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闻见录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0140637
  • 作      者:
    朱家溍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祖籍浙江萧山,生长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文物专家、戏曲研究专家、清史专家。自幼酷爱文物与京剧。1941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43年在重庆参加故宫博物院文物保管和研究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北平,历任故宫博物院科员、科长、编纂等职务,担任文物整理、编目、陈列等工作。专著有《故宫退食录》《春秋左传礼徵》《碑帖浅说》《历代著录法书目》等,主编《两朝御览图书》《明清帝后宝玺》《清代后妃首饰》《国宝》《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以及《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之竹木牙角器卷和漆器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朱家溍先生是资深清史专家,尤其因其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经历,对北京故宫以及清代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作者生长于北京,对北京城的历史地理、地缘风貌、文物古迹又熟稔于心。本书将作者于北京亲闻亲见的历史掌故、宅园古迹、饮食戏曲等娓娓道来,展现出一幅老北京上至皇家文化、下至市井风俗的画卷。

展开
精彩书摘

今年夏天北京气候酷热高达四十摄氏度,在外地的朋友因为我岁数较大,特地打电话问我的身体如何、能否承受如此高温、安装空调器没有等等关注的话。我告诉他,北京天气虽然高温达四十摄氏度,而我住的房子里面只有二十七八摄氏度,这是最高的温度,一般只在二十五摄氏度,我也没安装空调,因为我很怕空调。我告诉他,北京老住宅的北房都具备这样的优点。

俗语说:“冬暖夏凉的大北房。”我住的房子虽然破旧,而在北京老宅院中原来属于高水平的工程,举架高、筒瓦顶、砖墙厚,已经具备晒不透的条件,况且后院又有参天的古槐覆盖着院子。前窗外小院中有竹、芭蕉、月季、石榴等等花木。四周墙上布满爬山虎的绿叶,所以我没觉得怎样热得受不了。

我的朋友听了我的回答,放心地撂下电话。正在这时候《青年报》的编者向我约稿,内容要写老北京,并且八月四日就要交稿。我想写什么呢?就写一点我住北京老房子在夏天的感觉吧!

现在住老房子的感受,已经写在前面了,再补充一点过去的感受。记得从前住过的老宅院,进了垂花门,左右两边抄手游廊。正房五开间,每年夏天在外檐挂着五幅大堂帘(竹编的),在每天上午八点钟左右就把堂帘放下来,把支窗也放下来,这样可以保持室内一天阴凉。在老家具中有一种“冰桶”,现在已经消失了。这是一个斗状的木桶,有三道铜箍,桶盖有四个古钱纹孔,下面有一个鼓腿式座,桶内有个架子摆一大方冰,其余空间可以装瓜果或酸梅汤罐。这个冰桶在室内的位置总是在地当中,飘散着凉意。冰桶下面鼓腿式座中隐藏着一个瓷盆是承受冰水的,冰的溶解速度很慢,滴到瓷盆的水自然地成为一种有节奏的仿佛玉佩相碰或弹拨乐器的声音。到下午六点钟左右太阳已经西下,用水泼过院子,然后卷起堂帘,支起前后窗户,使室内通过清风。这五间作为厅堂使用是不住人的。出了这五间的后门,经一段甬路,进入第二道垂花门,这称为上房院,门内正房三开间,左右两耳房,东西各三间厢房以及由过道进入后院的后照房九间,这是集中住人的区域。在夏季和前院同样卷帘放帘、支窗放窗的生活方式,可以保持清凉。每天用水浇过院子之后,吃晚饭照例在院中,饭毕撤去饭桌,继续在院中纳凉。

在前厅长方大院中,每年夏季摆四十缸荷花,这是夏天的一大享受。最初是从隆福寺万盛花厂买来的支藕,种在两个瓦缸里,培养方法很简单。瓦缸内有多半缸松散土和几块马掌,把藕浅埋土中,要把芽子露在土外,然后放水,不可淹过芽子,这是在清明时节。到端阳节就可以看见第一朵花。在六、七两月是盛开的时候,中秋节后渐渐残败,总之可以看四个月的花。到冬天要收在室内储藏起来,不用浇水,到次年春天清明节再把缸搬到院中,把土和藕倒在地上,选择精壮有芽的藕,每缸两支,其余细条无芽的藕扔掉。就这样从两缸扩展到四十缸。每年只储藏六缸,就足够种四十缸的藕。这个长方大院有四棵海棠,并无树荫,又没有东西房,日照时间很长,空气也流畅,所以荷花特别茂盛。早晨五点左右荷花刚刚开放,这时满院荷香袭人,到花丛中散步,每一朵花都令人流连不已,一朵一朵地欣赏过后,遇见已熟的莲蓬摘下来,坐在游廊凳上边吃边看,院中好像一座大荷花池。下雨天,坐在游廊凳赏雨中荷花又是一番景象,雨打荷叶的声音也是富有诗意的。

从这个院抄手游廊的屏门可以走进东跨院的抄手游廊。东跨院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室内标函列架是藏书的所在。这座院落只有砖墁的甬路,其余都是土地。一棵楸树,一棵枣树,都是数百年古柯,两树之间穿柳点缀山石,长夏昼午,浓阴蔽地,蝉声聒耳,饶有幽趣。

拉杂地写了一点夏天住在北京老宅院中感受,说明这种类型住宅“夏凉”的感受。至于“冬暖”的感受则等到冬天!


展开
目录

辑之一


一个参观者对故宫博物院的印象 [  3  ]

我青年时代经历的故宫博物院院庆 [  7  ]

太和殿的宝座 [ 16 ]

咸福宫的使用 [ 20 ]

坤宁宫原状陈列的布置 [ 26 ]

清代皇帝怎样避暑 [ 36 ]

慈禧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 40 ]

为影片《倾国倾城》证史实 [ 44 ]

关于两篇访问记的读后感 [ 65 ]

1950年在故宫的一次聚会 [ 69 ]

升平署的最后一次承应戏 [ 76 ]

记恭王府堂会戏 [ 83 ]

堂会戏 [ 87 ]

辑之二


北京城内旧宅园闻见录 [ 93 ]

旧京第宅 [123]

博多勒噶台亲王府 [139]

乐善园和三贝子花园 [143]

北京步军统领衙门的遗址 [160]

东厂胡同怀塔布宅 [163]

老住宅的夏天 [165]

北京的鼓楼和钟楼 [168]

什刹海梦忆录 [177]

东安市场忆旧 [183]

漫谈叠石 [196]

旃檀佛像和复制品的下落 [207]

《瓶湖懋斋记盛》是“假古董” [213]


辑之三


《旧京返照集》序 [225]

《两朝御览图书》弁言 [230]

《帝京旧影》序 [233]

《京剧谈往录四编》序 [240]

王世襄和他的《髹饰录解说》 [248]

读《说葫芦》说葫芦 [255]

《老饕漫笔》序 [260]

饮食杂说(一) [271]

饮食杂说(二) [280]


选编后记 [2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