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斩不除的荆棘,哪有打不死的豺虎,哪有推不倒的山岳?你只需奋斗着,勇猛地奋斗着;持续着,永远地持续着,胜利就是你的了,胜利就是你的了。---邓中夏
以上是共产党员的心声,或掷地有声、敢为人先,或情深意切、敢于担当,或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他们鲜活形象地展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书中既讲历史,又讲理论,重点讲述了“红船精神”诞生的艰难历程、重要意义,并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精神财富”。本书是一部兼具研究价值、理论价值的红色历史教育的通俗读本。
全书围绕“红船精神”的产生、发展和内涵,结合总书记的很新论述,讲述了“红船精神”诞生的历史背景,承载的民族复兴期盼,昭示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时代背景所赋予的伟大意义。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事例,生动有力地诠释了“红船精神”的三个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红船精神”和继承、弘扬“红船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正确人生观选择引导下恪守信仰
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在于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1]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思想表现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深层次、根源性的思想,代表着人们的世界、对人生和价值取向的根本看法,起到了“总开关”的作用。
世界观是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信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会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去认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认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人,就会自觉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革命事业,认识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上必然布满荆棘与坎坷,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了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有了这么一种定力,才能勇敢战胜困难,抵制诱惑,坚持初心,勇往直前。世界观决定人生观。矢志于初心、忠诚于革命理想的人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看到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尚与伟大,所以他们愿意为这伟大事业和理想坚持不懈奋斗。如瞿秋白所说:“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么,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这样的人生因为镌刻了人民而具有更宽的广度和更高的高度。世界观决定价值观。当一个人怀揣初心、为理想披荆斩棘、为人类幸福努力奋斗时,他的内心是澄澈的,他不会用骄奢的生活、安逸的享受来作为丈量尺,他只会用人民、国家作为自己的标准与追求。这样纯粹的人,不会因沿途的风景而心猿意马,不会因眼前的利益而半途而废,只会在追求理想之途上愈战愈勇。
回望中共一大13位代表,当时都是思想活跃、富有抱负的才俊。为了初心,走到一块,在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红船上完成了缔结共产党人的伟业。一大结束后,13位代表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们中绝大多数始终牢记自己当初建党的“初心”,坚信马克思主义乃人间正道,并努力为之奋斗。他们在奋斗之途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迷惑、诱惑,遇到了亲情、爱情与理想使命之间的矛盾取舍,但他们始终将谋求人民幸福生活和民族复兴放在自己人生的第一位,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毛泽东、董必武站在了开国大典城楼上;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何叔衡“革命到底”,为“初心”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李达、李汉俊早年因各种原因脱党,但二人身在党外却“初心”未改,为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不遗余力,李达1949年后得以重返共产党,李汉俊被军阀杀害,1949年后被首批追认为革命烈士,二人均算有始有终。
让人嗟叹的是包惠僧、刘仁静、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这5位一大代表,本是赤子“初心”,却误入政治歧途。包惠僧、刘仁静中途离开了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反省思考,迷途知返,为新中国建设努力工作。但是,染墨白袍虽洗净,仍终有留痕,难回初时不污之态。另外3位更让人唏嘘,张国焘最后的身份是国民党中将,周佛海、陈公博背叛民族、背叛国家,成了大汉奸。“初心”一致,命运迥然!一大代表“分道扬镳”的背后,透露的是他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同是一大代表的李汉俊和周佛海,读书求真知的目的就很不一样。李汉俊说,“我们求学时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周佛海则谨记母亲的嘱托——“立志读书,将来光宗耀祖”,梦想能出人头地成为叱咤风云的大政治家。俩人不同的追求显示出俩人不同的“三观”,一个追求救国救民,一个追求个人权位,这也造就了俩人后来人生道路的不同。
在日本留学的李汉俊喜爱数学,凭其数学天赋和才华“稳稳当当可以做个工程师”,但他痴迷上了马克思主义,以为这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李维汉甚至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数学,并导致大学功课成绩不佳。回国后,李汉俊将自己带回国的马克思主义书刊翻译成中文,成为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播火者”。可惜的是,李汉俊因为种种原因,于1924年退出了共产党。但李汉俊仍然心系自己选择的马克思主义,仍然不遗余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说:“我不能做一个共产党人,能做一个共产主义者,亦属心安理得。”诚如李汉俊所说,他一刻未停地为革命奔走呼号。他在武昌高师的讲台上,为学生慷慨激昂讲述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火种。他协助北伐军攻占武汉,协助毛泽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甚至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冒着生命的危险妥善安排300多名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还将被200多名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全部营救出狱,最后李汉俊于1927年12月17日被军阀胡宗铎以“共产党首领”逮捕枪杀。
......
共产党内如朱德、贺龙、叶剑英者并不少。高君宇曾对自己的挚爱的石评梅说:“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秉持初心、矢志信仰的高君宇放弃个人的小情小爱,彰显了共产党崇高的人生志趣。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去认识世界,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秉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共产党人坚信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所以以此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终其一生为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由此,他们以人民幸福、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价值追求,为此努力的途中甚至甘愿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富足的财富、显赫的权位甚至亲情爱情等个人利益,割舍“小我”顾全“大我”,积极投身于党的革命实践之中,矢志于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为人民奋斗的初心。
写在前面的话 / 001
章
民族复兴的期盼 / 001
一、昔日的辉煌与失落 / 002
二、百年苦难与屈辱 / 010
三、 “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 ” / 01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力量 / 033
一、 “今日之主张社会主义,实为子孙造福计也 ” / 034
二、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 044
三、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 ” / 053
四、 “救治今日的病恶,必须实行社会主义 ” / 060
五、 “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 / 066
第三章
建党实践铸就“红船精神” / 073
一、五湖四海来相聚 / 074
二、初心、理想与使命的交融和碰撞 / 084
三、一条小船的浮现与拯救 / 093
四、小船只上承载着大未来 / 101
第四章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 109
一、从来没有过的根本性创举 / 110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18
三、 “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 ” / 125
四、在创新中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33
第五章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 143
一、在科学认知中选择真理 / 144
二、正确人生观选择引导下恪守信仰 / 150
三、纪律规矩为坚守理想保驾护航 / 161
四、顽强意志支撑下的舍生取义 / 168
第六章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 177
一、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 / 178
二、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神圣使命 / 185
三、以为人民奉献一切为最高价值追求 / 193
四、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 / 201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 209
一、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 210
二、自我革新的内生动力 / 216
三、不忘初心的精神支柱 / 228
四、用 “红船精神 ”担当时代使命 /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