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思维”一词的意思是“多种个体思维形成的强大组合”。这本书要讲述的正是超级思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人类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超级思维的历史,也就是以群体(比如层级制、社群、市场和民主制)为单位的人,如何完成了仅凭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看到计算机将对人类超级思维的未来发展产生多么关键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的重要贡献都不是人工智能,而是“超级连接”,即以全新的方式和空前的规模将人类的思维彼此连接起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也会完成越来越多如今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复杂思考。
这本书探讨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计算机将如何完成人类过去常做的事情,而是人类和计算机将如何共同完成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机超级思维又将如何成为我们这个世界有史以来智能水平卓越的工具,以及我们将如何利用这些新型的集体智能来解决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
集体智能简史
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你搭乘着时间机器来到公元前45 000年非洲的一片热带雨林。尽管你的知识水平和现在一样,但你却是孤身一人。天气炎热、潮湿,四周还传来很多奇怪的声响。如果你走运,或许能依靠水果、坚果和其他食肉动物留下的猎物尸体,以及你偶尔抓到的鱼或者蚱蜢活下来。不过,你终将成为食物链的一环,一直活在对比你强大的捕食者的恐惧中。5 例如,如果你偶然碰到一头饥饿的狮子,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它的午餐,而不是你吃掉它。
我们人类的远祖也曾面临这样的境况,但主要的区别在于,远古人类并不是孤身一人,而是过着群居生活。事实上,他们的大脑天生就有建立相互联系的能力。相较于与人类体型相似的动物的大脑,人类的大脑是目前动物界中最大的。而且,在多出来的脑容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似乎就是服务于社交智能的。
如果你检视包括猴、猿和人类在内的所有灵长类动物,就会发现新皮质区域越大的物种,形成的社会群体也越大。有效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最重要的进化优势之一。
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群体比个体能更有效地保护他们免受捕食者的伤害。群体中的少数人可以在其他人吃芒果的时候,密切注意狮子的动向。狮子也不太可能攻击一大群人,因为它知道即便能轻易地制服一个人,也很可能在与十几个人的战斗中失败。当人类成为捕食者时,庞大的群体变得更加有效。比如,由几十个人组成的群体可以把一整群野马团团围住,然后将它们赶进峡谷,一网打尽。
除了卓越的社交智能外,早期人类还发展出比其他动物更丰富的沟通方式。这些人类语言不仅可用于协作狩猎,还可用来分享创意,例如,怎样控制火,怎样制作弓箭,以及怎样造船。即使那些会取火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管他们是谁——如果无法将他们掌握的技术传播给别人,也不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他们的创新之所以有影响力,只是因为他们的创意为很多人和群体共享,后者可以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它们。
在大约30 000~70 000 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已经拥有了与现代人类别无二致的身体和大脑,10 并凭借他们的能力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例如,人类在大约45 000 年前到达澳大利亚海岸。之后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这片大陆上其他24 种体型最大的动物中有23 种已经灭绝了。虽然我们没有任何关于人类屠杀动物的目击报告,但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类祖先最终还是以某种方式到达了食物链顶端。而且,成为顶级捕食者的是人类群体,而不是个体。
农业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人类的另外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在大约12 000年前,人类开始系统地培育小麦、玉米、奶牛和其他很多动植物。这使得全球人口从大约200万增长到1700年的6亿,进一步巩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其他部分的统治。
但是,农业比狩猎和采集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群体协作。农民种植粮食,但他们通常不会自己盖房子,盖房子的木匠又需要从农民那里获取粮食。于是,人们就在市场上用他们拥有的东西来交换他们需要的东西。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庄稼和房屋也需要保护,免受侵略者和窃贼的破坏。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通常会依赖于由国王和皇帝统治的政府。
