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匠人:河洛手艺人图文录(一)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909460
  • 作      者:
    李学立,白丁
  • 出 版 社 :
    中国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文献摄影的典范之作。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生存状况的田野考察报告。一部饱含深情的传统工艺口述史,有历史的背景,有工艺的要点,更有老艺人们的痴情坚守和作者传承工匠精神的执着努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学立,1962 年12 月生,河南省伊川县人,供职于洛阳农村商业银行。现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金融摄影家协会理事。

近年来,专注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手艺人的寻访、记录工作。拍摄的《最后的钉秤匠》《黄河岸边的绝唱》《耄耋工匠坚“手”刻章》《古音悠扬毛家笙》《走进洛阳仿造青铜器专业村》《捏泥娃娃的94 岁老人》《农村最后的纺织老人》《传承千年

重振旗鼓》《妙手传拓“复活”历史》《糖塑人生》等15 个图片故事先后被《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大河报》《洛阳晚报》等平面媒体和今日头条、视觉河南、洛阳网等新媒体采用,收藏手艺人使用过的工具、手工艺制品上千件。在国内外组织的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奖十余次,2017 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是一本关于河洛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生存状况的田野考察报告。作者历经10年的寻访、拍摄、搜集、整理,汇编河洛地区15位传统手艺人(钉秤匠、刻章匠、银匠、石刻匠、制鼓匠、制笙匠、传拓匠、纺织匠等)的口述文字编辑成稿。每个手艺人的记录分为导语、口述两部分,涵盖其从艺的历史、传承、工艺、现状四项内容,反映传统工匠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反映传统工艺曾有的辉煌和面临的困境,对优秀的中国民间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和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卢梭曾经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古老正直的手艺。”其实人与动物的分离就是从手开始的,匠人的手工制作来源于远古图腾信仰,信仰又使文化得以提升,文化的提升出现了审美,这些被艺人指纹抚摸过的制品从古至今惺惺相惜地伴随着你我,这些手工艺的物件上潜隐着手艺人的温情与灵魂。

——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波


河洛文化的长河积淀远超过了摄影所能去记录的能力,但雄心勃勃总是人类的精神天性。摄影文献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将词典式地定义我们未来的谈话和概念。质朴无华之中,李学立“杆秤”式的图文记录铢两相称,恰如其分,不卑亢、不僭越地为他自己,也为每个人铺筑着这条寻访传统文化的光影之路。

——美国库埃斯塔学院终身教授、设计系主任刘灿国


在我们生活的记忆当中,有一群人,他们来了,又走了。他们用手工做着和我们生活相关的用品,而这些手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从我们的生活当中消失,还有一些环环相扣伴随至今。等我们发现很多手工艺都面临消失的处境时,好在这些已经停留在李学立的影像当中。工匠精神一直是民本的艺术,唯有匠心,不负光阴 ,不忘初心。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摄影家马宏杰


李学立先生倾其精力为街头巷尾不知名的手艺人著书立传,整理的手艺人口述材料通俗易懂,拍摄的图片现场感强,加上他收藏的手艺人使用过的工具、制作成的手工艺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为今后民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重要物证,也为对外交流、展示河洛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其历史价值、文化意义是无法衡量的,会愈久弥香,永彪史册!

——河南民俗学家、收藏家倪宝诚


展开
精彩书摘

李中山口述

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九月,我出生在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299 号院,兄弟6 个,父亲靠给人撮合卖房子、卖地(经纪人)维持生计,母亲是家庭妇女。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没饭吃、没地方住。叔父李新宽大我15 岁,早年跟着开封人郭宝善老师傅学会了刻章,日军占领洛阳那年(1944 年),兵荒马乱,学上不成了,我开始跟着叔父学刻章,练毛笔字,干些粗活。1948 年洛阳解放,我高小毕业,考入洛阳联中,一年后,洛阳联中从老城搬到了西工区。那时交通很不方便,没法继续上学,我便在家跟着叔父专心刻章。先用石头刻直线,刻到每刀都均匀后刻格

子,然后刻空心圆。只有刀工都做到均匀后,才能刻字。刻、凿、挖、剔各种刀法都学,双手常常被弄得鲜血直流。3 年时间内,我基本掌握了正反字书写、磨印石、各种材料的刻章技巧、印泥配制等技术。这期间,我大哥中节、二哥中榜、五弟中武也都跟着叔父学会了刻章。1952 年夏天,我看同学们上学的上学、参军的参军,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我觉得整天窝在小屋里刻章没啥大出息,就考入了洛阳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1954 年考入了高中部。当时国家每个月发给我9 元助学金,如果在学校搭伙每月得交7 元伙食费,我舍不得花钱,一天4 次“跑灶”(跑到家里吃饭),每次往返五六里路,把每月9 元的助学金全部补贴家用(在当时可买225斤大米)。


