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之彼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61506
  • 作      者:
    郝景芳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人之彼岸,即人与人工智能彼此映照。这是郝景芳继《北京折叠》后全新科幻作品。首度从文学跨度到科普。书里不仅包括*新创作的六篇中短篇小说,还包括两篇解读人工智能的文章。故事围绕人与人工智能的纠葛展开,其设定的场景既包括离我们很近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包括预设的地球被万神殿操控的宏大场面。

 

    得到李开复、刘慈欣、沈南鹏、沈晓卫、苏中、刘宇昆等人的大力推荐!六个科幻故事按照由近及远的时间顺序展开,使原本颇难理解的“人工智能”迅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文末“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是点睛之笔。人工智能威胁论已不是新鲜话题,那么当这种威胁扑面而来时,郝景芳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人性 ”,以及人类未来的教育。


展开
作者简介

    郝景芳 

    1984年生,小说作家,经济研究员。2002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2013年获得清华经济学博士学位。2016年8月,在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凭借短篇小说《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佳中短篇小说奖。曾出版长篇小说《流浪苍穹》《生于一九八四》,短篇小说集《去远方》《孤独深处》,文化散文集《时光里的欧洲》。创立儿童通识教育项目“童行计划”。


展开
内容介绍

创业者任毅把自己分成多个相同的“自己”,便可以同时兼顾多场活动和约会;有一天钱睿回到家里,发现他刚刚在医院服侍的形容枯槁的母亲,竟然健朗地站在自己的面前;名为陈达的智能管家,“目睹”了主人林达被谋杀……智能产品正在变得更加智能,如果把时间线拉得很长很长,一直长到未来人出生后植入的人工芯片仿佛出生证明一样成为标配,你就再也无法分辨谁是人,谁是AI化的人了。那么这一天来临时,人类会觉得当人更好,还是当AI化的人更好?

 

郝景芳构思了六个科幻故事,它们的主角无疑都是人与AI。人与AI隔岸而望,作为理性的AI,是否一定能把人类非理性的一套心理表征学个差不多?在物理环境变成了智能产品的天下之后,人又该如何自处?故事结束之后,郝景芳用两篇非科幻思考回答了我们关于AI的所有困惑。


展开
精彩书评

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展现出来的充满魅力的想象力,在这本新书中同样有漂亮的呈现。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 李开复博士

 

看到郝景芳的新书书稿,还是感觉有不少变化。她从前的文章有轻盈的色彩,而这一次,我看到更多故事情节的变化,有不少现实的关照,可以看得出,她一直在寻求突破自己。她的小说还是有很多有思想性的追问,构造出的世界也有着对人类的关怀。

《三体》作者 刘慈欣

 

郝景芳的《人之彼岸》又是一部“享心悦目”的好作品。她2013年的小说《北京折叠》已经预测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造成的社会影响,这一部小说里作者展现了对人工智能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我尤其赞同作者关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两个突出的核心能力的观点——常识以及其升级后的世界观,和创造力。这些能力是人类文明延续辉煌的根本动因。她对人类彻底数字化的担忧也一针见血,确实正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任何物种能毁灭我们的精神世界,除非我们自己放弃”。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沈南鹏

 

这是一个让我们向往与憧憬的未来,这是一个让我们兴奋与躁动的未来,这是一个让我们好奇与期待的未来,这也是一个让我们不安与担忧的未来。郝景芳这部生动有趣的科幻新作,通过探讨人工智能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引发我们对科技创新与人类自我认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发明新技术新工具的历史。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也可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 沈晓卫

 

 

本书不仅是一部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幻小说集,更以专业的技术视角完整地阐述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深刻探讨了智能技术发展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之后娓娓道来的几个科幻故事沿用之前讨论观点的主线,精彩至极。 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从业者,广大科幻迷,还是为孩子未来如何发展而焦虑的父母们,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IBM中国研究院认知计算方向首席科学家 苏中

 

在郝景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里,她想象两个被思维形式分开的世界以及一群在两个星球之间的深渊里挣扎的孩子。

《人在彼岸》讲的也是这样的故事,但不同之处是这次被思维形式分开的两个星球是人类智能的过去和人工智能的未来,而挣扎的孩子是我们这一代人。

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感兴趣或焦虑,我建议你看这部书。这里没有麻痹心灵的鸡汤,也没有耸人听闻的威胁论,你能看到的是建立在沉重的历史情感土地上的后现代理性大厦,是利用百科全书知识音符类比升华出的无声音乐,是一个在数字世界漫游的诗人编织出的朝霞神经网络。在郝景芳的小说里,人工智能是人类自我认知的试金石。

2012年和2013年雨果奖得主 刘宇昆


展开
精彩书摘

黑暗的星空中,探测卫星转向太阳系之外的方向。

“曾经的人类,他们回来了。”

 

1.

当凯克船长从梦中惊醒的时候,他就像重新穿过黑洞的视界那样,在现实和虚幻的边界上穿梭。他向梦中的黑洞深处下坠,而又向梦境之外的太阳系上扬。他的身体和意识被双重的张力拉扯,宛如又一次经历黑洞疯狂的潮汐力。

他坐起来,用手掌根狠狠碾压自己的太阳穴。好一会儿,梦彻底醒了。寂然无声的船舱里,他是唯一一个醒来的人。其他人都还在铃声的控制中睡,离预定的叫醒时间还有一段距离。没事了,快到家了,他对自己说。

 

离地球不远了。凯克船长来到飞船的控制室,查看路线。还有八千多分钟。那就是还有五天了。

地球现在怎样了。算上路上的冷冻时光,他们已经离开地球一百二十多年了。凯克有一点兴奋,也有一点焦躁不安。

自从进入太阳系以来,周围的星空每天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冥王星经过了,太阳和内地行星就在前方了。几乎能透过黑白屏幕看到那第三颗水蓝色的星球。凯克船长在小屏幕前,想用肉眼寻找那颗令人魂牵梦绕的海洋星球。

