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生鲁迅:无法告别的灵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603374
  • 作      者:
    肖同庆编著
  • 出 版 社 :
    文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故乡记忆”、“岐路彷徨”、“思想风暴”、“铁屋呐喊”、“黑暗闸门”、“我可以爱”、“上海岁月”……肖同庆先生创作的《先生鲁迅:无法告别的灵魂》讲述了鲁迅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肖同庆,1967年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见证影像志》栏目主编。主要电视作品:大型系列片《百年中国》(总撰稿)、八集纪录片《在历史现场——外国记者眼里的中国风云》(总编导)、五集纪录片《重庆大轰炸》(总编导)、九集纪录片《守望三峡》(总编导)、系列节目《延安:温故1942》(总编导);主要著述作品:《闲适人生:周作人传》(中国青年出版社)、《鲁迅与东西方文化》(合著)(兰州大学出版社)、《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百年中国1900—1949))、《百年中国1950~2000》(副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CCTV影像丛书”——《影像中国》、《大师影像》、《城市影像》(执行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形象!
    这是中国人念叨最多的一个名字!
    《先生鲁迅:无法告别的灵魂》!
    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聆听他阅读他研究他。
    那些文字和思想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
    直到今天, 那些振聋发聩的呐喊还在警醒着我们!
    《先生鲁迅:无法告别的灵魂》的作者是肖同庆。
展开
精彩书摘
    此时,鲁迅的同乡蔡元培也在朝中任翰林院编修。他长鲁迅十三岁,在变法被镇压的戊戌年九月,蔡元培弃宫回到故乡绍兴创办了中西学堂。这位日后改变鲁迅命运的学长在这一年与鲁迅擦肩而过。否则,鲁迅也许就不必走出故乡了。当然。也没人想到蔡元培日后会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
    南京的冬天很冷,鲁迅衣裳裤子都单薄,他养成了吃辣椒御寒的习惯,因此也伤了胃,从此埋下病根。在南京,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并没有让鲁迅找到新的气象。号称现代学校的课程不过是所谓“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日诗云…的“折衷”,不过是要“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在学校果久了,他逐渐发现,这里名为“新学”,骨子里却处处是“旧”的。对鲁迅来说,好不容易冲出了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现在又重新落入学校的等级制度中.这不仅令他难以忍受,而且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失望。鲁迅以“乌烟瘴气”四字概括了学校的一切,终于愤而离开刺币学堂,转入陆军矿路学堂。
    求学的岁月充满着思乡的苦楚和对新学失望的痛苦。他到南京不久.就这样向家中的兄弟描述南京的感受:“斜阳将坠之时,瞑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遏。”他又写诗寄回家中:“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这是他当时的心境的另一面,这个“涕不可抑”的年轻人痛感寂寞和孤独,似乎既没有奔赴新世界的兴奋,也没有开辟新生路的欣喜。
    这一年,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风行一时,这就是《天演论》.编译者叫严复。1898年《天演论》出版后,随即在知识界引起巨大的震荡。该书原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译者将导论及本论译出,其实相当于改写,结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实行人治,同归于天演”的思想,外加按语,独出机杼地作了革命性的阐释。其中,着重强调“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理,为国人撞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鲁迅怀着急迫而兴奋的心情,阅读了《天演论》。夏日的晚上,昆虫和蚊子飞来飞去.他的眼前却是—个新奇的世界。二十多年之后.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奋心情:“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竟’‘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鲁迅通过新式报刊陆续阅读外国政治、法律方面的名著,同时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危机感,循环论,科学与进步.从此成为一生的基本信念.即使后来接触到其他不同的学说,也丝毫没能动摇他对进化论的信念。
    矿路学堂只招了一期学生,鲁迅是唯一的一届学生之一,学生们曾经去矿井实习,多年后,鲁迅还记得在矿洞里看到的凄凉景象.矿工们在地下鬼—般工作着。
    鲁迅求学南京的三四年间,国家陷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继中日甲午战争惨败之后.又经历了戊戌变法的血雨腥风。1899年前后,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1900年,终于酿成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灾难。国家政局的动荡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鲁迅的求学生涯。这期间鲁迅刻过三枚印章,分别是:文章误我,戎马书生,嘎剑生,由此不难看出青年鲁迅那种感喟时难,恨不能上阵杀敌的书生意气和热血奔涌。
    1902年,鲁迅又开始面临一次人生的转折。这一年元月,他以第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了两江总督刘坤一发给的毕业证书。这时候恰逢江南选派留日学生,作为宫费生,鲁迅由学校选派到日本留学。
    由于目睹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迅猛发展,尤其接受了庚子赔款的教训,中国朝野上下,都把近学日本看作是学习西方的最切近的跳板。1896:年,清政府派遣十三名学生留学日本,至1902年鲁迅奔赴日本的时候,在日的留学生总数已成规模,形成—股留日的狂潮。 当年,一批又一批赴东洋留学的,不仅有二十岁左右的男女青年,还有年过花甲的老翁。这听起来好像是虚构的故事,然而这确是清末天津港、上海港出现过的真实景象。1906年,蒋介石的母亲变卖了首饰和所有值钱的家当送儿子东渡。在此前后的留日学生还有邹容、陈天华、章太炎、黄兴、廖仲恺、宋教仁、吴玉章、闰锡山等等。汽笛声声.轮船启航,甲板上向亲人告别的中国人下至少年,上至老叟,什么样年龄的人都有。这在世界各国的留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观。
    历史学家后来总结说,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中,中国学生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它产生了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代领袖。
    1902年3月,鲁迅东渡日本。先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再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后来又返回东京。住在公寓里修德文,看杂书。直至回国,鲁迅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他更加怀念家乡兄弟,在给南京读书的周作人寄去近照时,照片背面有一溜蝇头小字:“会稽山下之平民,日出国中之游子。弘文学院之制服。铃木真一之摄影。二十余龄之青年,四月中旬之吉日,走五千余里之邮筒,达星杓仲弟之英盼。”他还给绍兴的三弟周建人买了数不清的书。
    中国的政治流亡者纷纷云集日本。维新失败的改革者梁启超,起义失败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参加欢迎孙中山的集会,与后来辛亥革命的主将黄兴、写出《革命军》名著的邹容同学。他读拜伦,读尼采,读裴多菲,向往着革命的情怀,快意着复仇的情绪。
    1903年,鲁迅剪掉辫子,留下了—张照片,决意参加反清革命。
    ……
展开
目录
故乡记忆
岐路彷徨
思想风暴
铁屋呐喊
黑暗闸门
我可以爱
上海岁月
1936年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附录一 在疯狂和理性的边缘
附录二 灵魂的荒原之旅
后记 幸亏有他在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