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变革时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231710
  • 作      者:
    (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艾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曾从事教职工作。曾担任《大西洋月刊》编辑、《世纪杂志》主编以及《哈泼斯杂志》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弗雷德里克•艾伦是社会历史写作的先驱之一。通过对新闻,时尚,习俗的生动描述,绘制和解释了半个世纪来改变美国生活节奏和形式的某些变化。

《大变革时代》是作者ZUI雄心勃勃的书,它定义了美国历史上的变革时刻。作者赞美一个为美国人民带来福祉的新的经济体系,并对二十世纪下半叶所发生的事情提供了一种隐含的,有启发性的视角。

本书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旧秩序”下富豪对国家政治的干预,联邦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商业利益,而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随之加大;第二部分的“变革的动力”描述了进入20世纪以来逐渐改变国家传统的各种力量:大规模生产,大萧条和大政府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在此背景下,作者展示了经济体制如何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改革;结论部分,“新美国”是对战后美国文化的一种有希望的评估,艾伦分析了许多普遍的具有关键性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评

大多数历史学家只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但艾伦先生还知道那些从不阅读历史著作、只读小报和看电影的平民大众感兴趣的是什么;这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且也是一份为未来历史学家准备的历史文献。                                                                     —马克•沙利文(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的著作一直属于美国大学指定阅读书目中受欢迎的作品。这些书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恩惠。说是挑战,是因为它激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国历史上的很多阶段,为什么找不出更多在教学上有类似价值的书。说是恩惠,是因为它们使得近代史教学变得更加令人愉快。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作者提供了一些令人赞叹的横截面,这些截面抓住了时代的瞬间,并使之具体化。事实上,你几乎很难发现书中缺少什么东西。

                                                           —普雷斯顿•威廉•斯洛森(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1

1900年1月1日一大早,范科特兰公园是纽约人溜冰的好去处,天刚刚开始下起了雪,但严寒并没有冷却人们的热情。昨天夜里,他们聚集在下百老汇,庆祝20世纪的开始,或者说是庆祝19世纪最后一年的开始:关于此事的恰当解释,人们观点不一,不过对于集会的规模和热闹倒是并无异议。电车里挤满了人,三一教堂前面的百老汇大街几乎水泄不通,华尔街上密集的人群一直挤到了财政部大楼的台阶上,锡喇叭巨大的嘈杂声,时不时地被鞭炮的声音所打断。这是个好年头,另一个好年头正在到来。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在1月1日的头版社论中奏响了乐观的基调:“1899年是奇迹的一年,名副其实的annus mirabilis(拉丁文:奇迹之年)。”并宣布:“如果我们尚未确信最高纪录的荣耀不久必定会传递给1900年的话,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把刚刚过去的12个月说成是最好的年头……在这个新年的开端,前景一片光明。”

在远离闹市的住宅区,在他那幢位于麦迪逊大道与第36街拐角上的褐砂石豪宅的桃花心木镶板藏书室里,全世界最大银行的老板、整个美国商界最强有力的人物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在旧的一年行将结束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玩单人纸牌游戏。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摩根将在一次欧洲之行中大量购买油画以及珍本图书和手稿;将命人在他的宅邸旁边建造一间临时舞厅,以招待出席女儿婚礼的2,500名宾客,还将与安德鲁·卡内基——爱眨巴眼睛的小个子钢铁大亨,他1900年的个人收入将高达2,300万美元,而且还不用交所得税——商议组建美国钢铁公司的事儿,这家公司将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眼下,当摩根排列面前的纸牌的时候,他预见不到所有这一切。我们不妨用他未来的女婿和满怀深情的传记作者的话,来描写1899年12月31日的那个晚上:

摩根先生的宅邸刚好就在他所希望的、适合他的生活方式的地方。摩根夫人气色很好,夫妇俩让他们未婚的女儿路易莎和安妮跟自己住在一起。他已婚的儿女和孙辈全都健康而幸福,他自己的身体也很棒。他的朋友们都住在附近。他的社交圈子里都是一些跟他同类型的人,他所接触的银行家和商人,大部分都拥有同样的道德标准,以及他本人所持有的观点。纽约依然是一座友好的、邻里般的城市,一个生活惬意的地方……午夜,当钟声和号角宣告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他以一个年轻人的渴望,期待着这个即将开始的新世纪所带来的巨大可能。

