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伏羲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3279
  • 作      者:
    杜松奇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杜松奇,甘肃成县人,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中国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迄今主持200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项,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一次。主编《天水历代诗歌选注》、《天水历代散文选注》、《陇右杜诗书画集》等著作多种,在《甘肃社会科学》、《中国教育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之一,是千百年来哺育、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家园和营养宝库。作为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创始人,伏羲氏的伟大创举充满了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与和合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陇右文化研究丛书:伏羲文化研究》包括伏羲文化的价值探析、伏羲文化与和谐社会、伏羲文化与民族认同、伏羲文化与古代文学、伏羲文化与传统武术、伏羲文化与民间艺术等内容,标志着学界在伏羲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进展。《陇右文化研究丛书:伏羲文化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以深化对伏羲文化的认识,为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天水地区是我国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渭水及其众多的支流布列于黄土高原之上,将黄土高原切割、冲蚀成大小不等、数量众多的河谷台地,为原始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问;高原上肥沃的黄土地,较为充足的水流,茂盛的草地和密布的森林,种类繁多、数量不少的动植物等丰足的自然资源,为当地人类最初的文化创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考古资料证明,至少在20万年以前,天水境内即有古人类活动足迹。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文化。在武山县鸳鸯镇大沟发现的“武山人”人骨化石,距今约3.8万年,表明该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活动的足迹已频频出现。其生活的时代大体与“河套人”相当。进入新石器时代,天水地区的远古文化遗存更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此类遗存已经发现了五百余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对天水市秦城区西山坪、师赵村和秦安县大地湾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获得了极为丰富和全新的史前文明资料。西山坪文化遗址有两个文化层,大地湾遗址有五个文化层,而师赵村遗址则有七个文化层,延续时间都在三千年以上。它们是迄今已知的我国境内最西的三个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都是距今8000-4000年的文化遗址,在时间范畴上属于前仰韶文化的后期。考古学家新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大地湾和西山坪一期文化遗存,从陶器形式、制作和纹饰判断,文化面貌基本相同,属于天水前仰韶时代后期的第一阶段,与中原裴李岗文化年代相当。但在文化面貌和内涵上分属两个文化系统,分别代表了两个地域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因此,大地湾和西山坪一期文化,无疑是在独立状态下生成并在甘肃地区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该文化的中心区域就在天水地区。
  天水境内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原始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构成了完整的发展序列,同时又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著名的大地湾遗址①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距天水市区约102公里。到1984年8月大规模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时为止,总揭露面积达1.38万平方米。大地湾考古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一万件,发现房址241处、灶址104个、灰坑和窟穴321个、窖址35个、墓葬70余座、壕沟9条。在我国史前考古中无论规模、遗迹、遗物的丰富程度均超过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据目前考古发现,大地湾遗址包含五个文化期,遗址发掘出的木炭标本,经14C测定,时代为距今7800—4800年,上下跨度3000年左右。在距今7800—7300年的前仰韶文化期,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之一。
  天水前仰韶时代后期的第二阶段是西山坪二期和师赵村一期文化,它是大地湾一期和西山坪一期文化的延续。因为西山坪二期文化的内涵特征不仅同中原前仰韶文化的北首岭文化颇多相似,而且西山坪二期叠加于一期之上,二期的渊源可以在一期找到。在距今65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早期,这里已出现了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出土了一批绚丽夺目的彩陶,其中不乏艺术珍品,如成系列的情趣盎然的鱼纹盆,将造型、雕塑、彩绘艺术和谐地糅合在一起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等。
  天水地区进入仰韶时代的考古文化,主要包括大地湾二至四期和师赵村二至四期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在年代划分上分别和中原仰韶文化的早、中、晚期的代表——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相当。它们是在当地前仰韶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与中原仰韶文化属于同一谱系。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等原因,从大地湾仰韶文化中期开始,文化的地方性特征日渐增强,以至与中原文化逐渐分解,终于在仰韶时代之后分化为中原龙山文化和泾渭流域文化两个谱系。泾渭文化谱系中甘肃地方文化的代表就是马家窑文化和其后的齐家文化。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伏羲文化研究的现状综述
第二节 伏羲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 甘肃天水地区的民间伏義,女娲崇拜
第一节 天水远古文化与中华文明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视野中的伏羲时代
第三节 天水地区的民间伏羲、女娲信仰
第四节 伏羲氏、女娲氏的文化功绩

第二章 伏義文化的价值探析
第一节 伏羲文化与和谐社会
第二节 伏羲文化的演变及内涵
第三节 伏羲神话传说的文化价值
第四节 伏羲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现代阐释

第三章 女娲文化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陇城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间女娲崇拜探析
第二节 女娲神话及其文化内涵
第三节 女娲神话的原型及流变研究

第四章 伏義文化与民族认同
第一节 对传统公祭活动的思考
第二节 《史记》中龙文化资料的统计与研究
第三节 伏羲神话在中华统一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第四节 伏羲文化与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

第五章 伏義文化与古代文学
第一节 “羲皇上人”所折射的古代文人的生命情怀
第二节 从《全唐诗》看唐代诗人的羲皇情结
第三节 天水伏羲庙碑刻的文化、文学价值

第六章 伏羲文化与传统武术
第一节 伏羲文化与传统武术关系之探析
第二节 崇文尚武的羲皇故里与独具特色的陇右武术
第三节 伏羲文化影响下的甘肃民间武术

第七章 伏義文化与民间艺术
第一节 陇右民间美术的区域文化特征
第二节 天水旋鼓蕴含的伏羲文化内涵及地域特色
第三节 天水伏羲庙建筑艺术
第四节 汉画像石中的伏羲、女娲形象
第五节 伏羲祭祀庆典乐舞——夹板舞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