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探讨文的本原,指出文本于道,文是至高无上的道的体现。刘勰认为,文普遍存在于天地间和人类社会。天色玄,地色黄,天上日月垂光,地上山川焕采,都是文。人为万物之灵,发为语言文章,也有文采。以至龙凤虎豹草木等动植物均有文。文表现为形态色泽之美,也表现为音响声韵之美。它们都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道的体现。古代帝王和圣人制作的“六经”是人文的典范。古代帝王、圣人,秉承道心,取法天文地文,逐步制成“六经”。“六经”不但具有形态和声韵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在政治教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也是道的体现。刘勰指出,道通过圣人表现为“六经”之文,圣人依据“六经”之文来阐明道。在这里,刘勰把自然之道和圣人之道(儒家的一套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混合起来了。刘勰论文章创作,强调应以圣人的经书为依归;本篇阐述圣人之道即由自然之道演绎而成,这就把他的文学理论提到哲学的本体论高度。
本篇中天地间的各种文都本于道的看法,接受了《老子》的影响。《老子》有道为“万物之母”(第一章)等话。本篇认为,古代帝王取法天地之象制作经书,则本于《易传·系辞》。《老子》所讲的道,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系辞》所讲的天,则是有意志的,故本书《正纬》篇有“原夫图篆之见,乃昊天休命”的话。这里刘勰把道家自然之道和儒家上天意志混合在一起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糅合儒、道两家之说的玄学流行,它宗奉《老子》、《庄子》、《周易》三书为经典。玄学中有一个重要论题,名教与自然合一,即认为儒家所提倡的一套政治制度、伦理道德规范和道家所鼓吹的自然之道相一致。生活在齐梁时代的刘勰,接受玄学影响;本篇中圣人之道源出自然之道的言论,就是这一时代思潮的产物。
本篇所谓文,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指天地间万物所表现的形态色泽和声韵之美;狭义的指人们用文字写作的文章(包括具有文学性的作品和实用文章)。据古籍记载,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些杰出帝王,往往是具有非凡智慧、能力的领袖和发明家,被称为圣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