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蔡康永的情商课》&《蔡康永的说话之道》1、2热销六百万册后,康永再次奉上“人际关系之道”!《奇葩说》出镜推广!
“如果有人能在情商领域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经验俱有,这个人一定是蔡康永,一定只有蔡康永。”——马东
600万读者用心之选。公认华语世界情商第一人蔡康永亲自拆解人际关系的秘密,帮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零基础、无门槛的人际关系急救手册:积极引导、主动塑造你想要的人际关系;强势自我表达的同时,进行愉悦、简洁又高效的沟通;用不造成伤害的温柔手法化解人际冲突;疗愈原生家庭留下的痛楚童年回忆,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成长;成为懂得爱人、更能轻易获得别人青睐的情商高手。
为什么我们说爱一个人,有功力高下之别?
为什么我们说某某人是一个很糟糕的爱人,而某某人甚至根本就不懂爱?
为什么在人际关系里,你的付出常常换不来你所期待的回报?
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如何应对父母对你的情感勒索?一直听父母的话,就对吗?
如何吸引有趣的陌生人,让他成为你的朋友、甚至视你为知音?
我与人之间,设置什么样的界线,能令我平静、自在、舒服?
请人帮忙,不但不会被讨厌,还会成为对方的好朋友?
你要做情绪的主人,还是被情绪牵着走?
康永哥以认知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作理论根基,亲自拆解令人如沐春风的秘密。26个有趣的小故事,结合朋友圈里的真实生活案例,分类解读我们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每一个小故事都为你带来一个看得到的收获,送你马上就可以拿来使用的人际关系实战技巧。无论是在社交、家庭、感情关系还是职场,所有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困惑,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
·金句满满,文采飞扬,既是一本充满哲理和欢乐的散文集,更是随手截图分享到朋友圈,都能为大家带来启迪的实用工具书。
·知名画手瓜几拉绘制猫咪彩图,让萌萌的猫咪陪读员带你开心带你飞,可爱到爆炸的阅读体验,等你领取哟~~
为什么我们说爱一个人,有功力高下之别?
为什么我们说某某人是一个很糟糕的爱人,而某某人甚至根本就不懂爱?
为什么在人际关系里,你的付出常常换不来你所期待的回报?
如何应对父母对你的情感勒索?一直听父母的话,就对吗?
如何吸引有趣的陌生人,让他成为你的朋友、甚至视你为知音?
我与人之间,设置什么样的界线,能令我平静、自在、舒服?
请人帮忙,不但不会被讨厌,还会成为对方的好朋友?
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为什么交朋友要越来越挑剔?
你要做情绪的主人,还是被情绪牵着走?
康永哥亲自拆解令人如沐春风的秘密,将“人际关系之道”用26个幽默小故事表达出来,教你如何积极引导、主动塑造你想要的人际关系,强势自我表达的同时,仍能进行简洁、愉悦而高效的沟通,用不造成伤害的温柔手法化解人际冲突,疗愈原生家庭留下的痛楚童年回忆,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成长,成为懂得爱人、更能轻易获得别人青睐的情商高手。
我们很多人的父母早年都过得很辛苦,理所当然的,为了要养大小孩,他们一定过得比原本更辛苦。
因为父母的辛苦和照顾,我们顺利地长大,结果我们长大之后,日子过得比父母好。理论上,这应该就是父母的期望,父母也一定会为我们的成就而高兴,可是除了高兴之外,恐怕难免有别的感觉。
当别人得到了好东西,而我们自己没有的时候,很难单纯地为对方感到高兴,这是我们体内动物的本能。两个原始人,面对唯一的一块肉,如果对方得到那块肉,而自己饿肚子,哪有可能会为对方感到高兴。只有可能回到山洞里面痛切地反省,下一次如果再遇到同样状况,怎么做才能先把肉抢到手?那是你死我活的对决,谁有闲工夫去聊什么风度跟教养?
