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纲》:
因此,正确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外国与中国交往的前提。中国人正确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也同样重要。任何一片树叶总有正面和反面,而且正像手心和手背一样不可分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极具个性的严重缺点,先天不足,后天不调。我们过去所走的许多弯路和目前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文化上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只要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强点与弱点,就能扬长避短,避免以短为长,使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子迈得更大、更稳。
一 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性质和“源”“流”“今”
要了解一个国家,自然要认识其国情,中心问题便是正确认识这个国家文化的性质。如果对此作出错误判断,那么就会对诸如制定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带来不良后果。
“中国文化(文明)”既用来指迄今为止的一切中国文化,又常常指中国古代文化。它永远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动态概念。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看中国文化,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最近一百五十年甚至最近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变化尤为深刻。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固然应知其“源”,也要了解这种文化之“流”,更要清醒地认识其“今”。对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来说,只有从“源、流、今”的动态角度,才能清楚地认识改革面临的许多深层次的原因,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今”是“流”的一部分,似乎没有特别提出的必要。但是,由于中国历史悠久绵长,“流”的阶段长达两千余年,而最近一百多年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突出这个带有根本性变化的时期。不但要标出“今”,还要对“今”作进一步的阶段性划分。
对于外国人来说,了解中国文化的这种变化、认识中国文化成分的重组与彼此关系尤其重要。文化不仅仅表现为典籍与某些独特技艺,而且是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体现。许多外国人比较喜欢研究或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化,相对忽视对于近代(1840年起)、现代(1911年起)及当代(1949年起)和新时期(1978年起)中国文化的了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