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the road to social trus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403050
  • 作      者:
    曾繁旭,戴佳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媒介在风险社会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关注。《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不仅在各章系统地介绍风险传播领域的主要理论,更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描述风险传播不同主体在中国语境下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与现有理论对话,尝试归纳中国式风险传播的特有逻辑,探讨良性沟通的可能。《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可为媒介、公众、专家、政府、企业的风险沟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启发。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面向本科高年级与研究生的教材,启发学生如何进行规范且具有问题意识的实证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风险放大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传统媒体对于风险议题建构,无论从报道主题、消息源选择,还是报道立场等角度看,都体现出较为中立的态度。而新媒体平台以及活跃于新媒体的意见领袖则建构了完全不同的风险话语,其传递的信息更倾向于通过激进的主题和立场来放大风险。
  在中国语境下,信任缺失是导致风险社会放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章丰富了弗鲁尔(2003)有关“民众对风险管理者的信任程度可能决定其如何加工处理风险信息”的观点,提出了信任缺失情境下民众对风险信息采取的是“对抗性解读方式”。如果民众对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信任缺失,民众在接受相关风险信息时,会以有悖于传播者的立场解读风险信息,从而夸大特定风险信息的危害性,导致风险放大现象出现。
  在个体反应层面上,情感因素(如愤怒)起到重要的作用。Hochschild(转引白杨国斌,2009)强调了情感的社会属性。赵鼎新(2006)在考察社会运动时,发现当社会运动的组织力量薄弱时,情感性行为就会主导社会运动的发展。在风险放大机制中,民众接收风险信息时的抵触和愤怒情绪,作为民众个体反应的重要表征,会导致对风险信息的“污名化处理”,引发感知风险的放大。
  此外,本章综合了内容分析、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为了考察不同变量在风险放大过程中的作用,设计了不同的统计指标,对微博、百度新闻搜索以及业主论坛等多个平台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将传统媒体、新媒体、意见领袖、专家、政府以及公众在风险信息链条当中的动态角色进行了还原,说明了风险放大的动态逻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为何研究中国风险传播?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转型社会的风险景观与困惑
第二节 原有的理论路径
一、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二、社会抗争
第三节 新的视角:风险传播
第四节 中国式风险传播的困境何在?
一、风险为何在这里被放大?
二、必然的沟通败局?
三、信任重建与新媒介机遇
第五节 问题、方法与案例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案例
第六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公众如何感知风险?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的社会放大
一、信息过程
二、制度结构
三、个体反应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两个核电项目
第四节 研究发现:风险放大的社会机制
一、核电项目的技术风险与感知风险
二、信息过程:信息建构与风险放大
三、制度结构:信任缺失与对抗性信息解读
四、个体反应:愤怒情绪与核电污名化
第五节 结语: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的交叠

第三章 媒介如何建构风险框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媒介作为议程设置者
第二节 理论框架:媒介对风险议题的建构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PM2.5”议题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体的权力偏向与相互影响
一、主题:议题的报道焦点
二、信息来源:谁是议题的“框架定义者”
三、风险框架争夺
四、风险框架共鸣与扩散
第五节 结语:不同媒体的交织和博弈

第四章 风险建构中的专家角色?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风险议题的专业门槛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与专家
一、风险沟通中的专家角色
二、知识垄断与风险传播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转基因议题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三、类目构建与信度检验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介对于专家角色的呈现
一、媒介对专家的依赖程度
二、专家意见与立场
三、专家身份和专业领域
第五节 结语:“科技范式”的局限

第五章 风险沟通为何失败?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夹缝中的风险沟通
第二节 理论框架:信任缺失与沟通误区
一、风险传播中的专业知识
二、决策与沟通过程的开放
三、需求与情绪关注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广东鹤山核燃料项目事件
一、案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发现:先天不足、后天失误
一、极端的沟通语境
二、“缺陷模式”思维的误区
三、专家的困境
四、民意沸腾中的混乱应对
第五节 结语:公信力与沟通策略双重缺失

第六章 不同风险社群如何竞争?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迥异的风险故事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故事模型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昆明“PX”事件
一、案例过程
二、方法与设计
第四节 研究发现:故事的角力
一、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风险故事竞争
二、不同传播阶段的风险故事竞争
第五节 结语:弥合鸿沟的可能
一、专家风险故事为何失败
二、公众风险故事的逻辑
三、分裂的媒体风险故事
四、建设性的专家-公众风险沟通模式

第七章 风险沟通如何建立信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信任危机
第二节 理论框架:社会信任与风险沟通
一、信任与社会信任
二、风险沟通中的信任重建
三、中国语境下的风险沟通研究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核电企业
第四节 研究发现:信任建立的步骤
一、短期信任建立:核电项目的风险沟通
二、长期信任建立:重塑外部关系
第五节 结语:风险对话和参与式决策

第八章 如何评估风险沟通的效果?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沟通效果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沟通及其效果研究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茂名PX事件
第四节 研究发现:三个考察维度
一、风险沟通中的媒介应用
二、微博的扩散链条与社会网分析
三、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
第五节 结语:追溯沟通的印记

第九章 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第一节 信任重建的空间
一、信任缺失的语境
二、从短期信任到长期信任
三、再造政治
四、民众赋权
第二节 去政治化的公众参与
一、超越政治话语
二、理解公众的风险逻辑
三、风险沟通视角下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重提传媒“专业化”
一、媒体作为风险沟通者
二、重新定义“专业主义”
三、专业主义的沉沦与救赎
第四节 参与式沟通作为新范式
一、超越危机公关
二、“缺陷模式”的困境
三、新的沟通可能
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