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岸视域中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一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6127
  • 作      者:
    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两岸视域中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一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文集》“海峡两岸文化发论坛”以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增进两岸文化共识、促进两岸文化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两岸人文思想的对话平台、文化交流政策的研讨平台、文化发展研究的学术平台、文化艺术教育的交流平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夯实文化基础。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定位,也是一个高水准的努力方向。与会学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各自领域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共同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共同应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文化竞争和挑战,携手促进两岸文化发展,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筑牢精神支撑,注入文化活力,在共同迈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台湾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富有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海洋性格
  中原文化传播福建后,并没有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在一个面向海洋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一种甘冒风险、向外开拓的品格。福建移民为了生计不畏风急浪高、不怕艰难风险,冲破重重阻碍,东渡台湾海峡,到台湾去开拓发展。台湾海峡风急浪高,特别是从澎湖到台湾本岛的一段海域,海水特别湍急,古称黑水沟,不知吞没了多少木船和移民。同时,清初又严禁渡台,给移民带来更大的困难,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一时偷渡之事层出不穷,结果是“禁者自禁,渡者自渡,究未能绝也”。大批移民到达台湾以后面临的困难更多,当时的台湾除台南一隅经过郑氏政权的开发外,大部分地方还是野兽出没、瘴气流行的荒野之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河要去台湾北部采硫时,有人对他说:“君不闻鸡笼淡水水土之恶乎!人至即病,病辄死。凡隶役闻鸡笼、淡水之遣,皆欷欺悲叹,如使绝域。”后来当他到达台湾,亲临其境时,台南以北地方确实十分荒凉,“平原一望,固非茂草,劲者覆顶,弱者蔽肩,车驰其中,如在地底,草梢割面破项,蚊蚋苍蝇吮咂肌体,如饥鹰饿虎,扑逐不去”。夜晚住宿的地方,“四面风入如射,卧恒见天,青草上榻,旋拨旋生,雨至,室中如洪流”。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夜半猿啼,如鬼哭声,一灯荧荧,与鬼病垂危者联榻共处”,郁永河不得不感叹道:“柳子厚云‘播州非人所居’,令子厚知有此境,视播州为天上矣。”由此可见,当时的台湾中北部是多么的荒凉啊。面对这种杂草丛生、蚊虫飞舞、野兽出没的恶劣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到达台湾的移民毫不退缩,他们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发扬坚忍、刚毅、拼搏的精神,战胜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荒地变良田,把台湾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宝岛,怪不得目赌这种变化的蓝鼎元十分惊讶地说:“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过此再四五十年,连内山山后野番不到之境,皆将为良田美宅。”在与大自然恶劣环境的斗争中,台湾移民形成一种敢冒风险、不畏艰苦、开拓进取的文化品质,台湾岛内广泛流传的《爱拼就会赢》民歌就是这种喜爱打拼的海洋性格的最好写照。
  ……
展开
目录
两岸文化发展的共同使命
——在第一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的致辞黄文涛
“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王耀华
传统与时代精神  南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共同的遗产  田青
中国文化的悠久性与和平性  高柏园
重建中华文化价值的主体性  王晓波
闽台文化的当代意义  陈支平
民俗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  刘登翰
台湾地域文化与大陆主体文化的渊源关系及其特征  林仁川
中华文化如何透过数字典藏与出版应用传承发展  谢颙丞 李怡晔
发扬时代新义的中华传统文化  彭立忠
天下观与两岸统合  谢大宁
海峡两岸语缘关系研究  李如龙
海峡两岸共同抵御外敌的优良传统  朱双一
两岸戏曲在今日因应之道  曾永义
剧种与族群:日据时期台湾歌仔戏的文化身份  傅谨
两岸影视文化发展:都市文明想象与青年观影文化互动  丁亚平
闽台民间信俗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  林国平
全球化时代传统艺术场域媒介的现代转型
——来自台湾与大陆的经验比较  谭华孚
从非遗观点论闽台的传统文化
——以福建台湾南管与南音为核心之考察  吕锤宽
从闽台民间美术的传衍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  李豫闽
传统与当代艺术的交响
——以个人漆画创作为例  李锡奇
中和之美·写意·线的艺术
——海峡两岸传统艺术的三维特征  郭小利
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与两岸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  胡惠林
两岸文化产业创意化之国际竞争力分析  陈清河
中华文化符号的时尚化传播  管宁
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议题与策略  林炎旦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评析  张玉汉
“非遗”三世小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郑长铃
从两岸文资法制议题谈文化教育之重要  殷童娟
“自跨域”与“他跨域”:中国书法现代性的台湾经验  王毅霖
多元文化接触下的区域内词语互借
——以台湾诸语言互动为例  董忠司
台湾高屏地区客家话的语言文化现象张屏生  吕茗芬
传统思想资源与当代台湾知识界的“悦纳异己”论述  刘小新
白先勇“纽约客”系列小说中的认同问题探析  朱立立
从诗集《北京铭》看江文也  李诠林  张晓婉
“台派”诗钟探论  黄乃江
海洋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塑性  董致麟
“和”与现代公共关系林宛婷
认同的播散与塑形:清代的闽台儒学关系  陈舒劫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