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3591
  • 作      者:
    王雅荣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雅荣,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副院长,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包头市“5512工程”学术带头人,2013年获内蒙古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包头市优秀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运用文献分析、访谈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分析与探寻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而研究范围限定在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普通本科院校,主要研究企业/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对高校教师调查获取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评价数据,视为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投入程度;对高校应届毕业生调查获取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自我评价数据,视为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结果;对企业/雇主调查获取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数据,视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效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方面,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投入程度一般,具体表现在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活动开发能力和校园文化开发能力;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结果一般,具体表现在专用能力、通用能力和个人品质;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一般,具体表现在基础工作能力、胜任工作能力、个人工作品质。由此,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投入程度,培养结果和培养效果一般,但学生评价个人工作品质培养结果略强;单项能力方面,创新能力从教师评价的培养投入程度,到学生评价培养结果及企业/雇主评价培养效果均处于一般相对偏弱,而专业技能、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诚实信用、责任心、积极工作态度、奉献精神、职业发展规划能力等企业/雇主评价培养的效果显著低于学生评价培养结果,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评价结果显著低于企业/雇主评价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1.2.4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本书研究创新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问题研究的范围选定上,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区域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任务,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关注这一地区的高等院校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状况及大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二,从问题研究方法上,编制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问卷,选定区域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高校教师、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地区企业/雇主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进行调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以反映高等院校就业能力培养的状况。
  第三,从问题研究过程上,审视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区域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的教育实践,基于数据得出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一般结论,特别是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三个因子课程开发一专用能力。基础工作能力、实践开发一通用能力一胜任工作能力和校园文化一个人品质一个人工作品质比较结论,查询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四,从问题解决的思路上,认识大众化高等教育和普及化高等教育的英国和美国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一般模式,观察两个国家特定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对我国高等院校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供可借鉴解决思路。
  本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国内文献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多是从教师认知的视角研究,而基于企业/雇主视角限于研究者以资料为基础的推断,本书是对访谈信息进行编码形成企业基层管理可雇佣性4类主范畴及其35项类属,也即高等院校应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过程忠实于一手资料,与已有文献比较丰富了这一问题的研究。第二,国内文献多是以高等院校学生调查数据或高等院校教师经验判断为基础发掘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从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运行挖掘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而本书基于企业/雇主视角分别对高等院校教师、大学生和企业管理者调查数据比较分析,其中,3类数据因子分析的因子构成基本相近,命名之后进行单项比较分析和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的差异和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状况,以此为分析框架,通过浏览基于政策视角下高等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状况,对接企业/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就业能力研究
2.1.1 关于就业能力研究发展
2.1.2 关于就业能力构成研究
2.1.3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2.1.4 关于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2.2 国内就业能力研究现状
2.2.1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2.2.2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研究
2.2.3 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高等教育培养研究
2.3 就业能力及其相关概念澄清
2.3.1 就业能力与可雇佣性
2.3.2 就业能力与软技能
2.3.3 就业能力与职业能力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问卷设计
3.1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量表基本项目
3.2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量表项目修正
3.2.1 企业/雇主防谈: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
3.2.2 高等院校教师建议: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修下
3.2.3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量表项目语义解释
3.3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的问卷设计
3.3.1 高等院校教师: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程度调查问卷
3.3.2 应届毕业生: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程度调查问卷
3.3.3 企业/雇主: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调查问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
4.1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数据分析
4.1.1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程度数据分析
4.1.2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程度的数据分析
4.1.3 企业/雇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价数据分析
4.2 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比较
4.2.1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均值比较
4.2.2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因子构成对应比较
4.2.3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结果衡量
4.3 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5.1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高等院校概况
5.1.1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高等院校概览
5.1.2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高等院校发展分析
5.2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 高等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
5.2.1 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的指导政策
5.2.2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能力
5.3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高等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
5.3.1 高等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
5.3.2 高等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教育实践运行的实证
5.4 西部少数民族“五区三省高等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5.4.1 高等院校教育观念上的问题
5.4.2 高等院校教育实践的问题
5.4.3 高等院校教育效果上的问题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英美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的借鉴
6.1 英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6.1.1 英国就业能力研究的指导性成果
6.1.2 英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一般体系
6.1.3 纽卡斯尔大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
6.2 美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6.2.1 美国就业能力研究的指导性成果
6.2.2 美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一般体系
6.2.3 堪萨斯州立大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
6.3 英美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启示
6.3.1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基础理论启示
6.3.2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启示
6.3.3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
7.1 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关联
7.2 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模式
7.3 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整合
7.4 本章小结

附录:18项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问卷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