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递与共享: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以云南为例的研究:based on cases in Yunna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3486
  • 作      者:
    阮艳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传递与共享: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以云南为例的研究)》从社会角色、主体间性和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关注数字媒介技术下人与人、人与文化遗产的互动关系。研究聚焦于数字传承者,分析这一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建构,在此基础上整体性描述、探究和阐释该角色所处的关系,包括数字传承者与遗产事项、民间传承人等文化遗产拥有者之间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
  电脑、网络、数字电视等媒体陆续进入遗产地人们的生活,加上数字传承者的介入,使文化遗产、遗产传承以及人们的遗产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文化遗产在数字媒介支持下所进行共时传承和历时传承之和,构成了本文所说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时下常见的“数字化保护”概念相比,“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突出强调文化遗产本身的主体性。文化遗产一方面作为具体的存在,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与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类。但它又不完全是被动、客体性的存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包含了人类所赋予的价值观念。不仅如此,文化遗产还从多侧面引导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对自身的渊源、归属、走向的理解。因此,从现代人本哲学的角度而言,文化遗产是具有生命主体性的,是“他者”主体性的留存。概言之,文化遗产是一种复杂的关系。
  数字传承者与文化遗产事项之间,并不完全如我们惯常所认为的那样是保护与被保护、传承与被传承的简单主客关系。相反,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又相互把关,在交流、对话与把关中践行着主体间性的内涵。
  在主体间性的语境中,文化遗产不是中心,数字传承者也不是中心,他们是消除了对立、处于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地位的两个互主体。这种消解了中心的双向交流与对话使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成为可能。要把这种双向交流和对话落到实处,无论是遗产地民众、地方政府,还是数字传承者都应谨记文化遗产本身的主体性。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互联网周刊》在2009年5月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主题研究计划(cHcdtagc,以下使用该英语名称)进行报道时曾使用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生存》①的标题,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表现出高度乐观的称赞,但报道所言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生存”与本文使用该概念时强调文化遗产本身的主体性以及遗产观在数字媒介环境中的演变之内涵还是有着较大差异的。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一章 数字传承者概述
第一节 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的诞生与使命
第二节 数字传承者角色

第二章 主体间性:数字传承者与文化遗产
第一节 数字传承者与文化遗产事项
第二节 数字传承者与传统传承人

第三章 延伸与嬗变:数字传承者与媒介
第一节 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媒介:传统的和数字的
第二节 解读“数字铭文”
第三节 媒介即是遗产

第四章 互动融会:数字传承者与受众
第一节 文化遗产的数字受众
第二节 对话与进化

第五章 博弈游戏:数字传承者与其他参与者
第一节 数字传承者与政府
第二节 数字传承者与商家
第三节 数字传承者与学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