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大明遇上大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370430
  • 作      者:
    宿巍著
  • 出 版 社 :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大明遇上大清!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最后碰撞,实力不均的对手,出人意料的结局!影响三百年国运的战争!

◆本书以幽默风趣的白话讲史,全面再现1618-1644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后金)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

◆看完这本书,明清更替的历史小细节、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从抚顺到萨尔浒,从辽沈大战到兵败广宁,从宁远大捷到宁锦大战。
从后金到大清,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步步紧逼。
关宁防线——从未被从正面攻破的防线
关宁铁骑——明代精锐的骑兵
红夷大炮——明代强的火炮
分进合击的反面典型——萨尔浒四路分兵
大明野战步兵的铁血荣光——戚家军浑河血战
敌后登陆——镇江堡大捷
坚城大炮——坚不可摧的关宁锦防线
松锦大战——明清两军的主力会战
辽东战场:抚顺、清河、萨尔浒、开原、沈阳、辽阳、广宁、锦州、松山、宁远

◆金戈铁马,血色山河,硝烟烽火,尘埃落定。
熊廷弼的抗争,孙承宗的谋划,袁崇焕的执着,毛文龙的坚持,祖大寿的抵抗,吴三桂的选择。兴亡慨叹,已成为历史回声。那些打动人心的人与事,最终定格成为肃穆的史书。生生不息,奔腾不止,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展开
作者简介

宿巍,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战争史,曾任北方文艺出版社编辑,《妇女》杂志社编辑,代表作《牌坊》《三国之群雄逐鹿》《三国之决战中原》《三国之天下三分》《三国之三国鼎立》《三国之三国归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全面再现1618-1644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后金)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
战争从偷袭抚顺开始,努尔哈赤有着狐狸般的狡猾,也有狼的凶狠。他喜欢不宣而战、里应外合,常常能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对迅速崛起的后金,明朝起初不以为意,而他们显然低估了对手。从抚顺到萨尔浒,从沈阳、辽阳再到广宁,努尔哈赤一次次得胜。
而萨尔浒之战的教训,也让明朝重新认识了敌人,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宁远大捷到宁锦大战,以坚城大炮成功压制后金铁骑。以锦州、宁远、山海关为支撑点的关宁锦防线,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人难以逾越的坚城堡垒。
明清两军对抗十余年后,决战时刻终于到来。明朝派出强阵容,洪承畴为主帅,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关宁铁骑以及九边重镇精锐尽数出战。清军也尽起倾国之兵,重病缠身的皇太极更亲自到前线指挥。
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决战。双方拼尽全力,明军虽元气大伤,但仍有反攻的实力。可是,来自明朝内部的农民军却摧垮了这个帝国。明清战争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场。尽管明朝与清廷的战争直到1662年才正式结束,但这场战争结局,却仍深深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当大明遇上大清,是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碰撞。一衰与一兴之间,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展开
精彩书摘

抢劫才是最划算的买卖——偷袭抚顺
大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辽东抚顺城。
