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孩子,请你跟我这样做》:
玩具,零食,读书必备吗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古代即使是家境贫寒的学者也都有自己的书房,书房里洋溢着淡淡的书香味,文房四宝被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他们对待书本就像对待一件珍宝,读书时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打开书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书的海洋。
除了书香门第,现在社会谁还会在原本就不大的房间里空出几平方米作为书房。“书在哪看不是看,我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很多人抱着这种心态对待书本,于是生活中出现了各种读书的姿势,躺在床上,窝在沙发里,倚在墙上,靠在窗台上等。
如果说这些行为可以理解,那么拿着玩具、抱着零食翻阅书本的行为就难以让人理解了。就像故事里的小宝,明明是看书,却带着玩具、零食进了书房,这在古代是坚决不允许的。
我们经常教导孩子看书要专心致志,而孩子在零食和玩具的诱惑下不能做到专心致志地读书,才会出现胡乱翻看、浅尝辄止的行为,导致了很多内容精细的书本惨变为“杀头书”。由于孩子年幼,玩耍玩具的时候就很容易损伤书本、吃零食的时候*容易不小心沾污书本。所以,父母应该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
我们前面学习到“泛爱众”,就是教导孩子真诚爱护世间的一切。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的灵魂导师。所以,父母应该教导孩子抱着一颗恭敬的心翻开每一本书,不应该在看书的时候做出一些有损书本的行为。另外,一本书是一个人智慧的结晶,因为自己的浅尝辄止而否定一本书的价值不仅是不尊重书本的行为,也是不尊重作者的行为。家长不应该忽略这些细节。只有做到这些细节,孩子才能真正地去认真研读每一本书籍,才能真正增长自己的见识。
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加班回家后斜躺在沙发上抱着一本时尚杂志,桌子上放着洗好的水果,时不时地和朋友发个短信聊个天。孩子看到父母的这种行为后会不自觉地学习,导致孩子养成了带着玩具和零食伴读的不良习惯。
仔细观察,老年人身上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坏习惯,原因是他们在上学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并且严格按照读书的要求去培养自身的修为。你看到哪个老大爷读报纸的时候不是全神贯注?所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仅能使自己从书本上获得知识,还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修养,成为一个端庄、稳重的人。
心到,眼到,口到很多人树立了爱护书本的意识,也养成了读书的行为习惯,但是就是不能全面获得书本的知识。就像有的人努力地复习课本,可就是读不顺那些文辞绕口的文言文;有些人一篇课文反反复复地读了好多篇,却依然背不会文章的内容。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读书的时候心不在焉,有的人听着音乐念着课文,偶尔摆弄一下窗台上的盆栽,怎么能记住自己看的内容呢?还有的人明明嘴里念的是书本,眼睛却看着天花板,像是在唱“仰脸歌”一样,听着像是在读书,其实只是时不时瞟上一眼课本。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从来不张口念书,当别人声情并茂地念着课文的时候,他在低着头默读,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心理学中说到,反复地复述可以加深大脑对信息的印象,默默地看书不仅容易走神,还会失去品读文章的兴趣,这样当然不能将文章的内容记住。
所以,《弟子规》教导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要做到全神贯注,要用脑子去记、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看、用口去朗读。
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无法达到读书真正的效果。而心到,是*主要的部分。比如,一个孩子看书的时候“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他就不可能做到“眼到”,即使是高声朗读,那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他是不可能记住书本上的知识的。
养成“三到”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还会对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起到好的影响。
比如,孩子在以后的工作中,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不仅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还能让自己的工作态度获得别人的认可。在生活中也不会因为掉以轻心而导致意外的发生。这就是《弟子规》强大的内涵,它教诲的不只是我们做一件事的态度,还有整个人生的态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