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进化论》:
指事与其他五书的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联系,指事是在汉字史的发端人们试图用符号将口语记录下来的最原始的也是不自觉的尝试。指事的造字和口语发音之间是人为地、硬性地绑定在一起的,而其后的象形、会意、右文造字、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和注音都是有自身严格的规律性的。
段注说:“指事不可以会意,淆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徐楚金及吾友江艮庭往往认会意为指事,非也。”其实将指事与会意混为一谈在汉字研究中拥趸很多。章太炎说:“王篆友《释例》、《句读》,凡属指事之字,悉以为会意。要知两意相合,方得谓之会意。”《说文》:“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妫,武、信是也。”比类是将不同意符的“类”结合在一起,合谊是把几个意符的本义结合在一起。这样来产生新的类或者谊,进而分析新造字的本义指向什么。例如甲骨文“武”从戈从止,比类就是脚和兵器戈两类,合谊就是一只脚正奔向兵器戈,它们结合所产生的“会意(即合谊)”就是奔向并拿起武器——武装起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