这天是抚顺马市开市的日子,抚顺明军守将李永芳像往常一样大开马市,他很看重马市交易,他不能不看重,因为抚顺马市的税收是抚顺明军的重要财源。当天各地商贾云集抚顺,还有不少是从关内涌来的客商,集市上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清晨,后金总兵马承塔带领一批金兵扮作马贩,混入抚顺关,同时派出800人来抚顺城讨要人参款和赏钱以迷惑吸引明军的注意力。接着,3000多女真人组成的商队赶着数十辆装着人参和貂皮的大车来到城外的马市。马市顿时沸腾起来。
抚顺城外,商民们正与女真人讨价还价,谁也想不到,不久,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到他们头上。市场上各种货品堆积如山,就在人们兴高采烈做着生意时,远处突然烟尘大起,遮天蔽日,一队后金骑兵旋风般杀来。
来的是后金先锋四贝勒皇太极率领的5000兵马,他们飞速兵临抚顺城下。与此同时,马市上,刚才还满脸憨厚的女真人纷纷抽刀拔剑,取出事前藏匿的兵器,原来,这次他们打算干的是无本买卖——抢劫。
事发突然,大明商民毫无准备,负责带兵巡视的明军千总王命印率部冲上去抵抗,却被马市上的女真人从背后偷袭,明军没有防备,王命印身中数刀,当场阵亡。一起率部迎战的两位把总王学道、唐钥也死于背后砍来的刀下。城外的明军士兵瞬间就被放倒一片,大部分战死,少数被俘,惊慌的百姓在后金兵的呼喝下瑟缩在地。明军守将游击李永芳见状,匆忙下令关闭城门。
四贝勒皇太极率领5000后金兵迅速扫荡了外围,控制住了马市。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偷袭。策划这场偷袭的幕后黑手就是后金大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带领的5000人马随后赶到。抚顺城外,后金兵1万人,城内明军只有1200人,仅仅这里的后金军兵力就是抚顺明军的10倍,而这还不是此次偷袭抚顺的后金全部兵力,大贝勒代善的兵力尚未计算在内。
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正式单飞走上造反之路时手下只有几百喽啰,之后,努尔哈赤四处用兵,到处扩张,用了10年时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终于吞并了建州女真各部。
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古勒山之战后,努尔哈赤击溃了叶赫、哈达等女真九部联军,之后,一发而不可收,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基本将东北女真各部都归入自己麾下,这里说基本而不是全部,是因为叶赫女真在明朝的保护下仍旧独立。
人多了,就有必要重新组织一下,方便今后的抢劫工作。
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将手下人马重新整编:300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相当于营长)统领;5个牛录设一甲喇,共1500人,以甲喇额真(相当于团长)统领;以5个甲喇为一固山,共7500人,固山额真(相当于师长)为首领。以黄、白、红、蓝四旗将各部人马编入各旗,编成最初的四旗。总兵力约3万。
万历四十三年(1615),因为吞并收编了东北女真各部,控制的人口兵力多了,努尔哈赤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总兵力约6万,正式建立起八旗兵制。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将自己的亲信子侄也是手下的四大得力干将——儿子代善、侄子阿敏、儿子莽古尔泰、儿子皇太极——封为四大贝勒,与他共掌八旗兵权。
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兄弟侄子就更多了,但这4人因为长年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后金的建立,他们4人出力是最多的,所以,努尔哈赤论功行赏,才让他们4人掌握实权。
四大贝勒依次为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八旗共有6万兵马。努尔哈赤用来攻打抚顺的兵力就有2万,几乎用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他本人更是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明朝在辽东共设有25卫,每卫5600人,卫下设所,每所1200人。当时抚顺是所,隶属沈阳中卫,兵力约1200人。守城游击李永芳,辽东铁岭人,5年前担任抚顺所游击。游击只是明军的中下级武官,级别不高,李永芳手下兵马也不多。
