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7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0111037
  • 作      者:
    作者:(英)魏泓|责编:唐婧|译者:王姝婧//莫嘉靖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泓(Susan Whitfield),国际知名的敦煌学家,英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负责人,代表作有《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Life along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因》(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丝绸、奴隶和佛塔: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Silk, Slave,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主编论文集《敦煌伪卷》(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随着历史涌至现在。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的一大优点在于,它充满想象力地重建那古老的过去、那遥远的地方。对于要讲授或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有趣又实用。

——大卫·克里斯蒂安

(国际大历史协会主席)

 

本书读起来就像在看《坎特伯雷故事集》一样。历史在这本书中重现,在这举世瞩目的迁徙之路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宗教,他们关心的和做过的事五花八门,全都在这本书中活了过来。

——《星期日泰晤士报》

 

妙笔生花,活灵活现。不论是足不出户的卧游者,还是渊博的历史学家,都会喜欢它。

——《亚洲研究期刊》


展开
精彩书摘

公主

 

821年秋,唐皇室的太和公主,即当朝皇帝(译注:唐穆宗)的同父妹妹,端坐在双峰驼背上的轿子中。她的侍女们骑着皇室牧场的尼西马或土库曼马,在她身旁陪侍。侍女们并未使用女子常用的横鞍,而是穿着宽松的丝绸长裤,直接跨坐在高鞍桥上。身为帝妹的太和被选为和亲公主,嫁给回鹘可汗来巩固两国邦交。作为公主的聘礼,回鹘给唐穆宗送去驼绒布、锦缎、貂皮、玉带、五十头骆驼及一千匹马。尽管太和公主来自东方,从小在唐都长安的皇宫中长大,但是她的衣饰和着装风格却来自西方,来自遥远的中亚大草原—她正经行的地方。

她头上戴着精致的白玉簪,玉石晶莹通透,采自于阗的河床;头饰上的象牙是印度的,青金石虽然在于阗采购,但实际上产自更西部的巴达赫尚省(Badakhstan);她的金项链上饰有珍珠及各类相对廉价的宝石,象征着佛教七宝,由中亚西部的工匠倾力打造;她的佛珠是由波罗的海岸的琥珀制成。

她还带了香料,除了可以用在身体和衣物上,沐浴时也可以派上用场,有些还可能是催情药。这些香料大多原产自印度,沉香和麝香的混合香可令公主吐气如兰。离开长安之前,太和公主学习了一种新式舞蹈—胡旋舞。表演这种舞蹈的通常是粟特女子,她们身穿绯红与绿色相间的衣服,飞旋于小圆毯上。太和公主尤其喜爱龟兹音乐,将来在可汗的宫殿中她可以继续享受这个乐趣,还能弹奏镶金的筝。西域音乐在当时的唐朝都市里非常流行,一些胡人乐队常驻皇宫,在宴会及其他场合中进行演奏,官妓们还改编了传统的中式曲词来适应这些新的曲调。市井伎伶则亲自作词,常常借此来讥讽政治丑闻及官场腐败。街童们很快便学会了这些歌曲,在大街小巷传唱,赚取几块铜板。

身为公主,太和除了驾临自己的封地外,很少离开皇宫。但她并不是只关心宫中事务,对什么都无动于衷。她打波罗球,这是一种从西域传来的球类运动,而且和很多宫廷女性一样,她是一名出色的女骑手: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

 

长安的皇宫内有专门的波罗球场,还有五个马厩,分别用于饲养波罗球用马、将军用马、狩猎用马和仪典用马。[9]这些马很多都是拔汗那国和木鹿的尼西马,通过朝贡或贸易从远方的中亚诸国来到境内,与小而结实的草原矮种马杂交。普通士兵骑的就是这种矮种马。尼西马是很多神话的主角。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把它们形容为半龙的生物,生于水中,乘着它们可以飞升天界: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唐朝的传说故事提到很多以马著称的国家,例如有一个终年积雪的极北之地被称为“驳马国”(译注:驳马即带有花斑的马),据说那里的马通晓人语。很多国家和部族都向中原王朝进贡马匹,包括迦湿弥罗、罽宾和大食,其中在帕米尔以西,粟特和拔汗那国一带的湿润山谷,是中原王朝上等骏马的主要产地。安史之乱发生以前,唐玄宗的御苑中饲养了六匹著名的“舞马”,都来自拔汗那国。八月初五是皇帝生辰,这些马会在这天表演舞蹈。为了纪念这些舞马,它们还被刻成了石板浮雕,但那已是过去的事。此后吐蕃人多次劫掠皇家牧场,损失的良驹无法得到补给。如今唐朝军队不得不依赖回鹘人为他们提供至关重要的战马,每匹售价高达四十甚至五十匹丝绸,唐朝如果拒付高价,则可能会遭到回鹘人的劫掠。773年,回鹘人要求唐朝买下一万匹马,总价超过唐朝一年的赋税,唐朝皇帝试图压低回鹘人的勒索金额,下旨说“不欲重困于民”,仅买了六千匹马。但是回鹘人仍定期送来成千上万的马匹,唐朝国库逐渐被榨干。每匹马一被送到唐朝的牧场,便会烙上几个标记来标示其产地、敏捷度、耐力及职责,说明它是驿马、将领坐骑还是公差用马。

