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何欣赏中国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123234
  • 作      者:
    罗淑敏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欣赏中国画入门之书

  不能不承认,中国画的欣赏是有门槛的。传统中国画的主题并不突出,山水画不像自然景色,人物画也不像现实中的人物,各朝代的传统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看上去都很类似。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戴着一副对焦不准的眼镜,即用看西画的标准来看中国画。本书就是从中国画的基本概念出发,如创新和传承的关系,写真与写意的区别,等等,来为读者打开进入中国画之门。

  

  ☆从问题入手,深具现实意义 

  作者在大学教了多年的中西绘画史,学生几乎都是一边倒地喜欢西方绘画,对传统国画,大都敬而远之。原因是认为“传统文化很深奥”。因此,如何为学生(读者)找到欣赏传统国画的立足点,使学生(读者)能够看清楚传统国画的特色,是作者直接面临的问题。 


  ☆作者的文化背景

  作者为香港岭南大学视觉系老师,身处中西方交汇的中心,作者对西方绘画有深入的了解。讲中国画,没有西方绘画的对比,很容易流于感受式的评析。另外,作者本人对中国画身体力行,曾追随岭南派大师杨善深习画,这些都有助于作者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把传统国画的基本知识普及给广大读者。


  ☆四色印刷,多幅精美插图

  本书装帧精美,配有近百幅彩色插图。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淑敏,现为香港岭南大学视觉研究系副教授,负责教授中西艺术史、艺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追随岭南派大师杨善深习画,关注中西绘画发展与特点。1990年到香港大学艺术系修读艺术史。1998年得万青力教授指导,进行有关20世纪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博士论文是探讨张大千的艺术与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何欣赏中国画》堪称欣赏中国画的入门之书。本书第yi、第二章,用了“创新与承传”“写真与写意”这两组对立的概念作为欣赏中国画的基本立足点。第三章的“人物画”说明了中国画的人物画与西方肖像画的区别。第四章主要讲中国画的“留白”。第五章的焦点是并非深不可测的“笔墨”。最后一章聚焦在中国画特有的形式“手卷”。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带领读者进入传统中国画的世界。全书时而采用中西对比视角,时而作深入的平行文本探索和细致的局部读解,处处体现出罗淑敏教授的深厚学养。

展开
精彩书摘

对准焦看画中意 (罗淑敏)


  写这本书是有感而发的。在大学教了多年的中、西绘画史,学生几乎是一面 倒的偏爱西方绘画,对于传统的中国绘画,学生大都“敬而远之”。比方说,有一年的上学年度,修读西方绘画史的同学多达150多人,到了下学年度,选修中国绘画史的学生,急跌至不到40人! 

  问学生为什么不修读中国绘画史?得到的答案是“传统国画很深奥”。但未曾 修读,又何以知道深奥?学生觉得西画看上去较吸引,风景、人物、静物、抽象 画等,主题鲜明,容易明白,而且西画色彩缤纷,风格多变,单就视觉上的享受而言,已经非常丰富。相比之下,传统国画则大为逊色,大多数国画的主题并不突出,山水画中的山水,看来看去就是不像我们认识的自然景色,人物画又不似现实中的人物,还有更叫人看得不明不白的,是那些寥寥两三笔的水墨花卉,既没有清晰的形象,又没有色彩,怎能表现斑斓的花卉世界?还有各朝代的传统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看上去都很相似,叫人很难分辨不同时代的特征。以上的印象,看似有理,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传统国画只会“望而却步”,不能进入传统国画的世界。 

  其实学生对于传统国画“敬而远之”的现象,问题出在他们用错了焦点去看 传统国画。上述的印象是建基于学生对西画的认识而产生的感觉,殊不知,中、西绘画的源头和发展都有各自轨迹,正如20世纪绘画大师潘天寿说 :“东西两大系统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就如两大高峰,对峙于欧亚两大陆之间,仰之弥 高。”中、西绘画的两大高峰,各有各的土壤、气候和环境,因此两大高峰培育出来的花卉当有不同的特性,硬要在中国的山峰里寻找西方山峰的花种,是错配了焦点,当然看不明白,甚至错失中国山峰的精彩之处。