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大军从赫图阿拉出发,行至古勒(今辽宁新宾境内)一带驻营。第二天,努尔哈赤将大军分成两路,一路由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直奔抚顺,这一路是主力。另一路由大贝勒代善率领,攻打抚顺周边城堡东洲和马根丹。天有不测风云,大军出发不久便遭遇倾盆大雨,努尔哈赤以为这是上苍向他示警,便想取消攻打抚顺的计划。但大贝勒代善再三相劝,努尔哈赤才下令大军继续前进。
四贝勒皇太极的前军扫清抚顺外围,努尔哈赤率领主力随后将抚顺包围,但努尔哈赤并未急于攻城,而是派人进城劝降李永芳。
这时,大贝勒代善率领的那路人马已经顺利攻下东洲、马根丹二堡。
抚顺城外后金军1万人,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城内明军1200人,毫无防备。胜负已无悬念。
但李永芳毕竟是朝廷命官,岂肯轻易投降。他看信后,立即身着官服登城观望,一面假言投降,却又暗中命士兵准备迎战。努尔哈赤看透了他的心思,立即下令攻城。此时早已混入城中的后金奸细听到攻城的喊杀声,知道大军已到,迅速行动,四处杀人放火,制造混乱,城中顿时大乱。而攻城的金兵,人多势众,不多时便攻上城头与守城明军肉搏。李永芳见大势已去,只好开城投降。
在很多人眼里,努尔哈赤是凶悍野蛮的,其实,他不仅凶悍,不仅野蛮,还很精明,很狡猾。虽然努尔哈赤未必读过几本兵书,也不一定知道谋定而后战,但他的战前部署、决策指挥,却都有周密的计划,深谙谋定而后战之道。
为了确保进攻抚顺一击得手,努尔哈赤调集了10倍于守军的兵力,在兵力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后金军的战斗力本就十分凶悍,还占着十比一的数量优势,这样的实力对比,用的还是趁人不备的偷袭战术,要是还打不赢,那努尔哈赤在辽东就混不下去了。
但狡猾的努尔哈赤还有后招,正如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所说,努尔哈赤这厮除了猛打敢冲,还特别喜欢玩阴的,派间谍混进城,搞里应外合,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是努尔哈赤。在后来与明军的作战中,努尔哈赤频频使用间谍,且屡屡得手。
抚顺偷袭战令努尔哈赤大发横财,30万人口、大批牲畜都被努尔哈赤弄回了他的老窝。战后,光战利品就分了5天,就这样还没分完,只好打包带回赫图阿拉,回去接着分。努尔哈赤带着主力1万多人满载而归。却留下了4000人,这4000人有一项任务——拆城墙,这个好理解,把城墙拆了,下次来抢的时候就方便了,连爬墙都省了。
李永芳投降后娶了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女儿,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孙女为妻,因而获得了“抚西额驸”的称号。“额驸”是满语,就是汉语“驸马”的意思。李永芳成了努尔哈赤的孙女婿,辈分着实低了一点,而他之所以被后金人叫“抚西额驸”,是因为他驻守的地方是抚顺,而后金是称抚顺为抚西的。
为啥一个地方两种叫法呢?这就要从抚顺的得名说起。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为加强对东北的控制,在辽东修建了18座关城,抚顺是其中之一。
大明洪武十七年(1384),在高尔山下修筑了一座砖城,名曰“抚顺城”,此即抚顺得名之始。
抚顺的名字是朱元璋起的,“抚”是“抚绥边疆”,“顺”是“顺导夷民”。从“抚顺”两字的字面意思就能明白明军修筑这座关城的用意,即安抚夷民。朱元璋说的夷民便是女真。
后来的乾隆路过抚顺时写下: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他还是蛮清楚的。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直至乾隆年间,近200年里,满族上层一直管抚顺叫抚西,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反明之道而行之,你要抚顺我,我就抚西你,因为明朝在女真的西边,女真人经常向西越过边境抢劫明朝边郡,女真人俗称“抢西边”,所以女真人的抚西就是要“抚顺”明朝。
明朝时,女真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东海女真(又叫“野人女真”),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海西女真主要分布在今辽宁和吉林一带。建州女真的活动区大致在今天的辽宁。建州女真后来坐大,统一女真各部。
建州在什么地方?历史上真的有建州吗?