上述成就全都依赖于人类的集体智能和技术,仅凭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像书写这样的信息技术尤为重要,因为它们让原本不可能实现的跨越时空的沟通成为现实。
工业
从18 世纪开始,随着人类开办工厂、发明机器,工业时代的大幕被缓缓拉开,劳动分工和各种各样更复杂的协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新的分工方式相结合的新技术使生产率得到大幅提升。比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曾以著名的大头针工厂的例子来说明劳动分工的重要性。在这家工厂里,原先一位制针工人要完成的任务被分解成切断金属丝、打磨针尖等18 项单独的任务,而且每一项任务都由不同的专业工人来完成。在更大规模的群体当中,这样的分工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率。
在工业时代,除了规模更大的市场和政府,还出现了规模更大的社群,比如世界科学界,让新的互动方式成为可能。这些变化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印刷术和我们今天知道的各种电子通信技术。所有这些进步的结果是,世界人口再次增长,仅在过去的300年里就从6 亿增加到70 多亿。人类对地球的统治如此成功,以至于现在人类自身也许才是地球未来的最大风险。
同样地,这些发展也不只是人类个体智能的结果。大概没有一个人会说:“我希望人口能够尽可能地增加,这样一来,人类就可以统治大自然了。”事实上,这些结果无论好坏,都是人类的集体智能和技术共同造就的。
集体智能简史
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你搭乘着时间机器来到公元前45 000年非洲的一片热带雨林。尽管你的知识水平和现在一样,但你却是孤身一人。天气炎热、潮湿,四周还传来很多奇怪的声响。如果你走运,或许能依靠水果、坚果和其他食肉动物留下的猎物尸体,以及你偶尔抓到的鱼或者蚱蜢活下来。不过,你终将成为食物链的一环,一直活在对比你强大的捕食者的恐惧中。5 例如,如果你偶然碰到一头饥饿的狮子,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它的午餐,而不是你吃掉它。
我们人类的远祖也曾面临这样的境况,但主要的区别在于,远古人类并不是孤身一人,而是过着群居生活。事实上,他们的大脑天生就有建立相互联系的能力。相较于与人类体型相似的动物的大脑,人类的大脑是目前动物界中最大的。而且,在多出来的脑容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似乎就是服务于社交智能的。
如果你检视包括猴、猿和人类在内的所有灵长类动物,就会发现新皮质区域越大的物种,形成的社会群体也越大。有效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最重要的进化优势之一。
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群体比个体能更有效地保护他们免受捕食者的伤害。群体中的少数人可以在其他人吃芒果的时候,密切注意狮子的动向。狮子也不太可能攻击一大群人,因为它知道即便能轻易地制服一个人,也很可能在与十几个人的战斗中失败。当人类成为捕食者时,庞大的群体变得更加有效。比如,由几十个人组成的群体可以把一整群野马团团围住,然后将它们赶进峡谷,一网打尽。
除了卓越的社交智能外,早期人类还发展出比其他动物更丰富的沟通方式。这些人类语言不仅可用于协作狩猎,还可用来分享创意,例如,怎样控制火,怎样制作弓箭,以及怎样造船。即使那些会取火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管他们是谁——如果无法将他们掌握的技术传播给别人,也不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他们的创新之所以有影响力,只是因为他们的创意为很多人和群体共享,后者可以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它们。
在大约30 000~70 000 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已经拥有了与现代人类别无二致的身体和大脑,10 并凭借他们的能力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例如,人类在大约45 000 年前到达澳大利亚海岸。之后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这片大陆上其他24 种体型最大的动物中有23 种已经灭绝了。虽然我们没有任何关于人类屠杀动物的目击报告,但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类祖先最终还是以某种方式到达了食物链顶端。而且,成为顶级捕食者的是人类群体,而不是个体。
农业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人类的另外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在大约12 000年前,人类开始系统地培育小麦、玉米、奶牛和其他很多动植物。这使得全球人口从大约200万增长到1700年的6亿,进一步巩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其他部分的统治。
但是,农业比狩猎和采集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群体协作。农民种植粮食,但他们通常不会自己盖房子,盖房子的木匠又需要从农民那里获取粮食。于是,人们就在市场上用他们拥有的东西来交换他们需要的东西。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庄稼和房屋也需要保护,免受侵略者和窃贼的破坏。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通常会依赖于由国王和皇帝统治的政府。
