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商业化背景下的新闻伦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53666
  • 作      者:
    王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在成都电视台就职十三年,先后从事新闻类节目的记者、编辑、制片人;晚会导演、策划、专题片编导、制片人等职。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传媒伦理学、广播电视传播理论,教授的课程有传媒伦理学、广播电视节目的采访与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商业化背景下的新闻伦理》的王卉认为从新闻伦理规范的基本要义自由与责任来看,中国伦理规范与实践在自由维度上是缺失的;从新闻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独立的身份、专业表现(专业标准)和高尚品格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尚在局部的苦苦追寻阶段;一方面中国的传媒商业化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中国的传媒商业化基础薄,发展时间短暂,所以今日之中国的传媒商业化整体缺乏传统性支持和本土参照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商业化背景下的新闻伦理》:
  “市场化”与“商业化”:市场化强调手段途径,商业化强调盈利目标,但在具体使用这两个词汇时,有时会互换,微殊而无迥异。中国传媒市场是不充分的市场,因此其商业化也是有限商业化。 
  狭义的“商业目标”与“商业目的”:需要说明的是“盈利预期”是个道德中立的表达,并不代表利润最大化是其首要、唯一目的。美国经济伦理学代表人物罗伯特·C.所罗门(Robert C.Solomon)对此有深入浅出的分析:目标是实践的内在东西,实践的目的是参与实践的原因。例如单人纸牌游戏的目标是根据某种程序规则,让桌子上所有的纸牌正面朝上。而通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消磨时间。赚取利润的狭义内在目标会与商业目的相混淆,但是商业目的并不是赚取利润,赚取利润绝不是唯一的商业内在目标。更准确地说,它是“留在游戏中”的条件,是一种必须,但不是一种渴望。在任何一个实践中,目的比直接和间接目标更为主要,即使后者更加清晰准确而前者是变化的、模糊的。 
  通过对“商业化”和“传媒商业化”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到这两个概念并不包含道德性的倾向,换言之“商业化”在道德上是中立的表达。 
  从世界传媒发展史看,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实践活动几乎与生俱来,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增强、深化和凸显,而种种伦理问题也相伴相生、如影随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源起
第二节 以伦理学为核心理论框架
第三节 目标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成果

第二章 规范性视角:凭什么说“失范”了
第一节 新闻伦理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新闻伦理的原则内涵
第三节 中国新闻伦理失范现象

第三章 处境性视角:祸起“商业化”?
第一节 传媒商业化历史探源
第二节 中国传媒的商业化过程
第三节 中国传媒商业化的原因与特征

第四章 存在性视角:专业主义还有多远?
第一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
第二节 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延续与表达
第三节 商业化与伦理规范、专业主义的关系

第五章 关于新闻伦理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新闻伦理的实证调查研究综述
第二节 新闻伦理测评量表的建立
第三节 问卷设计及抽样方案

第六章 来自成都地区的问卷调查
第一节 关于“新闻伦理观”的问卷报告
第二节 关于“新闻伦理现状评价”的问卷报告
第三节 关于“新闻伦理观影响因素”与“新闻伦理抉择影响因素”的问卷报告
第四节 不同类型新闻从业人员对比分析报告

第七章 基于实证调查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伦理的规范性缺失与理性判断的机制性退化
第二节 对商业化处境的误读与行为偏向
第三节 专业主义理念的结构性残缺与主体性混乱

第八章 解决中国新闻伦理失范的关键及策略
第一节 理清“优先次序”避免“模糊焦点”
第二节 以预先教育与事后评议推进新闻伦理规范建设
第三节 以充分的商业化改变传媒生态和新闻伦理处境
第四节 以明确的伦理主体与成熟的伦理模式带出理性的行为

附录1 参考文献
附录2 新闻伦理观测评量表
附录3 传媒伦理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4 伦理观变量A1-A50平均分排序表
附录5 伦理观的内涵维度平均分比较
附录6 伦理观变置的频数分析
附录7 新闻伦理观中16个高偏差变量的频数表(偏差频数比例超过30%)
附录8 伦理观50个变量的选项频数*关系维度
附录9 伦理观50个变量的选项频数*内涵维度
附录10 伦理观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
附录11 伦理抉择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
附录12 “说不清”与性别
附录13 偏差选项与性别
附录14 “说不清”与年龄
附录15 偏差选项与年龄
附录16 伦理观模糊选项与媒体类型
附录17 伦理观偏差选项与媒体类型
附录18 模糊选项与职务
附录19 偏差选项与职务
附录20 新闻伦理观与学历
附录21 影响因素与学历
附录22 伦理现状评价与学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