史料记载,建州是明代的一个地方军镇,级别上是卫,所以又叫“建州卫”,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设立。为什么叫建州呢?因其建在辽代率宾府的建州,明成祖沿袭了这一叫法。“卫”是明朝地方军队一种建制。
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被朝廷封为左都督,他有6个儿子,分别是老大德世库、老二刘阐、老三索长阿、老四觉昌安、老五包朗阿、老六宝实,史称“宁古塔六贝勒”。其中老四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非常精明,很会做生意,深得福满的喜爱,承袭了父职,做了都指挥使。
明朝在省一级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的首脑都叫“使”。级别从二品,是封疆大吏。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监察,都指挥使管军事、掌兵权。都指挥使在三司之中排序在后,但权力很大。按军制,建州卫最大的长官是游击,不可能是都指挥使,如果觉昌安真的混到了都指挥使,也不必高兴,那只是个虚衔,并非国家正式编制,没有待遇,不发俸禄,不过是朝廷为了安抚“夷族”给个虚名而已。
明朝对女真始终很防备,为了更好地控制女真,辽东边将往往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剿抚并用,拉一派打一派。
建州女真王杲部兴起后,屡犯明边,当时镇守辽东的大将李成梁率大军进攻王杲的大本营古勒城,王杲弃城而逃,明军纵火焚烧古勒城,王杲后来被明军俘获处死。王杲之子阿台继承父业,又经过了10多年,渐渐恢复元气,阿台也经常派兵骚扰明朝边境。万历十一年(1583),李成梁再次率军攻打古勒城,觉昌安的女儿是阿台的妻子,当时正在城中。觉昌安(努尔哈赤的爷爷)担心女儿,就带着儿子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急忙赶到古勒城。经李成梁允许,他们入城劝说阿台投降,但他们入城不久,李成梁便发动进攻,觉昌安父子被明军误杀。
之后,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李家军的扶持下逐渐壮大,起兵以后,先统一建州女真,接着又灭掉了海西女真四部中的乌拉、辉发、哈达三部。海西女真只剩下叶赫一部。这时的建州女真沃野千里,人口日众。迫切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叶赫成为努尔哈赤下一个吞并的目标,吞并叶赫也就统一了海西女真。至于东海女真,地处荒远,居住分散,形不成气候。对于努尔哈赤而言,统一了海西女真,也就算统一了女真。
努尔哈赤在吞并哈达部后曾两次对叶赫用兵,都由于明军的及时援救而未能得逞。尽管李成梁时代为了扶持努尔哈赤而拼命打压叶赫,但此时的叶赫已成为女真部落牵制努尔哈赤的最后力量,所以明军倾全力援救叶赫,明军与叶赫结成军事同盟,叶赫部世代居住在辽东重镇开原城附近,与开原明军彼此呼应。而叶赫东西二城修得十分坚固,驻防明军又大量配备精良火器,使得努尔哈赤不敢轻易对叶赫用兵。东进受阻,逼迫努尔哈赤不得不另找出路,西进攻取抚顺也就成了他的另一个选择。
李成梁在军事上不遗余力地打压努尔哈赤的对手,为后者吞并女真各部创造条件,但努尔哈赤的崛起还需要经济上的支撑,这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东西——敕书。
努尔哈赤的爷爷、父亲被明军误杀后,大明朝廷为了补偿,任命努尔哈赤为左卫都督,给了他30道敕书、30匹马。左卫都督只是一个名号,30匹马也不值一提,重要的是敕书。
敕书是什么?敕书是明朝给关外各部族首领的“委任”文书。大约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起,明朝为招抚女真各部,赐给部落酋长们一些没有职权、不拿俸禄的虚衔,维系名义上的从属关系。
在明朝的积极经营下,女真人的朝贡贸易做得越来越大,女真的朝贡使节频繁往来于辽东与顺天府(北京),而朝廷对于远道而来的女真使者也是来者不拒。
女真人热衷于朝贡,可不是他们对明朝感情有多深,对大明多么仰慕,说白了,他们是为了钱来的。因为每次使节入贡,朝廷都不得不拿出远远高出进贡物品数倍的赏赐作为回报。女真人每年因朝贡贸易而得到的白银在15000两以上。如果不给赏赐,你看他们还来不来。
一个为了得实惠,一个为了满足面子,双方各取所需。
