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楚辞章句》的字词注释特点
传统训诂解释字词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形训、声训和义训三大类,且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种。就《楚辞章句》而言,其字词注释的主要方法是义训。除此之外,《楚辞章句》还呈现出其他一些特点,比如说注重方言字词的训释,注重引用训诂专书《尔雅》的字词解释,点明字词的比喻义和指代义等。以下分别简述之。
1.同义词训释
在传统训诂学中,义训又可分为同义词训释、标明义界和说明描写等方面,王逸的字词注释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体现,其中又以同义词训释居多。
同义词训释一般可分为直训、互训、递训、同训、反训等小类。这些小类中,《楚辞章句》无递训,且反训因目前学术界对其是否能作为一种训释方法仍有不同意见,所以,在此仅说明直训、互训和同训的情况。另外,王逸在同义词注释时,还比较注意同义词的辨析,在此也一并说明。
直训的方法,就是用一个义同或义近的词直接去解释另一个词。这种方法王逸较多用于释实词,有时也用于释虚词。释实词的例子很多,如《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湘夫人》“夕济兮西滏”、《涉江》“旦余济乎江湘”注:“济,渡也。”《湘君》“君不行兮夷犹”和《抽思》“低徊夷犹”注:“夷犹,犹豫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注:“阿,曲隅也。”《惜诵》“反离群而赘疣”注:“赘疣,过也。”释虚词的例子较少,如“厥,其也”(《离骚》“浞又贪夫厥家”和《天问》“舜服厥弟”“厥利惟何”注),“偕,俱也”(《湘夫人》“将腾驾兮偕逝”注),“爰,於也”(《天问》“阳离爰死”“有莘爰极”“南土爰底”“伏匿穴处爰何云”和《怀沙》“曾伤爰哀”注),“咸,皆也”(《天问》“咸播柜黍”注),“胡,何也”(《天问》“胡羿射夫河伯”注),“孔,甚也”(《怀沙》“孔静幽默”注)等。不过,王逸在释一些语气类虚词时,大多是沿用毛亨《诗诂训传》采用的术语“辞”或“词”,如《离骚》“惟庚寅吾以降”、《惜诵》“謇不可释”和《七谏》“蹇超摇而无冀”中的“惟”“謇”“蹇”等词,王逸均注为“辞也”,而《云中君》“蹇将儋兮寿宫”和《湘君》“蹇谁留兮中洲”二句中的“蹇”字则注为“词也”;有时也不用术语,但仍可明显看出是注语气词,其典型的例子如《离骚》“乱日:已矣哉”注:“已矣哉者,绝望之辞也”,如《惜诵》“羌众人之所仇”注:“羌,然辞也”,如《九叹》“声喟喟兮”注:“喟,叹声也”等。
王逸在解释形容词时,也与传统训诂一样常用术语“貌”来表示,只是其中的双音词包括叠音词和联绵词。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据统计,仅《离骚沪篇就有32例,如“斑陆离其上下”注:“斑,乱貌。”“九嶷缤其并迎”注:“缤,盛貌也。”“霈余襟之浪浪”注:“浪浪,流貌也。”“皇剡剡其扬灵兮”注:“剡剡,光貌。”“曾歇欷余郁悒兮”注:“欺欷,惧貌。”“何琼佩之偃蹇兮”注:“偃蹇,众盛貌。”其中后4例所释的双音词即为叠音词或联绵词。
顺便指出,王逸的直训释词,有时是用通假字,只不过从字面上较难辨认,这是因为王逸在注释时没有什么明显的格式,也不用什么专门的术语。但我们根据古籍用字的实例,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如《离骚》“凤皇翼其承旃兮”注“旃,旗也”,其“旃”和“旗”古籍通假的实例,如《礼记·月令》“载青旃”,《淮南子·时则》作“载青旗”。再如《惜诵》“君罔谓汝何之”注“罔,元也”,其“罔”和“无”古籍通假的实例,如《尚书·大禹谟》“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引《夏书》作“后非众无与守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