当然,另有数以十万计的这样的纽约人:对他们来说,这座城市很难说是“一个生活惬意的地方”。在下东城,你所看到的是贫困、污秽、悲惨,其程度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是难以置信的。在美国其他很多城市和工业城镇,移民家庭生活在温饱线之下,甚至更糟;因为,在一个美国的普通工薪阶层一年所得都不到500美元的时代,大多数刚到美国的新来者所挣的钱远远少得多。范怀克·布鲁克斯总结了厄普顿·辛克莱几年之后对芝加哥牲畜围场区的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生活状态所作的无可辩驳的揭露:

欧洲的暴政使他们变得无知而懦弱,而美国的冷漠,只会将他们彻底摧毁,他们被房产经纪人、政治老板……和那些拒绝承认他们的权利的法官们所欺骗。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他们幼小的孩子何时被溺死在他们肮脏小屋周围的臭水坑里,他们的女儿何时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他们的儿子何时因为雇主没有提供安全设施而落入沸腾的大桶。

“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自满的时代。自从袭击19世纪90年代的大萧条结束以来,抗议美国贫富悬殊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民粹主义已经寿终正寝;“自由白银”运动所激起的轰动也已渐次消弭;曾经愤怒的大平原各州的农民,如今都生活得相当不错,以至于1899年一位旅行者评论道:“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的每间谷仓都被粉刷一新。”此时,即将出现的那群被西奥多·罗斯福在一次怒火爆发时给贴上了“扒粪者”标签的新闻记者们,尚未发表他们对美国人生活中的阴暗面所作的不屈不挠的调查研究。美国的小说创作,就像美国的新闻业一样,正经历老安布罗斯·比尔斯所说的“一个柔软而蓬松的时期”;德莱塞的《嘉丽妹妹》(Sister Carrie)出版于1900年,几乎没什么人关注,接下来便因为太肮脏或太色情而被下架收回。最好的杂志和上流社会人士很少操心平民百姓的厄运,倒是颇为关注绅士淑女们的幸运,关注社交聚会的铺张排场,关注如何促进一种适合精英阶层的优雅而得体的文化。如果说,摩根的传记作者的文字当中——正如他在描写这位伟大银行家的满足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有一种清晰可辨的自鸣得意的微弱音调的话,那也只不过是那些出身名门、天生优越者凝视光明未来时的普遍姿态的典型特征而已。

摩根自信地期待着一个稳定和常识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像马克·汉纳这样的政治领袖将会看到:愚蠢的平等主义观念在政府里根本吃不开,政府里负责掌控美国事务的人,不是政治家,而是像他本人这样的银行家,是值得尊敬的、拥有财富和判断力的人,就像他在自己最喜爱的俱乐部里所见到的那些人。

特雷霍特市郊外,有一幢天花板很高、共有8间房的房子,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位高个、瘦弱、秃顶的印第安纳州人,凝望着窗外的铁轨,做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之梦。尤金·V. 德布斯从前是个机车司炉工。他曾领导过1894年的普尔曼罢工,后来进监狱服刑,在牢房里,他狼吞虎咽地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成了一个狂热的社会主义者。他此刻的最大希望是把社会民主党1900年的政纲具体化,作为该党的候选人,德布斯将会获得微不足道的96,000张选票。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倘若德布斯当时知道这一点的话,那么到1912年,他一定会有将近100万追随者。德布斯是个友善而仁慈的人,对逻辑的掌握不是很靠谱,他强烈地认识到了移民工人们令人绝望的困境,他确信自己知道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答案,可以应对他们的悲惨境遇。他的竞选政纲呼吁铁路、电报、公共事业和煤矿的公有制,以及——有点更加遥不可及——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普遍分配。德布斯认为,只需这一招,就会终结当时的工业恐怖和不公平。

摩根和德布斯要是能够预见到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会给国家带来什么,他们想必都会不知所措:各种不同的、常常还是彼此敌对的力量的联合,将会如何产生一个这样的美国,它不仅完全不同于1900年的美国,而且也完全不同于他们各自心目中所想象的那个美国;在这样一个美国,令人叹为观止的生产力将跟这个世界曾目睹过的最广泛的繁荣结合起来。

要理解这场即将发生的大变革的广度和特性,我们就必须首先回到1900年,看看我们的周围——场景,生活条件,以及人。

首先,是场景。

2

假设有一台准确的时间机器能把你带回到1900年一座美国城镇的主街,不妨用你现在的眼睛看看你的周围,你的第一声惊呼多半会是:“瞧,到处都是马!”

