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记忆第四种:故纸温暖·老天津的广告》:
“估衣街上古衣多,高唱裙衫值几何。檐外行人一回首,不往里坐也来拖。”这首传唱于清咸丰年间的竹枝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天津北门外估衣街唱卖吆喝的情形。有言道:生意口,估衣行的嘴。大量的活词运用是津味曲口叫卖的风格之一。卖者把估衣翻过来掉过去,将货品介绍得淋漓尽致,一唱一和,围观者众,那颇具诱惑力的唱词绝不亚于相声段子《卖布头》中的招徕语料。活词需要买卖人的机灵劲儿,讲究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伙计瞧见位阔少溜达过来,赶紧拎起件裘皮袄,嘴里的奉承曲也脱口而出了。遇见图便宜的买主,也能把一件普通衣服夸得比龙袍还好,比破烂还贱。
异曲同工的是卖药糖的唱卖活词。卖糖人挎一玻璃盒子,手持镊子,走街串巷地吆喝:“卖药糖——哪位吃了药糖啊——又酸还又凉哎——薄荷凉糖。”见孩子们围拢过来,卖者又马上用东北大秧歌的调子填上新词道:“买的买来捎的捎——卖药糖的又来了——吃嘛味有嘛味——菠萝香蕉水蜜桃嗨。”
天津老城里卖酥崩豆的吆喝也是津味十足:“卖崩豆儿的又来了——这是甜崩豆儿呀,那是咸崩豆儿啊——不甜不成不要钱,去要钱去买了崩豆儿。甜的是甜,咸的是咸,不甜不咸不要钱,去要钱来买崩豆儿。”
为了生计,一些传统买卖行当往往要像“吃开口饭”的说唱艺人那样,熟练唱卖套词,谁也不愿“哑卖”而挨饿。农历新年期间,津俗吃糕干,以盼来年步步高之吉。卖糕干的人一会儿要吆喝“合家欢乐的糕干”“大发财源的糕干”,一会儿又吆喝“金玉满堂的糕干”“吉庆有余的糕干”等,真是唱到吃主心里去了。买的喜庆,卖的高兴,皆大欢喜。其实,糕干绝无两样,一律包的是馅糕干或杨村糕干罢了,要的就是那口彩儿。
传说清朝末年,天津城里有位瘦老头所制的药糖和他的吆喝声同样远近闻名,名日“独一份”。老人儿化韵的唱卖很能吸引人:“天津卫呀独一份儿,我的药糖另个味儿,我越说越来劲儿,家家有点为难事儿,要问有嘛为难事儿?老头管不了老婆子儿。”传说这唱词就是他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另外,一曲卖炒黄豆的童声招徕也表达了一份真挚的情感:“做个小本儿买卖嗨,臂挎二斤豆嘞,大街走,酒馆去哎——赚来了铜钱养活妈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