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年时代
我父冒鹤亭生于同治十二年(1873)阴历三月十五,恰好与冒辟疆同一天生日。6岁我在福建当小吏的祖父就死了,于是我父和我姑母都随我祖母周萱依靠我的太外祖周季贶(星诒)。周是绍兴大家,原籍是河南祥符。周季贶的父亲周岱龄和林则徐是僚友关系,林则徐曾书联给周岱龄,文日:“谢安子弟佳难得,庾信文章老更成。”周家弟兄都是名人,我父冒鹤亭曾刻过《五周先生集》,纪念他的外祖辈,有俞樾的序。因父亲“早慧有声”(见陈衍《石遗室诗话》),七八岁时就能作诗属对,他的七外祖周昀叔(星誉)很赏识他这个“神童”,说“阿灵(我父小名)有我家性”(即基因,见父著《外家纪闻》)。17岁中第一名秀才(即三场案首)。考秀才要经过县、府、院三道关的考试,如都中头名,即称“小三元”。
三、从师学道
周季贶是我祖母、我父、我姑母依靠抚养之人,也是我父做学问受益最多的人。周先生罢官后僦居苏州,因是保外犯官,不便和外界来往,只好闭门幽居。闲下来就和我父谈明清掌故旧闻和流略目录、版本、金石之学。周季贶老先生在苏州能够来往的学人中,很多有新思想,如东吴书院的黄摩西。那时曲园老人俞樾也侨居吴门,同时后辈名人还有词家郑文焯,学人曹元忠、元弼兄弟;画家顾鹤逸、金心兰、陆廉夫、吴昌硕等人,那时都住苏州,所以我父亲能有机会和他们亲近。其中和曹元忠、郑文焯、顾鹤逸、吴昌硕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为他们写过好几篇诗文。曹元忠先生的《笺经室文集》的序就是父亲执笔(应已故学者王大隆之请)。这时期的诗、文、词俱见《小三吾亭集》,中有过郑文焯“壶园”一首五古,有“日色不到处,苔气绿一尺”的名句,颇为时传诵。父亲诗早年从竹坨(朱尊彝)、渔洋(王士稹)和黄仲则人手,总的说是“唐音”和当时兴起的“同光体”的“宋调”,原是对垒。
他二十几岁公车上书加入了保国会,一意变法维新。这个影响早源于周先生季贶翁,后又受他的挚友林暾谷(旭)和我的伯外祖黄仲瞍(绍箕)先生影响。而讲维新变法的黄外公当过京师大学堂总办,到过日本考察,头脑较新,所以我的舅舅都留学“东洋”。黄是以博雅著称的学者,可惜手稿散失,我父后来在温州所刻《二黄先生集》已经零缣断墨所存无几了。
父亲中举后与副主考黄绍第的女儿成婚,当时爱才选婿,播为美谈。我母系出名门,是书香门第。她的伯父和三叔祖黄体芳都颇负盛名。祖父黄体立也是进士,当京官与李慈铭常有往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