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朝代政权更迭频繁,事件如麻,人物众多,可说是中国历史上*难理清的一段时期。目前已有的作品皆较为粗糙、字数不多,未能全面将中国历史上这个“*乱的乱世”的精彩之处描述出来。本书以时间为线,以人物为纲,将此段历史条分缕析地解密出来,让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看起来生动而清晰、幽默而严谨,扣人心弦。
知名学者、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特邀嘉宾 余世存 全文审读并推荐;历史文大神、《回到明朝当王爷》作者 月关;现象级历史畅销小说作家 寒川子 等联袂推荐。
五代十国,堪称中国历史上*黑暗的时期。其乱纷纷,堪比三国!五代十国并不乏震铄古今的英雄人物。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来龙去脉,本书先从“王仙芝、黄巢起义”说开来。唐朝末年中央朝廷宦官当政,腐败而无力,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几乎完全脱离唐朝政权。黄巢在腐败的朝廷控制下,科举屡试不第,最终愤而起义,自此揭开了唐宋之间风云变幻的五代十国的序幕。后梁、后周,后唐、后晋、后汉三个政权相继创立,开展了攻伐谋算、你争我夺的权利游戏。这是一部有态度的历史作品,幽默与严谨兼具。
拜别李儇、回到凤翔后,郑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将佐商议抗贼之事。本来郑畋想趁此之机,给这些武夫们好好上一堂政治课,怎奈未等郑公言毕,众将便炸开了锅:“贼兵正盛,先前以天下兵马之利都未能阻止其兵锋,我们就这么点人去跟他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再缓一缓,等待大家伙都到齐了再开打,没必要现在急匆匆地去当炮灰。”
郑畋见众将皆无斗志,不禁勃然大怒:“如此搪塞,诸君难道也想劝我降贼不成!”
言至此,郑畋突然气绝晕倒,脸部被严重剐伤,众人急忙将他抬入寝室,良久方得苏醒,然身不能动、口不能言。
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时候,黄巢正好派使者带着赦免文书来到凤翔驻地,监军袁敬柔见郑畋已是奄奄一息,就擅自做主,起草降书谢表,又代郑畋署名,满心欢喜地替自己谋划好了后路。
流程走完,袁敬柔便召集众将盛宴款待使者,并举杯道:“现在新天子赦免我等罪孽,我等不胜感激。只是郑公卧病不起,我已代之草署谢表。大使远道而来,我与诸将略备薄酒接风,以示慰谢!奏乐,干杯!”
乐起,众将无一举杯,却是哭声满堂。使者深感不安,以为自己梦游到了别人灵堂,遂问其故。
幕僚孙储答道:“郑公卧床不能前来待客,我等故而悲念。”
使者败兴,草草宴毕,携谢表而去。
未过半日,种种情状便已闹得连市井百姓都知晓了,无一不有感而泣。
郑畋听人报告此事后,突然跃起道:“我早知人心尚未厌唐!贼军败亡指日可待!”于是刺指血写奏表,让自己的心腹将佐快马加急,呈报李儇。又召集监军、将佐,苦言相说,扎扎实实地上了一堂“论叛逆之恶与尽忠报国之善”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众人有感其诚,皆唯命是从。
郑畋复与众人歃血为盟:“誓死效忠朝廷,共赴国难!”从此上下一心,加固城墙,修缮器械,训练士卒,丝毫不敢有所怠慢。
随后,郑畋又秘密与邻近藩帅达成协议,共约合兵讨贼。各道兵马一因良心发现,二因不甘屈居盐贩子皇帝底下受气,便都陆续汇集于凤翔。
当时禁军分别镇守在关中的还有数万人,他们听说天子已离京西狩,一时群龙无首,乱了方寸。郑畋见状,便派人前去招纳这些队伍,皆依归。与妻子商量后,郑畋又散尽家财,用以犒慰士卒。
由是军势大振。士卒日夜戒备,如临大敌。
《大明王朝1566》总结“官场三思”,即思危、思退、思变,知道有危险就躲开危险,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以前哪里错了,往后该怎么改,叫思变。
郑畋久居官场,又岂会不明“三思”之理。然,一心以国为重,势必置朝廷安危于个人安危之上,是故不思己危,或谓“谋国不谋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非如文种之辈贪图禄位而不想退,而是心系社稷不敢退;手段可变,立场不可变,若因立场问题而触犯他人,又岂可违背本心而变作见风使舵之鼠辈。
是故,郑畋虽几度起落[341],却仍不改其赤忠为国之初衷,终感召他人,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向心力。抗贼复唐大业,由是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