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事情的循环关注,最终引发了一场10世纪开始的隐修改革运动,发起者是一批鼓吹复兴隐修理念的僧侣,他们想要在那些修道精神退化堕落的地方恢复其最初的精神。有趣的是,这些僧侣在平信徒中寻得了慷慨的帮助,他们帮助其建立了新的改革的修道场所。大部分位于加洛林王朝原来的中心地带,从比利时到瑞士,向西到勃艮第,向东到法兰克尼亚。改革就从这一区域向外辐射。到10世纪末,诸侯和皇帝也对这一运动产生了兴趣。他们的赞助加大了干涉教会事务的危险,但矛盾的是,也极大地增加了恢复教皇独立的可能性。
这场改革运动以其最重要的动力来源而命名——909年由阿基坦公爵新建于勃艮第的著名的克吕尼修道院(abbey of Cluny)。在将近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克吕尼都是宗教和神职人员的力量源泉。克吕尼派的领导者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往往出身于贵族家庭,来自勃艮第和西法兰克的名门望族(这是一个能够扩大他们影响的因素),并在教会的道德精神改革之后施展自己的权威。克吕尼派僧侣遵循修订过的《本笃会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一个宗教修会不仅仅在于统一的生活方式,还需要一个集中管理的组织。本笃会修道院先前都是自治的团体,但是新的克吕尼派修道院要完全地听命于克吕尼修道院院长;他就像是成千上万名僧侣组成的军队中的将军。这些僧侣在母院(mother house)中接受一段时期的培训后就进入他们自己的修道院。在克吕尼运动的高潮时期,也就是12世纪中期,超过300座修道院——有的甚至远在巴勒斯坦——遵循着克吕尼的指导。它是继圣彼得罗马教会之后西方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教会中心。从一开始克吕尼修道精神就在整个教会里传播了新的实践与观念,其后逐渐显示出自己是一股革命力量,尤其是在平信徒和教会权威关系的观念革新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