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汉语虚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9841
  • 作      者:
    崔蕊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以往的语义演变研究中,虽然有的学者利用类型学的材料提出了一些语义演变的机制(Bybee 等,1994),但作者同时指出,要想要弄清实词虚化的机制,跨语言的普遍调查不完全解决问题,主要还得对某一语言某一时期的文本作细致的考察,考察虚词或语法标记各种用法的差别,它们的分布状况和使用频率。本项研究就是以汉语为考察对象,从共时的角度针对虚词个案进行的深入研究,是在这种思想下进行的一个尝试,希望本研究的观察和取得的成果能够丰富当今的语义演变特别是主观化理论。

展开
作者简介
  崔蕊,1979年生,河南安阳人。北京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多项,在《语言科学》《现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汉语虚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在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的背景下,用比较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一些近义虚词进行了共时的语义分析,必要时还从历时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重要的是,对虚词主观化的机制,《现代汉语虚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丰富了主观化理论。
  《现代汉语虚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汉语专业教师、研究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和语法研究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汉语虚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
  (1)下这么大雨,他还准时到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下雨或者雨量不至于影响人的出行这个一般的条件下,“他准时到”是合情理的;现在的条件很不一般:下这么大雨,按情理来说他可能不会准时到了,但事实是他依然准时到了。这就和情理不符,这种现实和情理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说话人认为下大雨并准时到了是不寻常的”这样的主观性。再如:
  (2)连这个字都不认识,亏你还是大学生呢。
  这句话表达了“说话人认为你是大学生而不认识这个字是不合理的”这样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也是由于情理诱导的推理产生的。作为大学生,“你”应该认识这个字,这是常情;但事实与此相反,你是大学生而不认识这个字就是不合理的了。
  6.1.2认知推理
  认知推理是指由于人类普遍的认知心理和认知原则所进行的推理过程。在第2章中提到了一种“乐观假说”,意思就是人们在认知上倾向于往好的、积极的方面想,这体现了人在认知上的一种强烈的倾向。
  认知推理在虚词主观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够”表出乎意料这种主观性意义的产生就和人们在认知心理上的正向期待有密切的关系。在表示“达到某一标准”的时候,这个标准通常是用无标记的褒义词或正向词来表示,即人们对事物有一种正向的期待,如“够长”“够宽”“够好”等,表示达到了预期中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这个标准是存在于预期之中的。但是,如果“够”后面加的是有标记的贬义词或反向词,如“够短”“够窄”“够坏”,也能表示达到某一标准的意思。但是这里的“标准”不是预期中的标准,也就是不在预期的范围之内的,即“超出”了预期的范围。正是这种超出预期,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意思。
  “够”表示程度高的意义也和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关。“够”用于消极语境中时,其伴随义“超出”得到了凸显。原因就是人们对负面的、消极的事物感受比较强烈,或者说负面的、消极的事物对人们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相对于积极的事物对人们造成的积极影响往往在感知上更为凸显,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超出人们承受限度的意义就带来了程度高的意义。
  “其实”表示主观确认和强调的主观性意义也是这种机制的作用。“其实”本来表示“其实质”,“实质”往往和现象相对立。而现象通常是表层的、外在的、可见的、易察的,也是非本质的,不反映事物或事件的真实面貌;而实质是内在的、不可见的、难以把握的,但通常代表事物或事件的真实状况。这是人们对这对概念的常规的推理。正是由于实质本身的不可觉察特性,说话人认为有必要对其加以强调和确认,这就产生了主观确认和强调的功能。
  ……
展开
目录
第0章 绪论
0.1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0.2 语言表达主观性的手段
0.3 主观性的分类
0.4 本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0.5 本书研究的意义
0.6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篇章组织
0.7 本书的语料来源

第1章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述评
1.1 国外主观性研究现状
1.2 汉语的主观性研究现状
1.2.1 语气副词
1.2.2 复句和关联词
1.2.3 话语标记
1.2.4 时体
1.2.5 句式
1.2.6 句法异位
1.2.7 其他
1.3 小结

第2章 “还、也、又”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0 引言
2.1 “还”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1.1 “还”的主观性意义总说
2.1.2 从“还”的客观性意义入手
2.1.3 “还”的主观性意义
2.1.4 小结:“还”各义项之间的语义关联
2.2 “也”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2.1 “也”的客观性用法
2.2.2 “也”的主观性用法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2.3 “又”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2.3.1 “又”的主要义项
2.3.2 关于“增强辩驳语气”
2.3.3 关于“加强反问”
2.4 小结

第3章 “够”和“怪”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3.1 以往的研究及问题
3.2 “够”和“怪”的主观性
3.3 “够”和“怪”的主观性形成机制考察
3.3.1 “够”的主观性的形成机制
3.3.2 “怪”的主观性的形成机制
3.4 “够”和“怪”主观性程度的差异
3.4.1 句法功能
3.4.2 篇章表现
3.5 小结

第4章 “只是”和“不过”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4.1 “只是”和“不过”的异同比较
4.2 “不过”的语法化和主观化
4.2.1 “不过”的语法化和主观化链条
4.2.2 从“不过1”到“不过2”
4.2.3 从“不过2”到“不过3”
4.3 “只是”的语法化和主观化
4.3.1 “只是”的语法化和主观化链条
4.3.2 从“只是1”到“只是2”
4.3.3 从“只是2”到“只是3”
4.4 “只是”和“不过”语法化过程的不同
4.5 小结

第5章 “其实”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5.0 引言
5.1 “其实”的主观性程度差异及其发展轨迹
5.1.1 客观对比
5.1.2 主观对比
5.1.3 主观认识
5.1.4 话语标记
5.2 “其实”语法化和主观化的历时考察
5.3 小结

第6章 虚词主观化的机制分析
6.0 引言
6.1 虚词主观化的机制
6.1.1 情理诱导的推理
6.1.2 认知推理
6.1.3 伴随义的独立化
6.1.4 语境吸收
6.2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