、采用安死术必须符合的条件
三、安死术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伦理与福利
一、实验动物伦理与福利的概念
二、实验动物福利与“3R”原则

第十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一节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与管理
一、建立管理组织
二、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三、贯彻安全规章制度,树立普遍防御意识
第二节 实验人员的安全管理
一、安全教育
二、健康管理
三、意外损伤防护
第三节 实验动物安全管理
一、人畜共患病的防护
二、动物健康管理
第四节 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
一、注射器的安全操作
二、吸管的安全操作
三、菌(毒)种接种安全操作
四、离心物品的安全操作
五、避免操作中产生气溶胶
六、实验室内及时有效消毒
七、废弃物及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八、其他注意事项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术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常见人体寄生虫相关彩色图谱
附图1:华支睾吸虫
附图2:片形吸虫
附图3:并殖、狸殖吸虫
附图4:血吸虫
附图5:绦虫成虫、节片
附图6:绦虫卵、幼虫
附图7: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幼虫
附图8:绦虫中间宿主、病变液浸标本
附图9:蛔虫、鞭虫
附图10:钩虫、粪类圆线虫
附图11: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
附图12:蛲虫、丝虫
附图13:肠道、腔道等原虫
附图14:疟原虫等原虫
附图15:蚊
附图16:蝇、白蛉
附图17:蜱、螨
附图18:虱、蚤、臭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