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浦东论坛2017·社会学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58702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2016年10月,第三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总召集人王伟光同志提议,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设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相配套的常设论坛,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浦东新区聚集大量鲜活的改革实践案例和经验,为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深厚土壤和丰富营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社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研究院”)通力合作,发挥协同优势,构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交流平台,推动学界与政界互动,中国与外国对话,努力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品牌论坛。这对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增强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7月17日至18日,首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社联、上海研究院共同主办。本次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总共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分组交流与闭幕式四个环节。
展开
精彩书摘
  《浦东论坛2017·社会学》:
  若把社会学仅仅视为学院内的学术性学科,共同致力于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气质、风格和内容上,自然存在明显差异,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应该有所不同。但若把社会学不仅视为一种知识传统,同时视为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努力,那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使命,就相对接近了。从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角度,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也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成果而获得借鉴,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践和理论要求的新路。
  1.方法为上:把握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关键
  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必须跳出在具体理论、概念或术语上的纠缠,明确而准确地回答根本性问题:为什么建?建什么?目标何在?如何达成?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以自然科学为参照,通过理性手段,致力于解决生活领域中的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如同医学,只是一种工具,包含着理论、方法和技术。社会学曾被称为“社会问题学…社会工程学”等,就是基于这个定位。所谓“话语体系建设”无非要求社会学更好地认识、反映和解读中国现实,提供理论和方法,发挥工具作用,服务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作为学术性学科,有自身的知识传统,按照学科内在规定性,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认知框架,获得对人类社会的抽象知识,形成逻辑自洽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学科框架内,话语体系既是学科研究的成果,也是学科研究得以开展的工具,某种程度上,采用什么话语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因此,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理应以中国特有的方式,通过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提炼出带有中国文化标记的、能同国际平等交流的知识内容和技术方法。
  社会科学的两种属性既是相对独立的,也是彼此依托的。离开学术,社会科学不成其为学科,而离开运用,则无所谓社会科学,充其量只是社会理论。社会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存在,古典社会学家最为宝贵的学术遗产是自觉提出学科方法论并身体力行于研究现实社会。这个遗产理应为不分国界的社会学研究者共同继承。
  2.“平行体系”: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目标
  相对来说,理论社会学因为专注于社会行为的抽象特性,强调知识系统的自洽,要比研究特定社会,特别是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社会学,更带有普适性。建设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首先不能不盯住“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对认识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一时“帮不上忙”的学科,在急剧转型的当下中国,不是没有价值的,但确实只能排在次要位置。这不仅指社会学相对中国社会而言,也指在中国开展的社会学研究相对学科自身而言。错过古老国家整体转型这个千载难逢的“社会实验”窗口,在学者是失职,在学科是缺憾。
  但反过来说,仅仅在应用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是不够的,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在更具学术性的社会学领域有同样的建树,努力实现从中国特色到世界意义的延展和跨越。这一研究策略的可行性来自针对人类社会,构建平行认知体系的可能性。
  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今天人类面临的不是不同文化犹如不同的有色眼镜,让人把世界看作不同颜色,而是不同文化的有色眼镜竟然真能让世界呈现为某种特定颜色。“约定的实在”同“经验的实在”可以同样的实在。对于同一个人的同样的生理状况,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异其趣,时常还同样有效,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意味着,今日中国社会学研究者的任务不只是借助西方社会学的眼镜,看出中国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以验证西方社会学理论及其内含社会观的科学或正确,而是重在借用西方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与方法,通过自己的文化眼镜,看出一个“平行世界”,以用中国眼光发现的生活世界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作为对人类社会认知的理论贡献。这犹如在实践层面,中国以独特方式走通的发展道路,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作出贡献,是一样的道理。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主旨发言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
借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
重返经典研究塑造中国社会科学话语
试论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正当性:再谈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模式
的关系
社会学本土化问题中的症结与出路
社会学的中国化、话语权与话语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逻辑

第二部分 分论坛发言
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西贯通”问题
走向创造性转化:社会学的中国主体地位的当代建构
心性、人伦与秩序
——探寻中国社会学之道
何以仍旧要纪念费孝通先生?
社会学中国学派与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
后西方社会学:是何以及为何?
民族研究的新时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构分析
——兼论中国社会政策学科发展的挑战和意义
提升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知识贡献
寻找中国法治的话语空间
建构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中国社会工作百年成长与学科自主性研究
中国社会巨变的本土化经验与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之演进
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
新时期治国理政过程中的“概念先行
——对我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
中国社会学的想象力、本土化与话语权
文化自觉:主体性、实践意向与社会学中国化
理论自觉与社会学学术场域的再反思
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构建
中国当代社会学理论范式研究
据之于实情: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与学术创新
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一种新的文化政治理论
大数据时代中国社会学学术话语权重构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