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骨——仙居御史故事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25162
  • 作      者:
    仙纪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仙居地处浙东南,山水毓秀,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涌现过一批激浊扬清、刚直不阿的御史监察官员,因而赢得了“御史故里”的美誉。

御史监察官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事迹:

忘私忘家,奉公报国,以民为本,两袖清风……

也留下了厚德流光的警世家训:

上不负天子,下不负百姓,中不负所学。

民之所喜,吾亦喜之,即荐;民之所恶,吾亦恶之,即劾。

寡欲为养身之本,慎言为远害之本,清慎为当官之本。

......

仙居的御史文化以其强大的内生力,至今影响着当地民众。《风骨——仙居御史故事》一书即以生动的语言,横贯自唐至明的历史经纬,将古代仙居籍监察官为学、为官、为人之道娓娓道来,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身,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地方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

展开
作者简介

仙纪,仙居县纪委之简称。

本书主要编撰者皆工作、生活于仙居,他们是:方炳乾、陈晨永、李益民、郭金星、张健君、戴立军、尹宇华、蒋恩智、朱丹萍、杨总灯等,最终以“仙纪”为笔名共同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记载浙江省仙居县历代御史的地方史志。

仙居历代有过五十一名御史监察官,分别来自境内十六个姓氏,每个姓氏都传承着别具特色的家规家训。

这些御史监察官正色立朝、弹劾权幸、匡正纲纪,留下“铁面冰心”“南台世范”“一门奇节”的美名。历经风云千载依然厚德流光,清风颂远,百世景仰。

本书探究、著录了仙居历代御史生平、家风,是仙居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之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正气凛然 

吴芾

 

 

 

传世家训:实惠倘及民,死亦有生气。

传世家训:视官物如己物,视公事如私事。

传世家训: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仙居县田市镇吴桥村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秘书省属官,负责校正书籍),处州、婺州、绍兴三府通判,处州、婺州、隆兴、临安、太平、绍兴六地知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户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退休,死后谥康肃,加赠少师,《宋史》有传。

 

 

吴芾一生秉持“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的信念,以正直敢言著称,与朱熹交情深厚,去世后朱熹为他作《龙图阁直学士吴公神道碑》,称赞他直言无隐、忠心谋国、勇斗奸佞的精神,也感叹他大才不得尽用的遗憾。

 

心系民生,暗开私盐古道

 

吴芾幼年时就是个小大人,处事庄重威严,读书废寝忘食,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考中进士。翌年,任温州乐清县 尉。

仙居有句俗话:“担过私盐烧过炭,唱过莲花讨过饭”,以此作比三十六行。古代盐业属于高税收产业,为历代朝廷掌控,并实行专卖。临海、三门、乐清、温岭、温州等产盐地域与仙居临近,浙南沿海地带的贫苦民众迫于生计,大多铤而走险“担私盐”。入冬以后,万物休眠,男女老少借此农闲季节,扁担短柱,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于私盐古道。尤其是天灾年份,浙东南山区男人都靠“担私盐”养活妻儿。当时皇令昭然,如果辖区内有私盐贩子越境,县尉一律被参劾免职。当时迫于皇令,临海、三门、温岭、温州等产盐地都相继禁关,全力打击私盐贩卖活动。吴芾却表现消极,他说:“铤而走险贩卖私盐的都是贫苦无业的人,我怎么忍心只考虑个人仕途而让他们雪上加霜呢?”他以自己的官位与前途相赌,“睁只眼闭只眼”,乐清盐关网开一面,为苍生“暗开私盐通道,滋千村万户贫民家命”。

在乐清任职期间,吴芾还大力整治县庠,倡导好学之风,延请名师宿儒,召集有志求学的士子一起苦学,几年后当地人才辈出,其中有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王十朋等名臣。

 

力主抗金,与秦桧结怨

 

此后,吴芾先后调任平江府录事参军、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秘书省正字,都是掌管校勘政令、典籍之事的低级官员。吴芾早年与秦桧相识,两人早期交情不错。当时秦桧因善于揣摩宋高宗的心理,提出一系列“议和”计划,深得宋高宗宠信,在朝廷中炙手可热、权势熏天。吴芾力主抗金,时刻谋划北伐中原、收复故土,因此对秦桧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他不但没有凭借旧日的交情去攀附秦桧,反而像跟这位当朝权贵从来不认识一样,从不单独去拜见,有时工作需要,不得不和其他官员一起去拜见,他也只是对秦桧作一个揖就退出来了。

