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亚热带典型山地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利用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16425
  • 作      者:
    作者:盛浩//欧阳宁相//周清//黄运湘|责编:陈新//赵小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关于亚热带典型山地土壤发生、分类和综合利用的区域土壤学专著。首先,综述了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特性、系统分类和资源利用。然后,选取湘东大围山作为典型案例,针对区域景观上有代表性、空间上分布均匀的26个样区的野外调查和土层取样的室内分析结果,总结了山地主要成土过程和土壤发生学性质,进行了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和系统诊断分类(土纲一亚纲一土类一亚类一土族一土系),阐述了典型土系的性状。最后,介绍了大围山垂直带上土壤质量(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 本书可供与土壤学相关的学科,包括农业资源利用、自然地理、土地管理与乡村规划、林业生态和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以及从事土壤与自然资源调查的部门、公益组织和科研机构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特性 2
1.1.1 土壤地球化学过程 2
1.1.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3
1.2 亚热带山地土壤的系统分类 5
1.2.1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5
1.2.2 高级分类单元 7
1.2.3 基层分类单元 10
1.2.4 山地土壤发生与分类研究展望 11
1.3 亚热带山地土壤资源的利用 12
1.3.1 山地土壤主要利用方式 12
1.3.2 山地土壤的利用问题 13
1.3.3 山地土壤的利用方向 14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大围山的成土条件 19
2.1 区域概况 19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域 19
2.1.2 经济产业 19
2.1.3 历史和人文景观 20
2.2 成土因素 21
2.2.1 地形地貌 21
2.2.2 气候 28
2.2.3 成土母岩、母质 30
2.2.4 生物 33
2.2.5 时间 39
2.2.6 其他成土因素 39
参考文献 40
第3章 大围山成土过程、土壤发生特性与发生分类 42
3.1 主要成土过程 42
3.1.1 有机质积累过程 42
3.1.2 富铝化过程 43
3.1.3 黏化过程 45
3.1.4 潜育化过程 46
3.1.5 原始成土过程 46
3.1.6 人为成土过程 46
3.2 土壤发生特性 47
3.2.1 土壤地球化学过程 47
3.2.2 土壤物质迁移 52
3.3 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和分布 58
3.3.1 土壤的地理发生分类 58
3.3.2 土壤发生学分类垂直带的分布 60
参考文献 62
第4章 大围山土壤诊断特征、土壤系统分类与分布 63
4.1 土壤系统分类的方法 63
4.1.1 技术路线设计 63
4.1.2 区域资料收集与代表性样点布设 63
4.1.3 样点采集与信息记录 65
4.1.4 室内分析、数据统计和诊断检索 66
4.2 大围山土壤的诊断特征 68
4.2.1 土壤诊断层 68
4.2.2 土壤诊断特性和诊断现象 72
4.2.3 土壤发生层与发生层特性的表达符号 75
4.3 大围山土壤的系统分类和分布 76
4.3.1 土壤系统分类 76
4.3.2 土壤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的比较 78
参考文献 82
第5章 大围山典型土系 84
5.1 人为土纲 84
5.1.1 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亚类 84
5.1.2 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亚类 86
5.2 潜育土纲 89
5.2.1 普通简育滞水潜育土亚类 89
5.3 富铁土纲 91
5.3.1 普通黏化湿润富铁土亚类 91
5.4 淋溶土纲 96
5.4.1 腐殖铝质常湿淋溶土亚类 96
5.4.2 普通铝质常湿淋溶土亚类 105
5.4.3 腐殖简育常湿淋溶土亚类 111
5.4.4 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亚类 113
5.5 雏形土纲 115
5.5.1 腐殖铝质常湿雏形土亚类 115
5.5.2 普通铝质常湿雏形土亚类 119
5.5.3 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亚类 125
5.5.4 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亚类 127
5.5.5 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亚类 129
5.5.6 红色铁质湿润雏形土亚类 132
5.5.7 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亚类 134
5.6 新成土纲 136
5.6.1 普通湿润正常新成土亚类 136
参考文献 140
第6章 大围山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质量 141
6.1 土壤质量的物理指标 141
6.1.1 土壤质地 141
6.1.2 土层厚度和容重 143
6.1.3 土壤团聚体、结构和抗蚀性 143
6.2 土壤质量的化学指标 146
6.2.1 土壤酸碱反应 146
6.2.2 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 147
6.2.3 土壤养分 152
6.2.4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153
6.2.5 土壤微量元素 154
6.3 土壤质量的生物指标 163
6.3.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164
6.3.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164
6.4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171
6.4.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 172
6.4.2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173
参考文献 174
第7章 大围山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78
7.1 土壤养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78
7.1.1 土壤pH 和有机质 179
7.1.2 土壤氮磷钾及其有效态含量 180
7.1.3 土壤有效态中量、微量元素 182
7.1.4 土壤pH、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敏感性 184
7.2 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86
7.2.1 土壤有机碳库和δ13C 值 187
7.2.2 土壤有机化合物组成 189
7.2.3 土壤颗粒有机碳库及其组成 198
7.2.4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数量和组成 204
7.3 土壤生物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211
7.3.1 植物细根生物量 211
7.3.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214
7.3.3 土壤微生物区系 215
7.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216
参考文献 218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224
8.1 主要结论 224
8.1.1 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分类与综合利用 224
8.1.2 大围山土壤成土条件和过程、发生特性与土壤发生分类 225
8.1.3 大围山土壤诊断特征及土壤系统分类 226
8.1.4 大围山海拔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异 227
8.1.5 土地利用变化对红壤质量的影响 228
8.2 展望 229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1.1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tropical mountain soils 2
1.1.1 Soil geochemical processes 2
1.1.2 Soil forming processes 3
1.2 Soil taxonomy of subtropical mountain soils 5
1.2.1 Diagnostic horizons and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5
1.2.2 Senior taxon 7
1.2.3 Basic taxon 10
1.2.4 Prospects on genesis and taxonomy of mountain soils 11
1.3 Utilization of subtropical mountain soil resources 12
1.3.1 Types of mountain soil utilization 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