上述成就全都依赖于人类的集体智能和技术,仅凭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像书写这样的信息技术尤为重要,因为它们让原本不可能实现的跨越时空的沟通成为现实。
工业
从18 世纪开始,随着人类开办工厂、发明机器,工业时代的大幕被缓缓拉开,劳动分工和各种各样更复杂的协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新的分工方式相结合的新技术使生产率得到大幅提升。比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曾以著名的大头针工厂的例子来说明劳动分工的重要性。在这家工厂里,原先一位制针工人要完成的任务被分解成切断金属丝、打磨针尖等18 项单独的任务,而且每一项任务都由不同的专业工人来完成。在更大规模的群体当中,这样的分工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率。
在工业时代,除了规模更大的市场和政府,还出现了规模更大的社群,比如世界科学界,让新的互动方式成为可能。这些变化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印刷术和我们今天知道的各种电子通信技术。所有这些进步的结果是,世界人口再次增长,仅在过去的300年里就从6 亿增加到70 多亿。人类对地球的统治如此成功,以至于现在人类自身也许才是地球未来的最大风险。
同样地,这些发展也不只是人类个体智能的结果。大概没有一个人会说:“我希望人口能够尽可能地增加,这样一来,人类就可以统治大自然了。”事实上,这些结果无论好坏,都是人类的集体智能和技术共同造就的。
前言 V
引言 VII
第一部分 什么是超级思维? 001
第 1 章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它,你能认出超级思维吗? 003
第 2 章 群体也能做智力测验吗? 011
第二部分 计算机如何能让超级思维更聪明? 029
第 3 章 人类将如何与计算机一起工作? 031
第 4 章 计算机将能达到什么样的通用智能水平? 045
第 5 章 人类与计算机群体如何更智能地思考? 057
第三部分 超级思维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063
第 6 章 更智能的层级制 065
第 7 章 更智能的民主制 073
第 8 章 更智能的市场 083
第 9 章 更智能的社群 093
第 10 章 更智能的生态系统 109
第 11 章 每一种超级思维最适合做出哪种决策? 119
第四部分 超级思维如何更智能地创造? 141
第 12 章 越大(通常)越智能 143
第 13 章 我们如何以新方式分工合作? 159
第五部分 还有其他办法能让超级思维更智能地思考吗? 175
第 14 章 更智能地感知 177
第 15 章 更智能地记忆 191
第 16 章 更智能地学习 199
第六部分 超级思维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09
第 17 章 公司战略规划 211
第 18 章 气候变化 225
第 19 章 人工智能的风险 235
第七部分 我们将走向何处? 253
第 20 章 你好,互联网,你醒了吗? 255
第 21 章 全球思维 273
致谢 283
注释 285
这本研究透彻、可读性强的书,对超级思维会在商业和社会中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刻且务实的探索。在数字技术统治的世界中,关注如何利用人类思维力量的领导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詹姆斯·曼尼卡,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
集体智能之父针对计算机将如何增强集体智能,以及超级思维如何能帮助我们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极其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现实主义观点。
——伊藤穰一(Joi Ito),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
人类与计算机及网络的组合具有巨大的潜力。像我们这样微小的生物该如何利用这种潜力呢?马隆在这本书中以一种具体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为一个新学科奠定了基础:超级思维工程学。
——弗诺·文奇(Vernor Vinge),
科幻小说作家、雨果奖获得者、“技术奇点”概念创造者
这本书深入探索了信息技术的力量如何使新型人类组织成为现实。强烈推荐!
——吉米·威尔士(Jimmy Donal Wales),
维基百科创始人
马隆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精心策划的旅程,对思想、智能、推理和意识等概念进行了探索。他从极其广泛的角度看待这些概念,并改变了我对“思考”的理解。
——温顿·瑟夫(Vinton Cerf),
谷歌公司副总裁、“互联网之父”之一
托马斯·马隆恰当地表达出对人工智能的担忧,解释了为什么人工智能在超级思维中与人类协作时效果更佳。如何让一个超级思维变得更智能,是这本精彩的著作带给我们的诸多惊喜之一。
——帕特里克·温斯顿(Patrick Winston),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前主任、《人工智能》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