  西方的准则和价值往往是现代社会的主流,这些准则和价值主导着我们的观念和判断。学生以西画的准则来看传统国画,很自然便会发现中国古代画家在用色、构图、明暗的表现、处理立体空间的技术等等,大都不如西方的画家,真的是不看也罢。其实他们不知道,用色、构图、明暗、立体空间等等,正正不是传统国画的焦点,把焦点放在这些表现上,根本就是戴着一副对焦不准的眼镜去看传统绘画,讨论再多,也不能看清楚眼前的世界。因此,对于修读中国绘画史的同学,以及希望认识传统国画的朋友,我给他们的第一个意见便是 :请撤换你们那副看西画的眼镜,对准焦看传统国画,这样才能看清楚它的面貌和精髓。

  本书的作用,是要替读者找出欣赏传统国画的立足点,使读者能够看清楚传统国画的特色,从而真正进入传统国画的世界,只有这样,才是欣赏和讨论的开始。

  本书的第一、二章,用了两组对立的概念作为对焦的中心,那便是“创新与承传”和“写真与写意”。这两组概念涉及的,是两个欣赏传统国画的基本立足点,有了它们我们才可以站稳脚,接下去便能够细看传统国画的独特之处。第三章的焦点是“人物画”,涉及的问题是传统的人物画为什么从来不叫“肖像画”? 人物画中的人物,是不是现实中的人物?传统国画有没有肖像?第四章的焦点是画面上的空间,传统国画有所谓“留白”,背景往往是一大片的空白,这一章要探讨的是“留白”的作用,那一大片的白是否一片空白?第五章的焦点在笔墨, 要知道看传统国画是离不开“笔墨”的,但对一般观众来说,“笔墨”深不可测, 到底笔墨向我们展现的是什么?最后一章,我们会把焦点放在一种非常特别的、只有中国绘画才有的绘画形式:“手卷”,好的手卷,为观众带来的,是一个奇妙的视觉旅程。

  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讨论传统国画是否已经过时,因为即使过时,也可以有它的欣赏价值,问题是我们看不看得懂传统国画的画中之意。传统国画的经典之作,即使是色彩斑斓的唐代绘画,调子从来都不是喧闹的。

  这本小书如果能够为读者打开进入传统国画的门,让读者了解传统国画的独特之处,就算是功德圆满。至于传统国画是否已经过时这个问题,就留待读者真正进入传统国画的世界之后,自行判断好了。 


展开
目录

序 对准焦看画中意 / 罗淑敏 

第一章 创新与承传

破旧立新的西画

创新非衡量国画的尺 

承先启后的转化 

临摹之必要 

仿古人之风范 

从皴法看师承与求变 

宋代画院开拓的花鸟传统 

文人画家的墨色花鸟 

  

第二章  写真与写意

写真与写意之追求

工艺与艺术之分野 

形似与神似之画论 

中西方写真有异 

写真与写意 

......

   

第三章 人物画不是肖像画 

别具一格的人物画 

没有个人特征的人物 

拒绝个人主义画像 

国画社会学 

形似不若神似


第四章 留白空灵的构图 

从细节到留白 

抽象以言志 

虚中有实 

白而不空 

受西画冲击下的留白 

立轴式构图


第五章 抽象的笔墨 

不容忽视的笔墨 

中国毛笔的结构 

驾驭笔墨的技巧 

画象以外的理想世界 

用笔之精准

用墨之通畅 

气韵生动 笔断而情不断

   

     

第六章 手卷的独特旅程

手卷的形式美学 

阅读手卷要诀 

游离透视法 

外在景致 心灵载体 

传统与现代 一次丰盛的视觉旅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