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霍夫施塔特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5767
  • 作      者:
    陈茂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霍夫施塔特史学研究》以20世纪美国历史学和西方历史学的总体发展趋势为背景,通过探究已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共识”学派旗手的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霍夫施塔特的历史写作,阐述霍夫施塔特的社会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历史编纂风格,揭示他在阐释核心价值观何以确保美国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一致性及和谐性时在主观性和客观性方面的得与失,并从认知的、审美的层面上去思考他的这种历史写作在二战后他生存的那个时代和多元文化主义时代所产生的效果。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以二战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为个案,摄其史学之魂魄,从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等多个层面,显现霍氏之高远的史学思想,全书探幽索微,剔故纳新,藏智入史,对其进行哲学思考,在叙史与哲思的交融中透析传主史学思想的多重面相,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屡发洞见,令人耳目一新。
  ——复旦大学历史教授,张广智
  
  霍夫施塔特是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历史学家们都羡慕他文笔优美、洞察力深邃、能够利用历史阐明当代问题、同时赢得了广泛学者和公众。
  ——著名文化史家,彼得·盖伊
  
  霍夫施塔特的学术声望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都几乎无人能及。
  ——乔治敦大学历史系教授,迈克尔·卡津
展开
精彩书摘
  似乎只要一有亲近政治或者政府的行为表示,他的社会批判力度就会减弱,甚至驯服于权势,从而失去“社会良心代言人”的功能,最终遗弃苦苦追求的真理目标。事实上,这样的思想理路忽略了真理的相对性语境。
  回溯史学史的发展历程,人们对历史研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大致可以综合为以下三种:其一认为历史研究为当下的政治服务乃史学之本意,是无可厚非的;其二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保持自身的纯学术性,远离政治是上策;其三认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历史研究与政治都是不能分离的。历史研究离不开政治,政治也需要历史研究,并且,历史研究要为好的政治提供历史经验及其教训,但这不是历史研究的唯一功能。因为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历史研究具有为人类社会各方面服务的多种功能。显然,第一种看法没能区分政治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研究探究事实的本性很可能丧失殆尽;而且,这样的史学往往会导致历史悲剧;第二种意见名为保护史学的学科自主性,实则为一种悲观情绪,暗中承认了史学与政治脱不了关系;因此,第三种看法更为合理。因为史学是某一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产物,其内部的主流情绪或非主流情绪必然会影响到历史学家的学术思想及其情趣,而历史学家的研究实践又反过来强化或弱化、甚至是改变了种种社会情绪。但必须注意的是,此“政治”一词的含意是较为狭窄的,是与经济、文化、军事等语词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而非中国古代意义上包罗各个实体层面的综合体。
  在现实生活的语境中,人们对历史研究与政治的关系的看法通常是以一种较为悲观且对抗的情绪出现的,往往暗含着一种对历史学家的谴责意味。依照这种情绪,历史学家的历史研究是以现实为逻辑起点的,其目的是为当下的政治状况之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历史的辩护。因而,历史学家在这种情形中必定会牺牲历史学的自律性,从而不利于人类对历史知识及真理的永恒追求。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认为历史学家把研究过去作为一种掩饰,实际目的则是讨好当下的政治权威,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目的观。
  ……
展开
目录
时代变革、史学转折与多重面相——《霍夫施塔特史学研究》序
前言

第一章 政治思想观与学术渊源
第一节 短暂的激进主义政治生活
一、中产阶级观:家庭生活的影响
二、激进主义思想:大萧条的烙印
第二节 学术渊源
一、学问至上的家族教育观
二、布法罗大学的学术引导
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史学主流思想
四、哥伦比亚大学的学术氛围

第二章 “对现代化整体积极性的信心”——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进步史观
一、美国历史书写的主线
二、从激进主义到自由主义的转变
三、“共同的观念氛围”
四、“利益一致性”的假设
第二节 “地位革命”史观
一、“利益政治”:一种物质原因
二、“地位政治”:一种目的原因
三、“地位革命”史观的形成
四、对“地位革命”史观的理解
第三节 反智主义史观
一、美国宗教、政治和商业领域中的反智主义表现
二、美国教育领域中的反智主义表现
三、反智主义史观的旨趣
四、反智主义确实存在于美国社会吗?

第三章 “百分之九十的写作是重写”——历史认识论
第一节 当下性原则
一、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关心
二、历史书写的意义指向:理解美国政治的核心观念与变动趋势
三、现实政治与历史客观性的理想
第二节 重写论
一、进步论的衰落
二、对进步主义史学派的反抗
三、对历史解释有限性的认识
四、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
第三节 政治文化史观念
一、思想史与政治史的结合
二、以意识形态为研究对象
三、“理论先于历史”

第四章 “文学艺术性技巧”——历史方法论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的“视角论”思想
一、社会科学:一种审视历史的视角
二、《改革时代》:视角论思想的产物
三、史料观的转变:视角论思想的产物
第二节 历史叙事的“文学艺术技巧论”思想
一、历史学:一门关乎表达的艺术
二、反讽:一种历史表现策略
三、反讽的共识:一种历史叙事综合策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