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史(第一卷)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5818697
  • 作      者:
    兰宁,库寿龄
  • 译      者:
    朱华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上海史专家熊月之研究员认为,民国时期西方人所写关于上海的专书,影响较大的共有五部,迄上世纪80年代,其中四本都有了中译本,唯有成书蕞早、篇幅蕞大、向为学术界广泛征引的兰宁与库寿龄合写的《上海史》,自该书问世(1921-1923)近百年来,一直没看见有过中译本。通读全稿后,感觉本书确如熊月之研究员所赞许的,是一部态度严肃、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与迄今所见其他外国人所写有关上海专书相比,其特别优势在于,一、作者都是对上海乃至中国有比较广泛了解、亲历甚至参与上海公共租界诸多事件的“上海通”,故笔下所记,上起中国开埠的历史背景到国情比较,下及上海租界的发展历程到典章制度、机关团体、市政社会、经济文化、事件人物,紧要不缺,包罗宏富,具有重要认识价值。二、资源广泛,从工部局档案到《北华捷报》等报刊,还有当时人的记载,许多有关历史细节资料,端赖此书得得以保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三、视野开阔,广征博引,每常以论带史,或论从史出,虽然作者的立论基本上是从公共租界出发,代表着英国的在华权益,不少见解和结论是错误甚至荒谬的,而今天的读者已完全能够鉴别。但书中有关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认识与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西方汉学的发展水平,而有关上海租界和相关事件的评述与议论,也常能带出值得探讨的话题或可资参考的观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为此,在熊月之研究员的肯定与推荐下,本书已经作为国家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外语文献中的上海”正式立项,其出版价值可以作充分评估。

展开
作者简介

兰宁(George Lanning,1852-1920),英国人,上海公共租界著名教育家,曾任上海英华书院总教习、上海西童书院院长,参与上海租界教育体系的筹划。1906年起接受工部局聘请撰写《上海史》,1920年1月尚未完成即谢世,由库寿龄接手完成。除了《上海史》,他还著有《闲话中国鸟兽》《新中国的各种旧势力》等。库寿龄(Samuel Couling,1859-1922),英国人,1905年来上海,任亚洲文会名誉干事与编辑,后代理上海麦伦书院院长。曾编纂《中国百科全书》,1919年获得法国儒莲汉学家纪念奖金。他在兰宁之后继续编写《上海史》,可惜也于1922年6月去世,之后的工作是由其遗孀库寿龄夫人完成的。朱华,史学硕士,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原副校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上海史的研究与教学。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笔译经验。译文《商民协会的解散与党治的失败》、《1928-1937年国民党派系政治阐释》曾分别发表于《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0辑、第24辑。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史》是用英文写成的第一部翔实记载19世纪上海租界历史的著作,其最大特点是资料扎实。书中资料来源于工部局档案、《北华捷报》等报纸,还有当时人的记载。兰宁、库寿龄两人都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书分两卷,上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历史大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从上海开埠前的时代背景写起,写到上海本地,如何开始有租界,以及租界各方面的情况,叙事截至1857年。下卷叙述1857至1900年的上海历史,既有按时间先后排列的,也有按事件类别划分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中国和西方

“中国人来自何处?”这个人们不断地讨论的问题,无疑将继续讨论下去,直到获得最终结论所需的充分资料。因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任何武断说法,不是证明了作者的广博超过了常人,就是证明了根本不主张谦逊态度。然而还是可以说,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人来自比他们现在住地更靠近太阳落下的地方,而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与西方人之间就并不存在很大的总体差别。我们自己的读物已经表明,亚述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的不少事物与中国人相似。比较社会学及其他学科也许很快能对这些事物表达斩钉截铁的观点。我们将在后面提到一些历史发展的相似性、习惯法和社会惯例发展的相似度、某些语言关系证据的可能性。如果这些观点能够成立,将是对最终解决这个重大问题的实质性帮助。

罗马是古代唯一能暂时同中国相提并论的西方帝国,而且仅仅是在范围方面。除了面积相似之外,其他都是对立的,不可比较。罗马可以征服,但不会同化,而且极少试图灭绝。对罗马新获得的疆域而言,屈服和准入几乎同时发生。今日的仇敌就是明日的朋友和盟友。在我们这个时代,大英帝国的惯例显示了同样的智慧。可另一方面,中国人对现在称为中国土地上的大量土著,却不是灭绝就是同化。我们认为,很可能在沿海省份发生过匪夷所思的同化,这也许是山东、广东的人民和方言存在着如此广泛差别的一种解释。也许土著是逐渐被从内地驱赶到沿海的,因 “进退维谷”而奋力抵抗,以致中国人相信,谈判议和比代价高昂的征战更为可取。在上海所属的吴国,当时的各个民族显然融合得非常彻底,以致纯粹的土著现在了无踪迹。如今,我们在更南边的广东省才能找到两个或更多可分辨的民族,实际上,该省留下了广州人性格和习惯的明显标志。其他土著民族[ 原尾注:第2页第6行:“土著民族”。

丁韪良博士提供了这些民族传统名称的四重清单: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现在已知的有倮倮部落、苗子、夷家(I-kia,布依族)、客家、福老、瑶族、畲族(the Sai or Si tribes)、傈僳、民家(Minkins,白族)、西番(sifan,普米族)。(理查德:《综合地理学》(Comprehensive Geography);库寿龄:《中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Sinica))]仍然留在西部和西南部。当然不应忘记,中国人同原住民的关系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至今,已经将近5000年了,而罗马帝国及所征服的民族存续的时间,只不过其十分之一。外敌包围中的罗马世界解体了。中国却增强了力量和内聚力,地位牢不可破。这个确凿的事实,就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可追根溯源的差异。

……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1、中国和西方

2、两项特别比较

3、过去的中国政府

4、中国的宗教信仰

5、基督教在中国

6、语言证据

7、法律的相似

8、十九世纪的对比

第二部分

9、自然环境及其精神影响

10、与西方的交往

11、东印度公司

12、英国使团

13、垄断贸易

14、中国水域的英国航运

15、商馆中的生活

16、风暴的汇聚

17、风暴的汇聚(续)

18、林大人与义律上校

19、毒品的故事

20、战争

21、是一场鸦片战争吗

22、其他战争问题

23、治外法权的基础

24、治外法权的实行

25、美国与广州的联系

26、南京条约

27、美国条约

28、扬子江的礼物

29、上海的古代与前辈

30、夺取吴淞

31、占领上海

32、租界生活的开端

33、早期的立法努力

34、紧张的岁月

35、万国商团诞生和泥城之战

36、工部局问世

37、走私犯的天堂

38、走私犯的天堂(续)

39、帝国海关

40、东西方的贸易变迁

41、领事与领事

42、商会

43、上海航运

44、上海航运(续)

45、上海货币

46、早期的贸易经历

47、三大商品

48、金融

49、社会生活

50、宗教和教育

51、通信交通

52、“法租界”

53、有影响的商行和著名人物

附录

索引

译名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