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0.00     定价 ¥ 4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8138961
  • 作      者:
    曾萍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曾萍,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19年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是《广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共十册)》中的一册,是以当代社会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我国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了“如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重要决策,“如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信息网络化、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本书对于我国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就一直在不停地寻找、建设、维护和发展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的精神性存在决定了只要人类存在,就会为自己寻找和建设一个有价值的意义世界。从这层意义上说,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实则体现了人的本质存在。那么精神家园建设的合理性标准是什么?显然,精神家园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因为精神家园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它永远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自己的建设,精神家园就存在于不断建设的过程之中,终极的建设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中,精神家园建设也表现为不断更新的历史过程。当今我国处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精神家园建设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存在性和价值合理性一方面有赖于它与所处社会结构的其他领域有机的协调,另一方面,也需要内部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协调全面发展。

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精神家园是多样的,“建设”的依据就是它所对应的社会存在。当前中国的社会存在是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经济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每个人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因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一个一元思想主导的多层次、复杂、多样的精神文化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和特点选择建设自身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充实和丰富着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改革开放40年,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和教育等全面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向全世界人们展现了中国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欣欣向荣的精神面貌,显证了新时期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性和价值合理性。

当然新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冲突交错复杂的阶段,在精神家园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领域中的钱权交易、学术领域中的钱学交易、假冒伪劣、腐败等等,于是一些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引发的问题,提出了精神家园“重建论”、精神家园“回归论”等,削弱甚至否定精神家园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需要我们在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引起注意。我们要正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既有利也有弊,利和弊是相对的。如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冲突所必然产生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弊,我们不应盲目夸大,并以此否定事物发展本身。正如德国伦理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认为“副作用就是行为人在行为前视其为目的的主作用以外的可以容忍的作用。”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伦理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对事物所带来的弊端或副作用视而不见、放任不管,而是要充分发挥精神家园的功能和价值,最大限度地扬弃克服经济发展、科技等过程中“弊”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精神家园建设是一个不断调适、不断建设永无止境的一个过程!正如伯格森所说:“对于有意识的生命来说,要存在就是要变化,要变化就是要成熟,而要成熟,就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无尽的自我创造。”\[法\]昂利·柏格森著,肖聿译:《创造进化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精神家园是人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本论题的研究是没有终点的,它需要本人、他人以及一代代的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