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保存、制作和邮寄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固定、保存、制作和邮寄是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我们根据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将采集回实验室的各类寄生虫标本进行相应的处理,以达到所需目的。熟练掌握这些实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一、标本的采集
人体寄生虫包括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采集标本之前,应先了解这些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生活习性、地域分布等特点,以保证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体内寄生虫的采集
体内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因虫种而异,有的寄生于人体的肠道、腔道,有的寄生于血液、淋巴管、骨髓,还有的寄生于肌肉、肝、肺、脑等器官组织内。寄生在肠道、腔道内的原虫滋养体或包囊、蠕虫虫卵及某些种类的成虫或幼虫,可从其寄生部位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中获取;寄生于肠道内的蠕虫成虫则需服用驱虫药物驱出虫体后收集;血液及骨髓内的寄生虫则通过抽血或抽取骨髓液收集。一般寄生于肝、肺、脑等器官及肌肉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多靠活组织检查、尸体解剖、动物解剖,以及人工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来收集。近年来,通过构建实验动物模型收集实验教学标本是本实验室最重要的标本来源之一。例如,本实验室构建的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曼氏迭宫绦虫、包生绦虫、毛形线虫、卡氏肺孢子虫、鼠疟原虫等动物模型,为实验教学标本的收集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实验寄生虫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
(二)体外寄生虫的采集
体外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宿主的体表,或栖息在动物的养殖栖息场地、洞穴、鸟巢,甚至遍布动物的滋生场所。采集标本时可从动物的体表获取或在其孳生地和栖息场所收集,如在牛棚、猪栏采集成蚊,在稻田、水塘采集蚊幼虫;或捕获动物收集,如捕获鼠类,可收集蜱、螨、蚤类等;也可通过人工饲养或构建动物模型获取寄生虫生活史发育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的虫体或各时期虫体,如我们在实验室饲养家猫,可获取大量的蚤类生活史各期虫体;饲养蚊、蝇、蟑螂也可获取这些寄生虫生活史各期的虫体;构建人工生态室采集华支睾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阳性螺、阳性鱼等。
(三)采集标本注意事项
1.采集记录
正确的采集记录应包括标本名称、采集地点、日期、标本来源、宿主种类、寄生部位和采集人的姓名等。对医学节肢动物标本,应详细记录采集场所的情况及气候条件等。
2.保存标本的完整性
采集标本时操作要细致,应尽量避免损坏标本的任何构造。例如,昆虫标本的足、翅、体毛和鳞片等均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故标本须力求完整,最好无残缺。
3.防止感染
采集前必须了解各种寄生虫的感染时期;采集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消毒措施。如解剖动物或尸检时,需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使用过的器具和实验台必须消毒清洗;采集钉螺、解剖钉螺和感染动物时,应预防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采集病媒节肢动物时,应防止被叮咬;进入疟区采集疟原虫标本时,要使用驱避剂、服用防疟药物等。
二、标本的保存与制作
新采集的标本可能粘有污物,需将污物清洗干净后,再根据实验教学或其他实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从体内或体外采集所获得的寄生虫标本,须按其寄生虫的种类、大小、性质和制作的要求,对不同的标本尽快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培养或人工饲养.
对采获的标本如果要进行培养或人工饲养,应在虫体活力较好的时候,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再用消毒生理盐水清洗多次,选择虫体发育所需条件进行培养或饲养,尽量避免虫体死亡。如果是从临床患者的分泌物中采集到的标本,如阴道毛滴虫、口腔毛滴虫等,须迅速接种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内,放人恒温箱内进行培养。如果因当时条件所限不能及时接种,或采集时温度较低,则需预放在35~37℃条件下临时保存。
(二)制作瓶装标本
清洁一固定一保存一装入标本瓶(或标本缸)一封盖一贴标签,是制作瓶装标本的基本过程。即先将虫体或组织器官表面黏附的污物洗净,置于生理盐水中清洗,然后按标本的特点选择玻璃固定容器,以及合适的固定液分别进行固定,并依据标本的大小固定24~72h后更换保存液(或水洗后再更换保存液),经多次更换至容器内的保存液清澈,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标本瓶(或缸),将标本放入,使病变部位或虫体特征突出,再加入保存液,封闭瓶口,贴上标签即可供教学使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