秦桧因此对这位昔日好友怀恨在心,又担心吴芾在朝堂上与自己作对,就着手打压吴芾。当时四川宣抚使郑刚中获得升迁,上书推荐吴芾接替自己的职位,称吴芾不仅适合担任这一职位,而且其气度恢宏远胜一般官员。秦桧见此更加不高兴,一日当面指责吴芾:“你这样沽名钓誉,标榜自己,这难道是有德长者应该做的事吗?”他暗示谏官上书弹劾吴芾,提议将他罢免。在秦桧等人的排挤下,吴芾被迫离开临安(今浙江杭州),先后担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婺州(今浙江金华)、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地的通判,又因勤勉为政而升任处州知府。

 

忠心谋国,谏言驻跸建康

 

吴芾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因为谏官何溥的举荐,由处州知府升任监察御史。当时金国准备违背宋金盟约,吴芾就劝高宗要全身心地提升自己的品德,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阙失,力求人事合于天地,无愧于祖宗,这样就会使全国人心悦服,即使是上天也会助顺南宋。高宗认为他说得非常对,使其迁任殿中侍御史。

后来,两淮战况对南宋不利,人心惶恐不安,朝廷众臣争着陈述退避的计划,吴芾却说:“今日的战事,只有进没有退,进是上策,退是无策。如果误听这些胆小鬼的馊主意,我担心士气衰竭,人心沮丧,大事就完了。建议派建王为元帅,火速前往前线督军,大势尚可挽回。”不久,金朝君主完颜亮去世,吴芾于是上疏劝高宗北伐亲征。高宗车驾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吴芾就请求高宗将车马停留在建康,以建康为首都,顺应中原人民日夜期待王师收复失地的愿望。

高宗心里一度接受了吴芾的建议,但不断有大臣上书要求立即离开建康,回到临安,大部分谏官也集体要求东归,高宗又犹豫了。面对摇摆不定、下不了决心与金决战的高宗皇帝,吴芾上《乞驻跸建康疏》,指出建康龙盘虎踞,是六朝建国的根本之地,进可恢复中原故土,退可据长江天险,而且相比临安,建康地理上靠近襄阳、武汉等战略要地,离宋朝故都汴京更近,而当时中原故土百姓无不翘首期盼王师北伐,定都建康则能更加鼓舞天下士气。当此天下臣民犹疑观望之际,皇帝必须早下决心,明确下达驻跸建康的诏书,明告中外,使天下皆知“陛下不忘经略中原之意,则人心安而国是定矣”。吴芾痛斥那些一意退回临安的大臣们目光短浅,只为个人考虑,全不顾国家大计。

吴芾又说:“去年,两淮地区各个城池的守军望到敌人就奔跑溃败,没有一座城池能拒守的原因就是秦桧求媚金国、乞求媾和的余毒啊。皇上如果能一反秦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的错误途径,那么我军士气可一天天振奋,如此那些在危难面前勇于献出生命的人就有了啊。”但是满朝文武都畏金兵如虎,吴芾苦苦进谏,最终不能挽回大局,高宗不久东还临安,没有抓住大好时机与金决战,令后人痛惜不已。吴芾不是武官,后人却以这篇奏章评论吴芾是位战略家。

此次定都之争,吴芾没有成功,而且又一次深深得罪了朝中的“议和派”。不久就有言官上书,说吴芾擅长理财,为了发挥他的长处,建议立即让他代理户部侍郎,实际上是借此解除他的御史之职。至此,吴芾在朝担任御史仅半年时间。随后,吴芾再次被排挤出中央政府,以集英殿修撰身份任婺州知府。

 

主政六地,一心为民政绩卓著

 

吴芾一生曾先后在处州、婺州、绍兴、临安、太平(今安徽当涂)、隆兴(今江西南昌)等六个州府任知府,都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施政安民,宽猛相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百姓利益,政绩卓著,深受朝野好评。

任处州知府时,下属各县按惯例上交若干钱财到知府衙门。吴芾对此陋规予以严厉斥责,并全数退回。他说:“县里税赋本来就不足,现在大家为了讨好上司而送如此重礼,最后承受痛苦的难道不是老百姓吗?”