这种求生存的天性,使我们无可奈何地会嫉妒别人,会对别人的成功眼红。
父母除了是父母之外,当然也同时是人类,人类会有的天性,父母也都会有,例如嫉妒。父母看到孩子长大以后,生活更精彩,享受的各种设备都更先进,看到了比自己看过的更广阔得多的世界,而自己的人生大致已成定局,很难有新的火花。处于这个状况的父母,除了为孩子感到高兴之外,同时难免自伤身世。
情商高的父母,会把这份自伤身世,当作合理的感觉,适当地去体会(品尝各种滋味,本来就是活着的本质)。可是一定也有一些父母,会忍不把这份自伤身世传递给孩子。这样做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能一再地确认父母存在的价值,甚至最好能在发出去的每张名片上都大大地印着:“我虽然长大又成功,但我仍然需要我的爸爸妈妈。”
中文里强调这种需要的成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远超过其他的语言,像是“不忘本”“饮水思源”“吃果子拜树头”,或者是意思相反,但出发点一样的,像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翅膀硬了就想飞了”“也不想想这一切都是谁给你的”等。我们的文化非常在乎给出去的东西,对方后来有没有报答。
如果是朋友同事,那都有分开的一天,人情有没有还干净之类的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唯独父母是一辈子的,有的父母不但不会容许你过河拆桥,还希望你一辈子都把这座桥扛在背上。
幸好这件事情,可以疏导成为良性循环。越是见过世面的父母,越是生活精彩的父母,越不至于把生养孩子当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成就,也就越不至于把孩子的报答,当作是曾经被需要的唯一证据。相对的,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人生唯一明确的成果,就是生下了也养大了孩子,这样的父母可能就会比较常用“没有我,哪来的你?”这样的句子,以及这样的心态。
面对这样的父母,不断的报答,似乎是唯一解决方案。如果父母要的是物质的报答,起码还比较具体,但如果父母要的是非物质的报答,那就会没完没了。
物质上生活过得比父母好,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跟父母分享这些物质。可是,如果是精神上过得比父母幸福,而父母却觉得自己过得不幸,那么,孩子通常就会乱了阵脚。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的成长环境符合主流的标准,于是在明明应该离婚的情况下,依然勉强跟她痛恨的丈夫继续苦撑了十年,撑到孩子终于成年了,也就离婚了。但这位母亲在这个年纪离婚,要再次寻找伴侣的竞争力,当然也就比十年前差很多,如果一直都找不到伴侣,那这位母亲的生活里就只剩下了一个人,就是她的孩子。
当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了自己的恋情,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能够分给母亲的时间跟心力当然就大量减少。这种时候就会出现孩子过得越幸福,母亲越体会到自己不幸的情况,母亲感觉到自己被排除、被遗弃、被忘记。
处于这个状况下的孩子,罪恶感会很强烈,好像自己过得越幸福,越对不起爸爸妈妈。
请永远记得情商当中强调的原则:恰如其分。
父母可能一直没有机会认真面对情商的存在,没办法在自伤身世的同时,恰如其分地把这些感受当成生活本就会有的成分看待,这时孩子的罪恶感就要恰如其分,不能无边无际,不能一生一世,这就是我们说的合理范围。
在物质上想要报答父母的孩子,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跟父母分享这些物质,这个所谓的合理范围,当然是根据孩子所拥有的能力,依照孩子的意愿,划分出一定的比例。因为物质很具体,无非就是金钱或者是生活要用到的设备,衡量起来比较容易。
在非物质上想要报答父母的孩子,也请用同样的态度,拿捏同样的原则,以你所拥有的幸福为基础,按照你的意愿,划分出一定的比例,跟父母分享你的幸福。
收入比父母好,财产超过了父母的孩子,会有恰当的罪恶感,他们不可能故意把财产全部都丢掉,把自己弄到跟父母一样穷。
孩子如果这样做,父母只会觉得这孩子是笨蛋,才不会倒过来称赞他。
而自己感觉比父母幸福的孩子,也应该怀抱一样的立场,尽量让自己的罪恶感维持在恰如其分的程度就好,而不是故意避免活得太爽、故意去陪着父母一起感觉不幸。
孩子如果真的这样做,父母只会感觉自己更不幸啊。
01 提供给别人日行一善的机会,顺便收割友谊
02 当我们谈论朋友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03 活着没有范本,只有适合我们的剧本
04 动用内心的魔法,挣脱人生的困局
05 如果被勒索,别马上投降,要讨价还价
06 你的人生为什么要拿来让大家都欢喜?
07 别装无辜!你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
08 如何吸引有趣的陌生人,让他变成你的朋友?
09 与人来往时拿捏好分寸,不伤对方,也保护自己
10 主动引导、主动塑造我们期待的人际关系,不做委曲求全的滥好人
11 感觉缺爱时,探索一下缺乏的源头:是不是拿了根本与我无关的人生当范本?
12 过得越幸福,就越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
13 在虚拟世界里,感受真实的、散发力量的人际关系
14 为关心的人设立“无战争区域”,才是真的贴心
15 没有别人,你就做不了自己
16 请人帮忙,不但不会被讨厌,还能交到好朋友?
17 借取别人的力量,让自己活得更好
18 交朋友,应该要越来越挑剔
19 人际关系不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才是人际关系的主人
20 用被动式讲话的你,是否习惯了扮演受害者呢?
21 为什么我们说爱一个人,有功力高下之别?
22 当爸妈尝试对你进行威胁或利诱……
23 有了自知之明就像练了上乘内功,心思清明百毒不侵
24 吵架同时身兼人际关系的炸弹与彩蛋
25 准备一篇葬礼上的悼词,让人生的长假提早来临
26 让朋友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康永的跋
“如果有人能在情商领域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经验俱有,这个人一定是蔡康永,一定只有蔡康永。”——马东
“康永哥这个情商课,要买要买。”——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