1957 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因体检时发现肺部有阴影,没能参加高考。1958年全国“大跃进”,我在洛阳建筑机械厂参加了工作,我从学员干起,先后当过工段长助手、计划员、调度员,因为是高中生,有文化,又踏实肯干,我一步步被提拔成了干部。1960 年尽管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政府相关部门还是组织对工人进行体检,主要查肝炎、肺结核、浮肿病,我被查出患肺结核,不得已被安排到龙门工人疗养院疗养。9 个多月后,病情得到控制,但肺部上的一个病灶洞始终不能愈合。我在家又休息了两个多月,闲着着急,又主动回到厂里上班。但上午身上有劲,下

午就低烧,浑身无力。1961 年8 月,我又被送到位于郑州的河南省结核病医院,前期检查、治疗一个多月后,在我28 岁生日那天动了大手术。后来医生对我说,在我身上取了两根肋条,切下了一大块病灶肺。当时工人地位很高,疗养、治病我一分钱都没花,是共产党救了我一条命,这要在新中国成立前恐怕我早就没命了。我在医院又住了一个多月,然后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待身体逐渐恢复后,我又回到厂里生产科上班。但大病一场后,在厂里跑来跑去,总感到身体吃不消。当时,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出台了“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主要是精简城市里的农村人口,支援农业。我是城市户口,又是干部身份,当时不符合下放政策,但我还是主动要求下放回了家。


1962 年初,洛阳老城区劳动局根据我的身体情况,把我介绍到洛阳雕刻厂工作。当时刻印章属特殊行业,厂里有几十号人,在涧西、西工区设有四五个门市部,全市公章、私章都在这里刻制,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生意很好。我家离雕刻厂只有10 多米远,我高中毕业,刻过章,有基础,很快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1964 年我结了婚,与爱人先后养育了3 子1 女4 个孩子。“文革”期间,我还被选为厂里的革委会副主任,主抓生产不脱岗,开会时参加开会,回来钻进车间就干活,从没有参加过打、砸、抢活动。


书法入印,要想刻好章先要写好字


古人讲,书法入印,就是说要想刻好章必须要先写好字。练好书法是刻章人的基本功,一个刻章人不过书法关,章是刻不好的。“篆、隶、楷、行”四种字体在章面上用得最多,刻章人就要熟练掌握这几种字体。为此,当初学刻章时,叔父逼着我每天写一张毛笔字,写得最多的是各种字体的“永”字。永字里笔画全,除了没有“走字底”,横竖撇捺点勾都齐了。没想到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了70 年。


写好正字本来就不容易,写“反字”就更难了。由于印章上刻的字和盖到纸上的字是相反的,所以要想使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正字,那就必须在章面上刻反字。顾客要什么字体,刻章人就得写出来。从左向右,一笔一画,反着写,这样才能“拨乱反正”。同时一般的章面都比较小,章料也不同,字体偏大或偏小看起来都不美观,要在刻章时做到游刃有余,必须靠长期的勤学苦练才行。


展开
目录

目 录

序 一 把文献当成一种语言   李 涛/ 06

序 二 为明天记录今天   谢虎军/ 08

壹 轻重相宜一杆握 锱铢不爽两襻提  钉秤匠王留江 / 001

贰 朱白成文刀为笔 方寸之间刻春秋  刻章匠李中山 / 027

叁 化打拔錾镂焊洗 叮叮咣咣伴一生  银匠 卜明新 / 045

肆 匠心独运毛家笙 笙笙不息两百载  制笙匠毛智元 / 069

伍 锤錾合奏千年乐 刘井薛氏树丰碑  石刻匠薛永山 / 089

陆 鼓声激越震天响 传承千年名远扬  制鼓匠陈义超 / 107

柒 揉捏成型蕴神韵 抟埴一工传千秋  捏泥娃娃匠 刘黑亭 / 129

捌 一年四季手不闲 七十二工织成布  纺织匠张六环、张松欠 / 141

玖 蒙恬制笔千古事 孤岛传承空叹息  制毛笔匠潘占堆 / 173

拾 风来雨去游四乡 口吹手捏吹糖人  吹糖人匠 赵留合 / 199

壹拾壹 东风夜放花千树 灯火阑珊肠寸结  制宫灯匠王建水 / 213

壹拾贰 粗柳簸箕细柳斗 几度风雨几度秋  编簸箕匠郭松朝 / 231

壹拾叁 曲尺能成方圆器 墨线调出栋梁材  木匠林丛 / 249

壹拾肆 三分指点七分悟 妙手捏出微世界  面塑匠李菊芳 / 267

壹拾伍 妙手传拓存真迹 推陈出新育众生  传拓匠 裴建平 / 283

后 记 做记录河洛手艺人的“苦行僧”   李学立/ 3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