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the emergence of a new science of min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47012
  • 作      者: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伟大科学家的研究路径、问题意识与情志襟怀

作者以清晰易读的文笔,从研究者本人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zuihao的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从确定题目,到提出假说,寻找实验对象和方法,结识zui合适的合作者,直到zui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使之进入商业领域的整个过程,为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学生提供了行动的指引。

 ◎同时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

坎德尔的职业生涯,恰逢现代科学史上zui为激动人心的一个时期。在他进入医学院后不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给整个生物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神经科学——对记忆、情感、判断等心智活动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在此时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浮现出来,而坎德尔就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新学科从无到有的整个经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zuidingjian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展开
精彩书评
  埃里克·坎德尔的这本书别人写不出来。他通过毕生的视角透视科学,跌宕起伏、硕果累累。我们受到了坎德尔持久的激情和坚定的决心指引。我向所有那些正在寻找有关大脑和记忆知识的个人观点,以及那些正在考虑开启科学生涯的读者推荐此书。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科学家

  埃里克·坎德尔写出了一部juojia作品,从头至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展现了神经科学在令人惊叹的20世纪后半叶的壮丽图卷。坎德尔把个人经历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他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广泛交流,使得科学成为quanshijiezui重要的共同事业。
  ——奥利弗·萨克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著名科普畅销书作家

  《追寻记忆的痕迹》动人地讲述了埃里克·坎德尔站在脑科学前沿领域的大胆人生,他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革新了我们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存储的认识。
  ——詹姆斯·沃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我向所有对一位重要科学家的人生和工作,或者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进程感兴趣的读者推荐此书。……坎德尔优雅地做出的这些研究,会极大地诱惑有天赋的学生将他开启的这些令人难忘的工作向前推进。
  ——霍华德·加德纳,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斯奖得主,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追寻记忆的痕迹》融自传、科学史和基础生物学于一炉,是一部无出其右的才华横溢之作。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谓一流科学,以及如何创造一流科学。
  ——E. O.威尔逊,美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社会生物学之父”

  恐怕没人能像坎德尔那样在细胞和分子的层面上推动人类记忆机制的研究。他破译大脑记忆密码的激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如何进行思考,并带动了科学的发展。
  ——蒲慕明,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001

前 言 /001

第 一 部

1 个体记忆与记忆存储的生物学 /003

2 维也纳的童年时光 /012

3 美国的求学生涯 /035

第 二 部

4 每次一个细胞 /057

5 神经细胞在说话 /079

6 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 /095

7 简单与复杂的神经系统 /110

8 不同的记忆,不同的脑区 /123

9 寻找一个理想系统来研究记忆 /143

10 学习的神经性模拟 /160

第 三 部

11 增强突触间的连接 /177

12 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研究中心 /193

13 即便是简单的行为也能被学习修饰 /201

14 突触随经验而改变 /212

15 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222

16 分子与短时记忆 /235

17 长时记忆 /255

18 记忆的基因 /263

19 基因与突触的对话 /278

第 四 部

20 回到复杂记忆 /297

21 突触保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304

22 外部世界的大脑图景 /313

23 必须付出注意力! /326

第 五 部

24 红色小药丸 /339

25 小鼠、人类与精神疾病 /356

26 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路子 /373

27 生物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的复兴 /384

28 意 识 /397

第 六 部

29 通过斯德哥尔摩重新发现维也纳 /415

30 从记忆中学习:展望 /441

术语表 /456

注释及参考文献 /480

致 谢 /539

译名对照表 /54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