早上的梦仍然在眼前挥之不去。这是最近他第五次梦见黑洞了。不知为什么,离地球越近,他越频繁地梦见黑洞。刚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几乎忘记了这段历程,但是当真正的家园出现在眼前,当安全状态唾手可得时,他却越来越多次地重新回到危机现场,重温穿过黑洞视界时的九死一生。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正是对安全港湾的期盼激发了对危险的回忆。他努力思维让思想回到现实。头脑中的地球记忆慢慢浮现,又和他们找到的那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重合在一起。

他期待回家,就像大仲马在小说结束写下的两个词:希望与等待。

是的。希望与等待。

 

“睡得好吗?”吃早饭的时候,凯克船长问露易丝。

“不算太好。”露易丝说,“可能我身体属于恢复比较慢的。醒来之后,一直没适应。”

“快到家了。回去好好休息。”凯克船长给她倒了一点果蔬汁,“我这几天也有点不正常,特别多梦。不知道是不是冷冻的缘故。咱们下次再出来的时候,得把冷冻复苏之后的身体恢复系统做得再好一点。”

露易丝咽了一块蛋白粉鸡蛋糕,噎了一下,抬起双手说:“别算我。我可是再也不出来了。”

“你不再出来了?”凯克船长很意外,“你累了?……你放心,不可能是立刻,肯定还是会歇两年。”

“那我估计我也不会再参与了。”露易丝说,“我真的没有你那么强的意志。真的,凯克,不是所有人都是你。你不觉得穿过黑洞出来的那一刻,就跟重生了一遍一样吗?我是不想再经历了。我现在想回家,一直休息,做我自己的研究,好好在地球上养养花、养养小动物。”

“GX779上面也有花和小动物啊。”凯克用手比了两下,形容当时的场景,“你不是当时还说,下次要研究他们的基因特性吗?你不记得了吗?再说,咱们当初出去,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的新大陆,现在我们找到了,还是那么那么富饶的星球。我们会带着很多很多人一起去。你真的不想再去看看吗?”

“我不知道,凯克。”露易丝说。我真的不是你。凯克,我佩服你的信念,但我觉得我自己不行,我不够勇敢。

“不急着下定论。回地球之后再想想。”凯克拍拍她肩膀说,“也许你在地球上住几天就又想出来了。你真的不想再穿越一次黑洞了吗?”

露易丝没有说话,看着舷窗之外漆黑黑的星空。

“接到地球信号了吗?”凯克船长抬头问飞行员亚当。

亚当正在一丝不苟地吃飞船上的鸡肉粉代餐。他低着头,在嘴里咂摸,直到嚼完嘴里的食物,他才看了看手腕上的检测器说:“没有。昨天查了五次,一直没有回音。”

亚当永远能将盘子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渣滓。他们每天的饮食都是某种蛋白粉和纤维素的合成物。凯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亚当重复数千天还能每一餐保持虔诚。他总是用相同的时长完成饮食,无论吃的是什么,也无论在哪里吃。从他吃东西和坚持锻炼,就知道为什么他能得到军校勋章。工程师德鲁克为了这件事笑过亚当无数次,世界上大概没有人比亚当更不在意食物口味,也没有人比德鲁克更在意食物口味了。

“给地面发了多次信号,没有回应。”亚当说,“按理说不应该。已经进入了太阳系范畴,地面的无线电信号已经肯定能接收了。”

“那有点奇怪啊。”凯克问,“也许有时滞?”

亚当摇摇头:“可我已经连发了三天,即使有时滞,也应该有回复了。”

“难道地球上的技术已经退化到不再进行太空观测了?”凯克担忧道。

“不知道,只能再观察两天。”

“不管怎么说,”凯克站起身,“做好各种着陆应急预案。多做几个方案。若地面真的不给任何信号引导,咱们就想办法在水面迫降。”

 

当凯克船长站在飞船最前侧的观察室里,望着不远处巨大的木星光环。木星和卫星的光亮遮掩了远处的水蓝色星球。他的目光向那黑色的远方凝望。

他的心里非常沉。如果地球的技术真的退化了怎么办?有什么可能退化呢?全球战争、人口和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如果技术真的退化到无法收发无线电,那地球还有能力发展宇宙远征吗?会不会人类已经灭亡了?凯克船长没有说话,可是心里转着百转千回。他不知道,一个退化的文明该如何面对宇宙。

看着前方,遥远的蓝星若隐若现。

凯克的身后,出现一个身影。他没有回头看也知道是谁。这个飞船上,只有他俩对星空如此迷恋。天文学家莱昂,继承了来自巴尔干半岛祖先的严肃和古典,时常在深夜一个人站在舷窗前眺望星海。莱昂是飞船的指路明灯。如果不是莱昂丰富的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必然无法穿越黑洞。莱昂最喜欢吹萨克斯,偶尔会在旁观远处星云壮丽色彩的时候吹一曲忧伤的调子。

对其他人,凯克需要激励他们继续重返宇宙、开拓新家园。但是对于莱昂,他完全不需要。莱昂整个人都是活在宇宙里的。

 

黑暗中出现几个飞船成员的电子资料。有声音读出他们的基本信息。

读到一个船员的时候,画面和声音都停滞下来,“特殊标识”信号亮起。

“找到他,与他交谈。”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科幻作家永远是最前卫的思考者/李开复

前  言 何为人之彼岸

 

科幻故事

你在哪里

永生医院

爱的问题

战车中的人

乾坤和亚力

人之岛

 

非科幻思考

离超级人工智能到来还有多远

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