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慈岩下两村落(精)/乡土建筑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0134056
  • 作      者:
    作者:高婷|责编:王忠波|总主编:李秋香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二十年多年前,清华建筑学院的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三人组建乡土建筑研究小组

  为拯救和保护日渐消失的乡土文化遗产四处奔走

  仅凭微薄的预支稿费,以实地探访和踏勘来的研究成果

  记录下一系列中国古村落的样貌,成为中国乡土文化、乡土建筑研究领域里的珍贵资料

  

  “乡土建筑?醉美乡愁”五书

  延续清华学子乡土建筑研究二十多年来研究成果

  实地踏堪,大量测绘图片、实景生活照片,结合方志、家谱、访谈等

  面对急剧破坏的乡土建筑,记录下中国古村落的样貌,留取乡土文化及建筑的珍贵资料

  

  五书之《大慈岩下两村落镇》

  大慈岩镇的李村与上吴方村

  同为从北方迁徒而来的姓氏

  一个在山口和高岗上选址

  另一个在低洼易涝处选址

  两村世代比邻而居,自立村至今,保留了众多的古建筑

  其建村的历史演进,展现了两个村落的差异化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高婷,201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同年9月入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乡土建筑研究所,从事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曾参与多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文物建筑修缮设计、传统建筑改造利用、民居更新导则等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的李村与上吴方村,世代比邻而居,自立村至今,保留了众多的古建筑。本书梳理了两个村落从最初选址、村落布局到建筑单体的演变过程,重点展现两者在此过程中的差异化发展,并初步尝试讨论这种差异化背后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动因。