太和公主是第四位与回鹘可汗和亲的唐朝公主。第一位和亲公主是她高祖父的妹妹(译注:宁国公主)。回鹘人第一次援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758年宁国公主就被送去和亲。她和亲时已不年轻,曾两次守寡,嫁到回鹘一年后又成了寡妇,于是返回大唐。她陪嫁过去的妹妹(译注:荣王李琬的女儿,又称小宁国公主)则留下来嫁给了新任可汗。790年,小宁国公主在斡耳朵八里逝世,而在两年前,太和公主的姑祖母咸安公主又被送去和亲,这是唐朝为了向回鹘借兵攻打吐蕃而仓促定下的条件。咸安公主一直待在回鹘,直至808年去世为止,期间先后嫁给三任可汗。820年,在足足拖了七年之后,唐朝皇帝终于选择把永安公主,即太和公主的姐姐嫁给可汗。幸运的是,这位可汗在她离开长安前便已离世。不久,永安便请求皇帝下旨,允许她出家入道,借此逃过后来的和亲。她并不是第一位采取这个办法的唐朝公主。早在8世纪初,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便开了先河,两人从年轻时候便开始漫长的修行。她们的父亲(译注:唐睿宗)从国库中拨款,为两人各自修建了一所道观,引来官怒民怨,于是两位公主只得动用自己的私库完成道观的工程。此后,共有十五位皇室公主入道,其中包括太和公主的两个侄女。

太和公主的命运是在出发前的一个月才定下来的。一个月前,近六百名回鹘人到长安来接嫁永安公主。最初使团人数有好几千,但大多数被要求在边境待命,因为长安邸舍不够,接待不了这么多外使。此时永安公主本来要嫁的可汗已经去世,皇帝陷入两难。皇室送一位公主出嫁,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不仅要给公主配一套符合其身份的嫁妆,还要准备当时的硬通货—丝绸—去购买回鹘使节“进贡”的马匹和其他物品。尽管回鹘不再像从前那样强势,但仍然是唐朝的重要盟友,有资格要求唐朝遵守当初的协议。

最终,唐朝皇室决定由太和公主代永安公主出嫁,派一名大臣向回鹘使节宣旨。一名唐朝使节将陪同公主前往斡耳朵八里,给新可汗授予印绶:唐朝总是佯称邻国为其属国。到了边境以后,有一队回鹘护卫军会加入他们,保护公主一行的安全。仅仅过了一周,护卫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他们在公主行程路线以南不远处,击退了一伙吐蕃劫匪。几年前,吐蕃士兵曾在两天内行军至斡耳朵八里。实际上,双方都希望将来不用防卫,此时一队唐朝使节正赶往逻些(译注:今拉萨)签订和约,合约宣称:“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

7月的第一天,和亲一事便被昭告天下。8月末,太和公主从长安东北门出城。这趟行程长达几千公里,要到明年才能到达目的地。骑驿马的话,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走完,但像太和一行这样的大队人马,行进速度较慢,常要沿途停歇。太和的兄长,即当朝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列队为公主送行,声势十分浩大。长安 城的百姓也纷纷出门来观看盛事。回鹘骑兵、公主及其随从、唐朝官员,还有那些载着送给可汗的赠礼骆驼,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全部通过城门,启程北行。


展开
目录

引言

序 章 船长

第一章 商人

第二章 士兵

第三章 马夫

第四章 公主

第五章 名妓

第六章 朝圣者

第七章 作家

第八章 官员

第九章 比丘尼

第十章 寡妇

第十一章 画师

尾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