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第四频道有部播了60 多年的关于英国中产阶级的广播肥皂剧《阿彻一家》(The Archers),这部剧本身并不是先锋文化的代表,但我却从中发现一点:当代艺术已经成了现在的主流。
这一转折点就在剧中,自诩为安布里奇文化大使(如果你也乐意承认的话)的琳达·斯内尔试图从安布里奇选出一个人,送他登上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的第四基柱。当时雕塑家安东尼·戈姆利正在那儿做他的“一个和其他”项目。我想,如果琳达·斯内尔是当代艺术的粉丝,那么这场游戏是赢是输,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如果一件参与性的行为艺术可以在一个非常受欢迎而保守的广播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话,也就意味着当代艺术不再是小圈子里的事儿了。它现在是主流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很容易对艺术及欣赏艺术没有安全感,就好像如果没有足够的学术和历史知识,就不能欣赏某些艺术品似的。但我想要带给你的信息是:任何人都可以欣赏艺术,任何人都可以在艺术中生活。甚至是我!即使是我,一个来自埃塞克斯的异装癖陶艺家,也已经被艺术这个“黑手党”征服。
我想提出一些当我们进入艺术画廊时可能会遇到的基本问题,也想回答这些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提出这些问题很尴尬,但我不!他们可能认为这些问题不专业,或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有人回答过了,又或者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众所周知的, 但我不这么认为。艺术世界需要人们不断对其发问,而思考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我坚信,任何人都有资格欣赏艺术或成为一个艺术家,包括任何所谓的“乡巴佬”或“穷人”,也包括任何一个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乐于分享的人。在这里,没有任何社会标准,你也不必非要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不可。通过实践、鼓励、树立信心,你就可以生活在艺术里。这本书提供了过上这种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像购物那样简单,那么快捷、方便。
很少有人为了赚钱进入艺术界,大多数人是因为兴趣驱动而从事艺术工作,或是因为他们热爱观赏艺术,或是因为他们喜欢围绕在艺术家身边。这意味着,他们往往是充满激情和好奇心的人,是敏感的人。多么可爱而有趣的人啊!艺术提供了美好的生活。来吧!尽管艺术并不容易,不总是充斥着财富、名人和免费的酒水,它需要付出很多工作时间和心血,但它是值得畅游、饱含奖励、令人兴奋的领域。20 多年来,更多的公众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以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Museum)为例,它在英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中占据第一或者第二名,同时也是世界最受欢迎博物馆的第四名,每年接纳约530 万名访客。无论是在里约热内卢的巴西银行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Bancodo Brasil)、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艺术博物馆(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还是在布里斯班的昆士兰现代美术馆(Queensland Gallery of Modern Art),全球的定期当代艺术展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艺术如此受欢迎,但是我们许多人在美术馆里仍然会缺乏安全感。我发现商业美术馆尤其装腔作势。时髦得吓人的画廊女孩站在前台,美术馆地处昂贵的地段,地面是抛光的水泥,然后一群虔诚的人闯进来,围绕在“神秘的物质”旁边,更不用说阐述艺术的语言了,通常是晦涩难懂,卖弄辞藻。
当一个人第一次走进当代美术馆就期望马上理解艺术时,可能会对作品感到困惑甚至愤怒,就像我去听一场古典音乐会的演奏现场,但我并不了解古典音乐,便说“哦,这就是噪声”。但使用一些正确的工具后,我们发现自己能够理解或者欣赏它。想要达到理解艺术的层次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你虽然可以在智力层面快速接纳事物,但在情感和精神上的融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你必须活在艺术里。所以记住这一点。
作为一个每天面对着一张白纸或一堆黏土思考“我要做什么”的职业艺术家,我希望我解决当代艺术相关问题的方法能与艺术评论家们有所不同。我工作在文化这一大型采矿场的第一线,不过,由于现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所以或许我更应该说,我在文化的客服中心工作。
作为一个从业者,也许不见得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专家,我想用自传的形式来剖析艺术(这种形式经常被学者们视为一种罪过)。我将从我的个人经历中推断出对艺术世界更为广泛的概括。借此,我希望任何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相遇的人,以及在工作室里日臻成熟的艺术家同行们都能从中受益。
那么,我所说的“艺术世界”究竟是什么呢?当我谈及“艺术世界”时,我指的是围绕在西方艺术模式周围的文化,或是那些与美学相关甚至缺乏美学的工艺品。我实际上想谈论的是视觉艺术,但随后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与视觉相关。我关注的是那些,你通常会在诸如泰特现代美术馆这样的美术馆或是伦敦和其他发达地区的商业画廊里遇到的东西。你会发现它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收藏者的家中或大街上、医院里、交叉路口、活动现场,甚至网络中。我也会谈谈更广泛的艺术世界与相关的仪式和人,这些往往可以在展览开幕式,诸如伦敦的弗瑞兹艺博会或巴塞尔艺术展和有着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展览中体验到。
无论是出于有意还是偶然,越来越多的市民踏入了这种充满神秘和搞怪色彩的亚文化当中,也就是我所说的艺术世界。作为立身其中35 年的艺术分子,我想尽可能地解释这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案例,正是它们汇集成了我的钟爱之物。
这些都是我称这本书为“哗众取宠”而不是“拍学术精英马屁”的原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