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问题剖析
1.2 现有理论和方法的缺口
1.3 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视角
2 基本概念及思路
2.1 南京明城墙遗产廊道概念的提出
2.1.1 历史重要性
2.1.2 建筑或工程上的重要性
2.1.3 显著的线性形态特征
2.1.4 自然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2.1.5 经济重要性
2.2 建立明城墙遗产廊道的概念
2.3 基本思路
3 主体遗产资源的历史脉络分析
3.1 南京明城墙的时间脉络
3.1.1 定都南京
3.1.2 南京京城城垣的建造
3.1.3 南京明城墙历史沿革及价值的转变
3.2 南京明城墙的地理脉络
3.2.1 明城墙与自然地理格局
3.2.2 明城墙与城市交通
3.2.3 明城墙与城市开放空间
3.3 南京明城墙的文化脉络
3.3.1 重要历史事件
3.3.2 历史故事传说
3.3.3 风俗民情
4 遗产资源判别
4.1 遗产廊道的研究宽度及区段划分
4.2 遗产本体现状分析
4.2.1 遗址、遗迹现状分析
4.2.2 护城河现状分析
4.3 遗产资源判别
4.3.1 南京古城历史沿革
4.3.2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判别
4.3.3 非物质文化遗产判别
5 遗产资源评价与界定
5.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
5.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5.3 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
5.4 遗产资源评价的过程
5.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4.2 评价体系的构建
5.4.3 评价标准判断矩阵的构造
5.4.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4.5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5 遗产资源综合评价界定
5.5.1 模糊积分法
5.5.2 综合评价结果
5.6 遗产资源总体构成分析
5.6.1 综合评价得分情况分析
5.6.2 资源分布区段分析
5.6.3 资源保护级别分析
5.6.4 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6 廊道环境景观分析
6.1 景观的缘起与发展
6.2 环境景观现状分析
6.2.1 狮子山至定淮门段
6.2.2 定淮门至清凉门段
6.2.3 清凉门至集庆门段
6.2.4 集庆门至通济门段
6.2.5 通济门至太平门段
6.2.6 太平门至神策门段
6.2.7 神策门至狮子山段
6.3 问题分析与总结
7 明城墙遗产廊道保护与构建
7.1 明城墙遗产廊道边界确定
7.2 明城墙遗产廊道保护目标与原则
7.2.1 保护目标
7.2.2 保护原则
7.3 明城墙遗产廊道的保护与构建策略
7.3.1 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7.3.2 绿色廊道的构建
7.3.3 解说系统的组织
7.3.4 交通系统的组织
7.4 明城墙遗产廊道保护性开发策略
7.4.1 保护层级的划分
7.4.2 保护性开发模式
7.5 明城墙遗产廊道保护实施对策探讨
7.5.1 增强公众意识
7.5.2 强化法律保护和规划保护
7.5.3 保障管理政策实施
7.5.4 推动市场经济运作
7.5.5 深化公众参与机制
附录
附录1 明城墙遗产廊道遗产资源调研清单
附录2 明城墙遗产廊道遗产资源定量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3 明城墙遗产廊道遗产资源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