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研究工作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风险放大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传统媒体对于风险议题建构,无论从报道主题、消息源选择,还是报道立场等角度看,都体现出较为中立的态度。而新媒体平台以及活跃于新媒体的意见领袖则建构了完全不同的风险话语,其传递的信息更倾向于通过激进的主题和立场来放大风险。
在中国语境下,信任缺失是导致风险社会放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章丰富了弗鲁尔(2003)有关“民众对风险管理者的信任程度可能决定其如何加工处理风险信息”的观点,提出了信任缺失情境下民众对风险信息采取的是“对抗性解读方式”。如果民众对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信任缺失,民众在接受相关风险信息时,会以有悖于传播者的立场解读风险信息,从而夸大特定风险信息的危害性,导致风险放大现象出现。
在个体反应层面上,情感因素(如愤怒)起到重要的作用。Hochschild(转引白杨国斌,2009)强调了情感的社会属性。赵鼎新(2006)在考察社会运动时,发现当社会运动的组织力量薄弱时,情感性行为就会主导社会运动的发展。在风险放大机制中,民众接收风险信息时的抵触和愤怒情绪,作为民众个体反应的重要表征,会导致对风险信息的“污名化处理”,引发感知风险的放大。
此外,本章综合了内容分析、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为了考察不同变量在风险放大过程中的作用,设计了不同的统计指标,对微博、百度新闻搜索以及业主论坛等多个平台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将传统媒体、新媒体、意见领袖、专家、政府以及公众在风险信息链条当中的动态角色进行了还原,说明了风险放大的动态逻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