因为在1900年,登记在册的汽车只有13,824辆(不妨与1950年的4,400万辆做个比较)。汽车的确很少见,除非是在大城市和富裕的旅游胜地。因为在1900年,人人都把汽车看作是阔人的玩具——不仅仅是阔人,而且是有点喜欢冒险和运动的阔人:是那些喜欢拿一台不可捉摸的、随时都可能让他们一命呜呼的机器来冒险的人。城市之外的地方几乎没有铺平的公路,当然也没有修车厂或加油站什么的;每一个驾驶汽车的人都必须自任机修工。美国大概有一半的男人和女人从未见过汽车。1899年,当威廉·艾伦·怀特在堪萨斯州的恩波里亚城组织一次街头展览会的时候——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最令人兴奋的街头展览会——参展的汽车居然是通过铁路从芝加哥运来的;那是汽车第一次横渡密苏里河。

但马却随处可见,它们拉着四轮马车、二马轻便马车、双轮轻便马车、出租马车、送货马车,从城市的大街上辚辚驶过,并在乡下那些没有拖拉机的农场拉着收割机。

车马生活的景象、声音和感觉,是美国普遍经验的组成部分:马蹄的声;铁质轮箍从砾石路面上驶过时的剧烈颠簸;下坡路段使用刹车时所发出的摩擦声;马打喷嚏时不得不屏住呼吸;堆积在马车的轮箍和木质轮辐上的沙土;车轮滚动时所溅起的水瀑;野草丛生的乡村车路上留下了三道——而不是两道——车辙,中间那道是马蹄踩踏留下的足迹;马匹为减轻重负而挣脱马车并走上陡峭的山岗,是对男子汉的特殊考验;对于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更严峻的考验是驾驭一匹一眼就能认出新手的老马。在北方的寒冬时节,雪橇铃铛的叮咚声随处可闻。在夏天的傍晚,难以计数的美国城镇绿树成荫的街道两旁,一家人坐在自家的前廊里,注视着镇上最精美的马车从门前驶过,那是一次骄傲的晚间短途出游。而鉴赏家们则热切地等待一睹银行家的快速小跑的那对骏马,或者是那位热爱运动的律师2点40分的遛马。城市生活最华丽的景象之一便是消防马车的出行,由三匹飞奔的骏马拉着,沿着城市的街道疾驰而过,清脆的铃声一路叮当作响。

我们今天很难理解,那些分布非常广泛的社群,当他们的运输完全依靠铁路和马车的时候——当电话依然十分罕见、无线电根本不存在的时候,他们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座不在铁路沿线的小镇确实很偏僻。一个住在距离县城5英里之外的农民,总是把周六下午套上马车、领着家人进城购物看作了不得的大事。(他的孙子心血来潮花上10分钟就能进城一趟,并把这看得稀松平常。)到10英里开外的地方走亲访友,很可能是一整天的远征,因为你必须给马匹休息和进食的时间。一点也不奇怪,每个地区,每座城镇,每家农场,比在后来的岁月里更加依赖它自己的资源——它自己的产品、社会联系、娱乐消遣。因为就旅行和交通而言,美国确实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此外,同样不足为奇的是,大多数美国人可能比他们的子孙后代更少被那种令人恐惧的不安全感所尾随,这种不安全感来自各种超出其个人认知的力量对他们的挤压——经济的、政治的、国际的。他们生活在熟悉的人们和熟悉的事物当中——个人和家庭,以及老乡,大抵跟他们属于同一种类型,持有他们可以理解的想法。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比起后来那些年,似乎更有可能取决于他自己视野之内的力量和事件。跟儿孙们比起来,他更少感觉到他的命运——事实上还有他的性命——可能有赖于华盛顿、柏林或莫斯科为了某些对他的经验来说全然陌生的理由所作出的某个决定。他透过家用马车所看到的那个世界,可能未必友好,但至少,其中大多数东西看上去是可以理解的。


展开
目录

第一部  旧秩序

第1章  新世纪的开端  3

第2章  宏伟与局促  31

第3章  轨道的另一面  55

第4章  真正的资本主义  73

第5章  袖手旁观的政府  91

第二部  变革的动力

第6章  美国良心的反叛  105

第7章  大规模生产的动态逻辑  119

第8章  汽车革命  133

第9章  旧秩序的小阳春  145

第10章  大萧条  161

第11章  勉为其难的世界强国  175

第12章  黑人的灵歌  195

第13章  更快,更快  205

第14章  人更多,寿更长  217

第三部  新美国

第15章  全美标准  227

第16章  新型公司  253

第17章  时代精神  277

第18章  我们得到了什么?  3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