展开
精彩书摘
李村与上吴方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东北,二村相距仅二里之遥。大慈岩镇地处建德市南部,建德市、兰溪市、龙游县的交界地;东与兰溪市交界,南与龙游县接壤,西与寿昌镇相接,北与更楼街道毗邻。因大慈岩镇所辖区域在历史上的归属几经变迁,明清之际,该区域处于严州与金华的交界地带,分属寿昌与兰溪两县管辖,所以要将二村置于兰溪、寿昌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
兰溪于唐咸亨五年(674年)建县,因兰江古称兰溪,故名兰溪县。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兰溪州,属江浙行省婺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县,隶属金华府。寿昌作为县治名始于三国时期。三国时吴国分富春置新昌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寿昌县,寿昌之名始于此。唐至德年间(756—758年)寿昌县治从白艾里迁万松镇。此后,这里一直为寿昌县治。明清时期寿昌隶属于严州府。
明代《兰溪县志》载:
兰溪诸山皆金华之支,而蜿嬗起伏,直走大溪之滨,融结以为县治,故铜山蟠其左,兰阴距其右,桃坞列其前,石屏拥其后,而县当其中。外之四境,则自东而北,皆金华、浦阳之山,壁立而环绕;自西而北,皆寿昌、建德之山,障塞而周回;南面九峰列戟横口,加以衢婺两溪之水皆数百里奔流会合,汇为巨浸,为瀫之纹,有兰之馨,而秀气钟焉。凡使轺行旅,自北而南者,于此易小舟,以溯衢婺而往江闽;自南而北者,于此易大舟,达钱塘而底两京。故自昔号为要冲之地,繁剧之邦也。
兰溪县与寿昌县地属浙西,该区域的南侧为仙霞岭,北侧则是千里岗、龙门山及其余脉。四周山丘林立,孕育了丰富的水系,成为三江交汇之地。该区域水流与山势走向一致,自西南流向东北,来自衢州的衢江与来自金华的婺江在其境内交汇为兰江,来自严州的新安江与兰江在建德交汇为富春江,富春江下游即为钱塘江,借此可直通杭州。溯新安江北上,可抵徽州。而沿着衢江西向而行,则到达与兰溪、寿昌接壤的龙游县。由龙游县可至江西、福建。
龙游县在明清之际活跃着著名的龙游商帮,从事全国范围内的长途贩销活动。①而兰溪县与寿昌县因与其紧密相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之都有较为密切的往来与交流。兰溪县繁华的水路驿所,吸引着各地的人纷纷来此经商谋生。明代万历年间《兰溪县志》有载:“远而业商者,或广、或闽、或川、或苏杭或两京以舟载比比也。”据清代康熙年间《金华府志》记载,明代金华府共设三驿二所,兰溪占一驿一所。驿所每年支出的水夫、马夫及造船费用中,兰溪驿所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六十。
而与兰溪接壤的寿昌,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境况。民国年间《寿昌县志》中转载《旧郡志》曰:“邑界四山之中,地狭而瘠,民啬而野,舟车不通,无鱼贸迁之利,故其俗俭而易足……农夫终岁勤动,以禾稻为上……逐末者间有之,远不过至省会而止,业柴薪炭,无珍玩之货。”寿昌境内多山,均为千里岗、龙门山及其余脉,交通不便,民风拙朴,以农业为上,间或有贩卖山货作为副业者。这与兰溪商业、手工业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兰溪与寿昌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也同样体现在文化教育方面。兰溪历来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如唐代的丞相舒元舆与唐末诗僧贯休,宋代的理学家金履祥以及清代的大戏曲家李渔。两宋时期,理学进一步发展成熟。各地兴建书院蔚然成风。宋明两代兰溪建有书院十四座之多,距离李村仅三公里之遥的新叶村在叶氏第三世祖叶克诚(1250—1323年)时,在道峰山后兴建了重乐书院,延请南宋著名理学家金仁山、许谦、柳贯等来讲学,一时间吸引众多学子聚集。李村此时也有一位理学家:李祥(1224—1293年),字延吉,号潜斋,《玉华李氏宗谱》记载其“幼而仁慈,静恬工谵,初受业于金华何文定公,讲明理学,通五经,应博学宏词科补太学生”。
与兰溪相比,寿昌的科举成绩及书院建设似乎要逊色许多,但是文化教育的风尚潜移默化渗透到乡村,仍然形成了乡村浓郁的崇尚文化的传统。寿昌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有生于晚唐的诗人李频,是李村始迁地李家镇人。唐宋时期寿昌所建书院有四座,其中一座为唐代所建,其余三座为宋代所建;另有明代太清山上的太清庵,即为李村李景颜(1318—1386年)所建的读书隐居之所,山上至今残留有石质台阶及柱础。
或许正是因为处于兰溪与寿昌的交界之地,李村更多地受到兰溪的影响。明清两代在《寿昌县志》的人物志中所记载的文人雅士中,李村约计二十余人,可以说在整个寿昌县境内,李村也算是诗礼传家的村落了。
作为三江交汇之地,又有山川之险,兰溪与寿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兰溪与寿昌所经历的历代兵患中,清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最为灰暗的一笔。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由衢州经龙游攻入寿昌,并在兰寿交界的小番岭、潭村一带与清兵交战,相持不下,达三年之久。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侍王李世贤部攻克兰溪,直至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才离开兰溪南下。李村与上吴方村就是位于兰溪与寿昌的交界地带,在此期间李村与上吴方村均损失惨重。李村遭烧杀劫掠,许多住宅及祠堂成片被毁,而上吴方村彝顺堂一带建筑也被烧毁。
展开
目录
总序
引言
上篇 李村
第一章 概述
一、兰寿古道
二、李氏源流
三、村落选址
四、村落布局
第二章 祠堂
一、祠堂分房
二、祠堂单体
三、祠堂功能
第三章 庙宇
一、土地祠
二、白山庙
三、小武当庙与关帝庙

第四章 居住建筑
一、上李花厅遗址
二、承启堂建筑群
三、连三进建筑
下篇 上吴方村
第一章 概述
一、方氏一脉
二、选址与布局
第二章 祠堂与庙宇
一、祠堂
二、庙宇
三、民俗活动
第三章 居住建筑
一、水阁尖迷思
二、从“楼”到“堂”
三、构造与装饰
结语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