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比得上大唐吗?生活是新的,政府和军队也是新的。经济是新的,形势和战略也是新的。大宋,是全新的。从五代之乱到清明上河,历史风云经历了怎样的变幻?"改革"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改革又该如何进行、怎样发生?解答这些疑问,感受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 第十七卷:大宋革新》。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赵匡胤黄袍加身,柳永流连青楼吟晓风残月。
狄天使横冲直撞,包公端坐开封府铁面无私。
辽、金、西夏,强敌四起虎视眈眈,
汴梁城、临安府,蹴鞠、相扑,依旧歌舞升平。
大宋活出了自己的新味道,绝对不同以往。
知名学者易中天所著《大宋革新》,围绕"革新"这一主题,梳理唐宋变革之际的历史走向,分析宋代不同以往的诸多面向:新生活、新经济、新政权、新形势、新战略,宋是全新、不同以往的,革新的成败得失也值得今人检讨。易中天独有的"易氏品读"风格,又把原本枯燥的历史争斗娓娓道来,风趣易懂,却不乏深刻。
本书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和全局视野观察宋代,分析宋代开国以降的战略部署和决策,又着眼小处,从具体事例和历史人物中发掘大历史的深层脉络。黄袍加身是怎么回事?《清明上河图》里隐藏着哪些历史细节?包拯究竟是谁?狄青因何而死?《大宋革新》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且不仅给出答案,更揭示了三千七百年中国文明史里内在的脉络和逻辑。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七卷,进入第四部。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如此军改
登基一年半以后,赵匡胤决定请客吃饭。
那是建隆二年(961)七月,初秋的开封天高云淡,清明时节新煮的酒正好开坛。受邀的石守信等人都很高兴,因为他们都是陈桥兵变的重要人物,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也是赵匡胤发迹之前的老弟兄。这样的聚会,总是开心的。
太祖皇帝却显得若有所思。
石守信看出问题来了。他问:陛下有心事?
赵匡胤说:皇帝不好当呀!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
石守信问:为什么?
赵匡胤说:我这个位子,谁不想坐?
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他们齐刷刷地跪下来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
赵匡胤说:你们是不会,别人呢?
石守信问:谁?
赵匡胤说:诸位手下那些贪图富贵的人呀!万一他们故伎重演,也弄件黄袍披在你们身上,请问拒绝得了吗?
石守信等人以为自己受到猜忌,一个个魂飞魄散,泪流满面地说:臣等一介武夫,冥顽不化,何曾想到许多?恳请陛下慈悲为怀,为臣等指点迷津,给条活路。
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如白驹之过隙。对酒当歌,悲富贵不常在。你们为什么不替自己好好规划一下呢?
石守信等人都说:请陛下明示!
赵匡胤说:交出兵权,换个肥缺,兴豪宅,置田产,拥歌姬,饮美酒,子孙无虞,自己也快乐。我再与你们都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很好吗?
众人都说:陛下体贴入微,恩重如山!
第二天,他们纷纷宣称自己身体不好,请求辞职,太祖皇帝则给予了亲切的慰问和丰厚的奖赏。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可惜这并靠不住。正如本书第二章讲过的,一年后赵普还在拿陈桥兵变说事,劝太祖收回兵权,开始时太祖还很不以为然,岂非前后矛盾?何况黄袍加身原本就是赵匡胤亲自导演,怎么能对石守信他们说手下人贪图富贵呢?
事实上,杯酒释兵权不过小说家言,而且这故事也远不如另一个精彩。那故事说,有一次,太祖皇帝拉着石守信那帮人外出打猎,到了树林大家坐下喝酒。赵匡胤说:这里没有别人。你们当中谁想当皇帝,只要把我杀了就行。
石守信他们全被镇住,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这事同样真伪难辨,但更符合赵匡胤的出身经历,以及人们对他的认知。实际上此人就是一条江湖好汉,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嗜赌成性。传说嵩山少林寺三十六路棍法,就是他留下的。双节棍,也是他的发明。他胆敢在陈桥进行一场豪赌,靠的正是闯荡江湖的阅历,还有与石守信他们结拜为"义社十兄弟"的关系。难怪《水浒传》会这样描述这位开国皇帝: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赵宋官家,原本是黑社会老大。
做贼难免心虚,更懂得贼心思。无论前面两个故事是真是假,太祖皇帝要防止别人黄袍加身都是肯定的。同样可以
肯定的是,交出兵权的功臣们都受到了厚待,不但自己安享晚年,子子孙孙也富贵荣华,以至于在开封城内,纸醉金迷
的高消费群体和时尚引领人,就是将门子弟娼门女。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这是原因之一。
当然,石守信他们被解除了兵权,也是真的。但如果将这理解为对付藩镇,就大错特错。恰恰相反,赵匡胤的安排是让他们交出禁军兵权,出任节度使。石守信是这样,其他人也是,只不过石守信保留了禁军司令的头衔。
也就是说,赵匡胤的第一把火,是夺禁军之权。
这是有道理的。过去人们往往以为,晚唐五代天下大乱是因为藩镇割据,其实并不尽然。准确地说,应该是晚唐之
乱在藩镇,五代之乱在禁军。赵匡胤夺权成功,就因为他是禁军司令之一,石守信他们也都是禁军的高级将领。
禁军岂能小看!
不过,五代和北宋的禁军,已经并不单指御林军。严格地说,这时的禁军应该叫做中央军,与之相对的地方军则叫镇军。镇军就是藩镇的军队。由于五代的开国皇帝多半是内战的胜利者,深知藩镇的危害和禁军的重要,因此胜利之后便将敌军收编过来,禁军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发展到后来,它就成为王朝唯一算数的军事力量。
重归中央集权,也因此成为趋势,并有了可能。
然而藩镇削弱以后,禁军就成了定时炸弹。因此赵匡胤并不满足于人事调整,还要改革军事制度。毕竟,人是靠不
住的,制度才能保证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为后人留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祖宗家法,确保政权不被颠覆,尽管
大宋的军事改革和制度建设并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那么,赵宋官家怎样军改?
一 新生活
闲情与闺情
市井歌谣
椅子与包子
刺青者
景德镇
二 新政权
陈桥兵变
约法
集权
官本位
共治天下
三 新经济
庄园
城市
海外贸易
科技文化
商业奇观
四 新形势
契丹人来了
萧太后
杨家将
花钱买和平
另类儿皇帝
五 新战略
谁是包公
狄青之死
如此军改
自毁长城
逼出来的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