可是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当政时,明朝对女真热情过火的朝贡有点吃不消了,最终决定对这种非市场化行为进行干预,要求边关守将对朝贡的女真人进行勘验,无“印信公文”不得入境,并且每份文书一次只允许一人一马由指定的“贡道”入关。据《明实录》记载,在此令实施前的正统元年(1436)和正统二年(1437),女真的入贡次数分别为24次、23次,而正统三年(1438)便锐减到5次。
此后,女真人为了获得敕书和入境的机会可谓费尽心机。他们多次请求设置更多的卫所,增加每次随贡入京的人数,提高授予的品级,但都没有得到准许。既然通过正规合法渠道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女真首领们便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涂改,有的伪造,试图蒙混过关;更有的直接在贡道上抢夺其他部族的敕书。女真部族为了争夺敕书,经常上演窝里斗。
鉴于敕书的非凡价值,对女真各部特别有诱惑,所以明朝就用它来分化女真各部。女真各部酋长为控制贸易权、积累财富,不惜频繁发动争夺敕书的战争。女真部族中曾经的领军人物如王台、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杨吉砮等,这些人打来打去、杀来杀去,争的重要一项就是敕书。敕书就是贸易许可证,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明朝一直有意扶持海西女真,借以防范西部的兀良哈和南部的建州女真。明朝初年就曾给海西女真敕书999道,其中居住在开原南关的哈达部699道、住在北关的叶赫部300道。正德年间(1506—1521),哈达部都督王忠以叶赫阻挠朝贡为名杀了叶赫部首领诸孔革,夺了属于叶赫的敕书。王忠的继任者王台以此长期保持着哈达部在女真各部中的领袖地位。但他晚年内政分崩离析,诸孔革的后人清佳砮、杨吉砮兄弟乘机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敕书。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又联合蒙古袭击驻守开原的明军,意在吞并哈达。
明朝在几次警告未果的情况下,于万历十一年(1583)十二月以领取敕书为名,设计杀害了称雄海西的清佳砮、杨吉砮兄弟二人。为了平衡开原南北关的旧有势力格局,不得不重新分配敕书,将其中的500道分给哈达部、499道分给叶赫部。
与素来忠顺的海西女真比,建州女真经常反叛,因此他们的敕书数量也比海西女真少很多。建州女真的500道敕书由勒勒把督、王杲、王兀堂等部族“豪酋”瓜分。称雄一时的都督王杲虽然曾经拥有30道敕书,但其中只有18道是属于他的,其余的都是抢来的,据说他之所以最后与明朝决裂,原因之一便是当时的辽东御史张学颜要查验王杲的敕书。
而王杲的曾外孙(一说外孙)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之初便有明朝颁给的30道敕书,而仅仅5年后,万历十六年(1588)他入贡时已经拥有了500多道敕书,连熊廷弼后来都不得不承认努尔哈赤能发家,最初靠的就是这500多道敕书,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除了抢夺财富、人口,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抢夺敕书。努尔哈赤每攻下一座城寨,士兵们在翻箱倒柜抢夺金银财物的同时,都会仔细搜查寻找敕书,一旦找到便眉飞色舞,拿着敕书跑到上级那里邀功请赏。
与明朝决裂前,除了被明军保护的叶赫之外,努尔哈赤已经抢到了叶赫之外的所有敕书,总共1000多道。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便建国称汗与明朝分庭抗礼,但直到两年后才正式对明朝开战,原因之一就是他舍不得那被女真人视如珍宝的1000多道敕书。如果不是那两年辽东闹水灾,后金的百姓饥寒交迫吃不上饭,努尔哈赤可能还不会与明朝决裂。而努尔哈赤抢劫抚顺的直接原因也很简单——那里富裕。抚顺虽然也有灾情,但商业繁华,积蓄丰厚,攻下抚顺可以获取大量的粮食和财富,缓解后金的经济危机。不过这么一来,他辛辛苦苦积攒的1000多道敕书也就失去了价值。为了应付眼前的局势,他选择了抢劫,赏赐、贸易毕竟没有抢劫来得快。
