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史学三题》:
此外,他采取这种体裁编纂中国通史,实有其现实寄托。他说:“我这一部书,取材颇经拣择,说明亦力求显豁。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略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其在全书最后更是鼓舞国人应有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并引梁启超所译拜伦的诗作为结尾:“马拉顿前啊!山容缥缈。马拉顿后啊!海门环绕。如此好河山,也应有自由回照。我向那波斯军墓门凭眺。难道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不信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一个史家的强烈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二)秉承新史学旨趣的同时逐渐服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加以熟练运用。
吕思勉是新史学的承继者和实践者,以进化论为指导,探讨历史演进大势和反映社会情状的编纂主旨也贯穿于其一生的史书编撰中,这部著作所采用的新式体裁实际上更鲜明地体现出这一主旨。而且,其在上册所开列的文化诸专题,实为继承梁启超的通史编纂构想,此将梁氏所拟定通史目录与吕氏目录相比对,自然可明,只是吕氏目录为切合大学通史教材的实用性而更为简练。同时,在社会生活内容上,较《白话本国史》而言,他增添了衣食、住行两章,以更好地达到新史学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要求。比如,他通过考证《诗经》、《礼记》、《孟子》等古代典籍的记载后,认为“古人主要的食料有三种:(一)在较寒冷或多山林的地方,从事于猎,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二)在气候炎热、植物茂盛的地方,则食草木之实。……(三)在河湖的近旁则食鱼”。又指出,“烹调方法的进步,也是食物进化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其根本,由于发明用火”。其重在记述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的变迁并注意分析其原因,从而使读者可对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演进有一基本的了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