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简明史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1744
  • 作      者:
    瞿林东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书,发表《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等论文、评论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专题史系列丛书:中国简明史学史》是一部研究与论说中国史学发展历史的专题著作。全书以上中下三编,分章论说了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史官制度和修史机构、史书的内容和形式、史家私人著史的历史地位、历文献整理和历史研究方法、历史观念、史学理论,以及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优良的史学传统;对前人史学研究的成果,作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前人未予论及的课题和观点。全书征引翔实、剖析精到、论说简明,是一部体现中国史学研究现有成果的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卜辞、金文所记,主要是时事;但卜辞中涉及到殷朝许多王的名号,则已包含了对历史的追记。《尚书》所记,主要也是时事,但它讲到历史的地方,比卜辞、金文要多一些。如《盘庚》篇讲了迁殷以前的有关历史,周初八诰则常常要讲到殷朝败亡的历史。在这方面,西周出现的史诗,也表现得很突出。
  史诗,这里主要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相传它同《尚书》一样,都是由孔子删订的。《诗经》包含风、雅、颂三部分。风,也称国风,采自周王朝与各诸侯国,以抒情为主。雅、颂,以咏事为主,多用于周王朝的重大庆典、祭祀活动。《大雅》中的一些诗篇,反映了周族和周王朝的一些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作为史诗看待。如《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歌咏后稷、公刘、古公直父建立基业,王季继续经营,直至文王、武王的武功。《下武》、《假乐》等篇,歌咏成、康以下“率由旧章”、“绳其祖武”的升平时期。《崧高》、《江汉》等篇,是咏颂宣王的中兴。《桑柔》、《召诰》等篇,是感叹、讽刺厉王和幽王时的失政与衰败。它们大致写出了西周的盛衰史。作为史诗来看,它们半是诗歌,半是史篇,写得笼统而夸张;但它们对先王的歌颂或讥刺,对史学在记人和记事方面的发展,都包含有创始的意义。《大雅·荡》中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诗句,也反映出明确的历史鉴戒思想。广义地看,《诗经》中的其他部分,也具有史诗的价值。
  官书和史诗,标志着史学的萌芽,但它们毕竟还不是正式的史书。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国史,这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正式史书。
  国史,在当时统称为“春秋”。史载,晋国韩宣子至鲁“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左传·昭公二年》)。《墨子》有关于“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的引证(《墨子·明鬼下》)。孟子从政治形势的变化指出了国史代替史诗的趋势,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孟子·离娄下》)孟子的话,事实上指出了史学萌生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正是王室衰微、诸侯兴起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反映。
  当时的国史,没有一部流传下来。根据现有的有关文献的记载推断,国史在形式上当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人物活动和这种活动的连续性的记载条件,在内容上仍是关于贵族活动的记录。“书之竹帛”是当时的书写方式。比之于官书和史诗,国史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记人、记事的前后连续性,这比卜辞、金文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标志着按年代先后记载形式的出现。据此可知,国史当是编年记事的史书。这是同西周末年周王朝与各诸侯国开始有了准确的纪年密切相关的。史学的产生,除了文字的出现和历史意识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第二个特点,国史不仅记本国之事,也记诸侯会盟和他国见告之事,所记范围比《尚书》更加开阔,反映出记事者历史视野的扩大。第三个特点,国史的记载不像《诗经·大雅》带有史诗那样的笼统和夸张,也不像卜辞、金文和《尚书》那样突出贞卜与册祝,而着重于德刑礼义这些世俗的内容。国史的这后两个特点,可以从《春秋》、《左传》、《国语》等书中有关的片断记载而窥其梗概。总起来看,国史的出现,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史书的诞生。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国史出于史官之手,也在官府掌握之中。
  ……
展开
目录
绪言
上编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
第一章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上)
第一节 史学的产生与成“家”
一、远古的传说与原始的历史意识
二、官书、史诗和国史
三、私人历史撰述的发展
四、“成一家之言
五、“正史”的创立
第二节 史学的发展与转折
一、史学多途发展的气象
二、撰述“正史”的高潮
三、史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转折
第二章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下)
第三节 史学的繁荣与嬗变
一、史学的繁荣
二、多民族史学的新发展
三、史学进一步走向社会深层
四、总结与嬗变
第四节 史学走向近代的趋势与科学化道路
一、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
二、史学走向近代的趋势
三、史学的科学化道路

中编 史家、史书和史学方法
第三章 史官制度和修史机构
第一节 史官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史官
二、秦汉以后史官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修史机构
一、唐初以前的修史机构
二、唐初以后的修史机构
第四章 史家私人著史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史家私人著史的成就
一、没有史官身份的史家
二、史家私人史著撰述的成就
第二节 史家私人著史的历史地位
一、史家私人史著撰述的特点
二、史家私人史著撰述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 史书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 史书内容的不断丰富
……
下编 史学的理论、规律和传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