后金军在抚顺的收获令他们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在努尔哈赤看来,他的选择是对的。至于努尔哈赤起兵发布的那所谓“七大恨”,也就是说说,为抢劫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为什么是抚顺?努尔哈赤选择抚顺作为第一个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抢掠以缓解后金的经济危机那么简单,他还有更深层的军事目的——突破“辽东边墙”。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不宣而战 //001
抢劫才是最划算的买卖——偷袭抚顺 //003
砌墙就是为了防抢劫——明军的城堡 //012
就怕贼惦记——辽阳门户清河堡 //018
贼来了——血战清河城 //019
东李西麻——军人世家的衰落 //025
第二章 大战萨尔浒 //029
重出江湖的老大爷们——明军调兵遣将 //031
这次我们是来真的——誓师出征 //040
半渡而击——萨尔浒山之战 //041
又分兵了——尚间崖、斐芬山之战 //045
老将军的最后时刻——富察之战 //048
第三章 重整河山——熊廷弼守辽 //055
辽北重镇——古城开原 //057
兄弟,这次帮不了你了——叶赫城之战 //063
全民动员修工事——严厉的包工头熊廷弼 //065
第四章 辽阳沈阳大战 //073
他们玩阴的——沈阳沦陷 //075
血战浑河——大明野战步兵最后的荣光 //078
威震辽东敌胆寒——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082
又中计了——辽东首府镇城辽阳沦陷 //084
鸠占鹊巢——强盗也抖起来了 //090
为报知遇何惧死——首山二百壮士 //092
第五章 尴尬的熊廷弼 //095
熊蛮子又回来啦——二次守辽 //097
毛文龙的成名战——镇江堡大捷 //104
就怕有内鬼——广宁之战 //108
第六章 辽东烽火——沦陷区的反抗 //115
毛岛主的拿手好戏——偷袭策反 //117
被搞神经的后金兵——对木棒的恐惧 //124
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兴祚 //127
从敌占区归来——东江众将 //130
我从江那边来——牛毛寨大捷 //134
第七章 关宁锦防线 //137
异想天开——王在晋的八里铺重城 //139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41
追求前卫——明军的火炮 //151
努尔哈赤的伤心地——宁远大战 //156
袁崇焕与毛文龙的裂痕——东江移镇 //162
皇太极的政敌——代善与阿巴亥 //172
不靠谱的盟友——1627年抗金援朝 //181
有钱赚就行——后金的供应商 //189
又撞在墙上了——宁锦大战 //194
金蝉脱壳——刘兴祚英雄归来 //203
一意孤行——错杀总兵毛文龙 //205
第八章 己巳之变 //213
正门不通走侧门——迂回偷袭后金入塞 //215
千里赴援——关宁军鏖战广渠门 //220
“遵永大捷”——收复关内四城 //222
皇太极挖坑——二贝勒阿敏进坑 //225
悲情英雄——刘兴祚 //226
第九章 内外交困 //229
窝里斗——东江兵变 //231
坚船利炮——1631年皮岛海战 //232
上阵父子兵——辽东祖氏军事集团 //234
执着的后金拆迁队——大凌河之战 //235
皇太极又挖坑——三贝勒莽古尔泰进坑 //240
一只鸡引发的血案——吴桥兵变 //243
第十章 步步紧逼 //255
喋血孤城——旅顺之战 //257
尚可喜投敌——“三矿徒”凑齐 //258
“三矿徒”的投名状——入寇宣大 //260
明军的战友——蒙古察哈尔部 //266
换一个马甲——建国封王 //273
清兵来了——阿济格的抢劫之旅 //275
朝鲜告急——1636年皇太极东征朝鲜 //278
东江沦陷——1637年皮岛之战 //282
第十一章 松锦大会战 //287
辽西八城——山海关外大练兵 //289
烽烟再起——清军南下洗劫中原 //291
坚城松山——啃不动的硬骨头 //297
重臣出关——整军备战 //302
全面开战——打成一片 //305
大战松山——明清两军的主力会战 //311
困守孤城——洪承畴与祖大寿 //318
第十二章 苦苦支撑 //321
入关抢掠——组团来抢的清军 //323
夺位之争——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325
岌岌可危——步步后退的关宁军 //329
血战宁武关——守土有责 //331
宁远撤守——意想不到的结局 //33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