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讲述,传统中国人非常重视母氏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认为母氏大的功德在于训诲子女,有贤母必有贤子女,家庭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根本。
先秦以来,尽管历代母教的具体内容、方式会随时代的发展有变,但“母德在教,教女为切要”的基本观念始终未变。家庭教育中,父与母同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但父教与母教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一般来说,父亲往往不自教其子,而是假母氏之手,以家书、家训、诫子书的形式,通过立言相教。父母教子大伦,不离义方,或严或慈,或恩或威,既不偏失也不偏胜,兼之,则化成。
自古圣贤豪杰多秉良母之教,母氏训诲子女为人、为学、从政、为母,一代又一代的豪杰、淑女、贤母在母教之中走出来,承续了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命脉,使得中华文化、文明不断走向辉煌。但并非所有的母氏都贤良而能教,史籍中、文学作品里也有恶母、愚母行迹与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但不多见,究其原因,与中国文化的核心——“孝”有关。在孝观念的主导下,母氏生前美行,哪怕只有一点点,经为人子女者一过滤而被放大,进而覆盖不美的那一面,供懿德美行存留,或许这就是史传及文学作品中恶母形象缺乏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孝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孝母现象,其发生与母教文化相关。传统中国家庭中,父主外母主内,母氏于家内孝养舅姑、训诲子女。与母氏朝夕相伴的子女对她们的圣善和劬劳感同身受,孝母即是子女反哺母氏教养之恩的落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