当时处州百姓负担的捐税繁重,民不聊生。吴芾重新审核户籍人口,增补了漏编的人丁,减轻赋税,不足部分由新增的人丁补足,受到百姓拥戴。

吴芾知婺州的时候,人还没有进入婺州辖区,就到处向人询问各县县令的情况,尤其关心有哪些县令能力平庸不能胜任。人家问他为什么这么急着了解,他说:“县令是亲民官,如果县令不能胜任工作,知府即使满怀爱民之心,也不能把恩惠普施到老百姓身上啊。”

当时婺州财政亏空严重,不仅不能及时支付军饷,还欠交上级巨额税款。吴芾说:“这都是官员无能啊!”他立即下令禁止官吏敲诈盘剥百姓,减轻百姓税赋负担,堵塞各种财政支出漏洞,对侵害百姓、贪污公款的官吏严惩不贷。不到两个月,府库充实,百姓富足,气象焕然一新。

婺州百姓以前苦于差役不均,争执不断。吴芾鼓励推行义役。婺州长仙乡十一户人家,自行按照甲乙的等级评定他们的田产,然后按照次第相继来服役,他们就这样做了将近二十年。吴芾让人用车载着他们十一户人家来到官府,亲自宴请他们,更改他们的乡名为“循理”,改里巷名为“信义”,以此来褒扬他们。

吴芾在婺州政绩突出,不久朝廷诏令嘉奖,改任绍兴知府兼两浙东路安抚使。吴芾刚到任,遇到某宗室子弟横行霸道,吴芾毫不顾忌,立即把他抓起来投进监狱。负责宗室事务的宗正司立即派员来要人,气势汹汹,态度骄横。吴芾主动向朝廷报告实情,自请处分。朝廷支持吴芾的做法,将那位宗室子弟交宗正司惩罚管教。经此一事,绍兴府上下皆知吴芾性格刚强,执法如山,无不敬畏。

绍兴当地赋税繁重,并且用物抵税的折色特别厉害,吴芾以皇帝、皇后梓宫在绍兴暂厝,上奏请求免去支移折变的赋税部分。境内鉴湖长期废用,恰逢这年收成不好,出现大饥荒,吴芾于是下令打开常平仓来招募饥民,疏通鉴湖。吴芾离任后,当地大姓为了从田中获利,使鉴湖再一次荒废。

随后吴芾调任代理刑部侍郎,迁任给事中,改任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的身份知临安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临安是皇城,内侍太监欺行霸市的事常有发生。有一天某内侍的家童殴伤酒家的酒保,吴芾逮捕了那个家童并加以惩治,在集市上示众,权豪都侧目畏惧,更加忌恨他。当权者为了排挤他,又调他任吏部侍郎,计划让他出使金国,以龙大渊为副使。吴芾说:“龙大渊这个人是可以一同办事的人吗?”这句话后来被孝宗皇帝得知,于是出使金国的事情就停了下来,没有成行。吴芾下迁礼部侍郎,他上书力求去职,不允,改任提举太平兴国宫。当时,吴芾与陈俊卿都以刚直被人忌恨,不久,陈俊卿也被罢了官。阎安中向孝宗进言说:“两个以刚直著称的人同时被罢官,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于是,吴芾被起复任用,知太平州。

太平州原先是百姓安居的乐土,但经多年兵乱,此时已是百业荒废、民不聊生。吴芾到任后,采取宽厚治民之策,轻徭薄赋,正常的税赋之外一毫不取。太平州城楼毁坏严重,他每年安排各县轮换着予以修葺,并在姑溪架桥,方便百姓过河。

历阳戍守的士兵长期戍守,被打散要返回,他们扬言要奔赴太平州的郡界。吴芾召集他们,厚厚地犒劳他们后予以遣散,然后秘密地逮捕了提议作乱的士兵,把他们关进监狱,上报给皇帝。朝廷下诏褒奖,调吴芾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任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隆兴府土地广阔,盗贼多发,一些豪族横行乡里,祸害百姓。吴芾予以严厉打击,迅速扫清黑恶势力。他说:“稗草不除,稻谷就不能成长。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当年隆兴府发生瘟疫,病亡者很多。吴芾在救灾过程中发现,南昌城里有很多臭水沟,这是引发瘟疫的一个原因。他就发动群众疏浚河道,保持居民区干燥清洁,控制住瘟疫的蔓延。


展开
目录

前言


谏诤为任 激浊扬清

——仙居“御史故里”简史


千载流芳

——仙居籍御史监察官员正传


清风颂远

——仙居籍御史监察官员简传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