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针灸》:
样章
自序:针灸路上的困惑与求索
转眼间,在针灸路上行走了二十年。这本针灸小书行将出版之际,直想把路上的风雨悉数倾诉,一吐为快。
对针灸的兴趣,源自幼年的经历。祖父是医生,之前在镇上,后来到村里。那时对中西医完全没有概念,只是觉得从瓶瓶罐罐里数好药片,包成小包发给病人,是件很愉快的事。不过,更有意思的,还是长长一根针,扎到头上腿上,就能治病。祖父去世很早,没来得及把自己的经验心得留下来。但播下的这颗针灸种子,已经在心底慢慢发芽。
真正走进针灸的大门,是高考之后。至今犹记手捧录取通知书时,内心强烈的喜悦,这是当年自己能去的最好的大学,和最喜欢的专业。大学时代,学习只为一个目标,想做个好医生。无奈资质平庸,学习又不得法,只是花了不少苦功笨力,背经典,背歌诀。直到毕业考研,对针灸的兴趣已经消磨殆尽,坚决改投方剂门下。
回想起来,大学时代的针灸学习,为日后储备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但留下更多的,其实是一处处难解的困惑。
困惑一:经络到底是什么?
作为整个针灸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经络理论,是长期笼罩心里的一团迷雾。是神经?是血管?是淋巴?是组织液?是细胞膜?是组织间隙?是凤汉体?是大脑皮质的记忆?连你自己都没法从心里说服自己,教我如何能信你?
困惑二: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有结构性缺失。
针灸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和针灸治疗四门。与中医学相比,经络学约等于中医基础理论,腧穴学约等于中药学,治疗学约等于中医内外妇儿。多出的刺灸法为针灸特有。可见,作为学科,针灸学有两部分内容明显缺失,一是诊断学,二是处方学。没有诊断学,如何判断病变经脉所在?如何选经取穴?没有处方学,配穴都基于几条原则,或是经验,这能可靠吗?
困惑三:有效的方法穴位怎么会那么多?
同一个病,用毫针、梅花针、火针、三棱针、腕踝针、腹针、耳针、反射区、筋膜链,各种各样的方法、理论,都可以治,而且讲出来的效果都那么好。同一个病,有几十甚至上百个穴都能治,讲的效果同样也都很好。但问题是,谁能告诉我,对眼前的这位患者,该用哪种方法,选哪个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