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方主战场》:
1939年初,中日军队百万大军,围绕洛阳、襄阳、长沙一线,形成对峙的僵局。这种局面的形成离不开敌后战场的逐步崛起。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共产党武装最初创建的几个敌后根据地就建在日军对华占领区的统治中心附近。八路军创建的晋察冀根据地离北平不到300公里,新四军建立的茅山根据地离南京更不到100公里。
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占领区形成犬牙交错的状况。对此,大洋彼岸的美国军官卡尔逊极为关注。
1937年12月底,带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意图,卡尔逊抵达晋察冀交界的五台山,见到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谈到深夜。卡尔逊说:“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无非是蹲在战壕里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我们这些士兵都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动脑子,枯燥得很。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一面打仗,一面考虑许多问题,不单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搞经济、搞文化,这是我从来没见过,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1938年5月,毛泽东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他指出,游击战是中国持久抗战的利器,克敌制胜的法宝。
随着八路军在山西等山地建立敌后根据地,毛泽东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从山区向华北平原发展。平原一马平川,连藏身的地方都没有,对从红军时代就习惯山地作战的八路军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1938年12月,罗荣桓率115师主力由晋西南向山东平原挺进。
贺龙率120师主力东进冀中平原。
刘伯承率129师主力进入冀南、冀鲁豫等平原地区。
陈毅率新四军江南部队主力,分兵东进北上,造成了跨越长江两岸的有利态势。
1939年冬至1940年夏,新四军主力北上,八路军一部南下,合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从贫瘠的内陆山地挺进富庶的沿海平原,八路军和新四军迅速和当地人民建立血肉联系,在广袤的华北、华中大地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三
1939年9月1日拂晓4时45分,密集的炮弹掠过埋伏在德波边境的德军一线部队的头顶,直飞波兰境内。德军56个师共计150万人,从西、南、北三路向波兰全线发起攻击。
在德军闪电般的迅猛攻势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波兰沦陷。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发起战争,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
不屈不挠的英国人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顶住了德国的空中打击,致使德国登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陂产。
1939年9月至lO月,中国军队进行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至1944年,日军4次进攻长沙,新墙河,都是它由北向南推进时,必须面对的第一道防线。
最终,中国军队相继收复长沙等地。其中,也包括浸透了中国将士鲜血的新墙河一带。
与正面战场相呼应,活跃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不失时机地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1939年lO月下旬,日军发动对华北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11月4日凌晨,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接到情报,坐镇张家口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率主力1500余人前来进行报复性“扫荡”,以报四天前部下吃败仗的一箭之仇。
八路军炮兵发现小院中有日本军官活动,随着一声令下,4发炮弹呼啸而出,直冲小院飞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