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留影 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论文集》:
如果用曲线图来表现网络舆论的变化形势的话,就会发现舆论热度是陡然上升、陡然下降的,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又或者是传统媒体对事件的关注,会使舆论热度会又一次上升。之后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如果相关突发事件没有新的“新闻点”出现,那么舆论就会随着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妥善解决而回复平静,淡出公众视野,然而,如果事件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又出现了新的“焦点”,那么很可能就会引发舆论新一轮的高潮。时间不断出现新的焦点,甚至逆转,则会打破突发事件受关注的一般持续时间7天,而引起公众持续关注、热议。
二、媒体的舆论引导技巧
在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受众很难有效地鉴别、澄清各种信息,造成被动局面。媒体的舆论引导具有:1.公布信息、攻破谣言、稳定局面;2.引导受众理性思考;3.抚慰人心,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媒体要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报道,并科学运用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数量的多寡、报道所占的版面位置、报道的连续性、频率、细节、强度、时长、用词、声画、报道对象的侧重等舆论引导的表达性技巧,达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成功的舆论引导要求媒体要尽快掌握突发事件的全面情况并为之定性,这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在突发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属于事件相关信息的裂变期,这个时候谣言也极易浑水摸鱼,是舆论引导的关键时期。舆论引导中由于情况不明、定性不准,而出现前后口径不一,引起质疑,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并极易给谣言煽风点火的机会,引起一波接一波的炒作。尽快掌握全面情况并给事件进行定性,可以为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提供前提。
(一)叙事顺序的科学安排
突发事件在叙事顺序策略上的选择,以“顺叙”和“完整倒叙”为主,同时刻意造成时间位置上的“无时性”强化倾向性表达。叙事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预叙几种,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叙事顺序是顺叙,新闻文本通常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自然组接,呈现出来的是新闻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一致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