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人之学:唐明邦自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8006
  • 作      者:
    唐明邦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磨明邦,号云鹤,重庆忠县人,生于1925年1月,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中国阁易研究会会长。学术论著有《周易通雅》《邵雍评传》《李时珍评传》等7部,主编、参编著作数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是当代中国的易学泰斗。
展开
内容介绍
  《天人之学:唐明邦自选集》是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唐明邦先生一生的治学总结,选辑了唐先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50余篇,分别从传统思维、人文易学、象数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和古代科技等多方面阐述了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在现时代如何发扬传统文化精华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熟悉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佛教传人中土二千年,同儒、道二家长期共存,竞长争高,相互吸取,彼此涵摄,逐步融通,铸就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佛教中国化,经历了漫长历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高僧,撰著了不少划时代著作,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发挥了深远影响。《肇论》的产生,佛教哲学紧密同道家哲学融通,神学与哲学结合,般若中观缘起性空之义同老庄玄学有无体用之论融洽为一,建立了佛教哲学本体论,奠定了佛教中国化的第一座里程碑。《大成起信论》出现于陈隋之际,至唐代而广播中土,将大乘教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会通,吸取《易》、《庸》、老庄的辩证思维,阐发佛教“二而不二”的思辨哲理,将中国佛学推向新境界,使中国哲学心性论有了新发展,堪称佛学中国化的又一里程碑。《六祖坛经》弘扬“见性成佛”宗旨,注重顿悟成佛,宣扬“转识成智”,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通俗晓畅的道理,阐明佛教人生哲学,开辟佛教中国化的又一新阶段。当今佛教的历史重任,在总结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结合现实社会要求,在宣扬佛教伦理思想上多下功夫,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弘扬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宗旨,将中国佛学理论,推向新高峰。
  (三)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科学思想
  佛教中国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佛教教育旨在提高僧伽的现代文化素质,首先要吸取儒道哲学思想精华,不断充实自己;还须十分留心用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武装自己。太虚大师对此早有明示:“本人三十年弘扬佛法,旁及东西古今文化思想,是抱定以佛教为中心的观念,去观察现代的一切新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及科学、哲学诸文化,无一不可为佛法所批判的对象或发扬的工具。”①当年弘一法师传法,大量引用儒家经典格言。他说:“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世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②传统文化仍至现代科学文化等种种善法,都应为弘扬佛法所借助,现代僧伽理当通晓,取精用宏。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中国哲学举要
中国古代哲学的璀璨高峰——王夫之哲学思想
破块启蒙的历史哲学——黄宗羲思想的卓越贡献
大气磅礴的自然哲学——方以智哲学的历史功绩
“常”、“变”范畴的历史演变

第二编 先贤的辩证思维传统.
《易经》卦爻辞中的辩证思维
《易传》的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辩证思维
《吕氏春秋·尚农》的农学辩证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的医学辩证智慧

第三编 人文易学之辉煌
《周易》思想的核心价值
《周易》与21世纪
《周易》论和谐
我的《周易》价值观
群星璀璨的长江易学概述
《周易》——中国管理思想的源泉
弘扬易学振兴中华——魏源《默觚》的易学思想
忧国忧民敬德力行——杨万里《诚斋易传》易学思想
《易经》——上古巫史文化之汇萃
20世纪80年代中国《易》坛回眸

第四编 象数易学之魅力
易学象数思维的基本特征
易图的思维方法和认识价值
先天易学思维模式举要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与易象
陈抟传授的《先天图》和《易龙图》
别开生面的皇帝王伯历史观——邵雍的先天象数易学思想
朱震《汉上易传》对象数易学的贡献
来知德的“唯象易学”新体系
历代易图选粹

第五编 儒学思想指要
儒家治国方略浅析
儒家经世理财思想
儒家论修身齐家之道
“致中和”乃《易》、《庸》人生哲学之精髓
孔子作《易》考
振奋民族精神,重光东方管理艺术

第六编 道家道教思想
老子、《道德经》与道教
道家、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道教注重直觉思维之真谛
《道藏》文化价值的多棱透视
楚墓竹简《老子》剖析
老子尊道贵德尚和的“玄同”愿景
……
第七编 佛学浅悟
第八编 古代科技掠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