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零秒思考》作者力作,快速解决工作中所有疑难杂症的“零秒工作术”
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何减少时间浪费,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本书中,活跃于麦肯锡14年的咨询师赤羽雄二告诉读者,“速度”在工作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你提升工作“品质”,还能助你点燃工作的“斗志”。书中更有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提升工作速度的具体做法,让你在工作中先发制人,永远抢占先机。
该做什么工作?按照什么顺序推进工作?如何提高每一项的工作速度?我们即使知道工作的效率和速度很重要,却还是因为工作进度缓慢而痛苦不堪,找不到解决办法。
本书作者曾在麦肯锡工作14年,一个人同时负责7-10个项目。独立创业后,同时参与数家企业的经营改革,每年举办的演讲超过50次……作者能够完成如此庞大工作量,关键就在于他的工作哲学:“思考的速度可以无限加快”和“工作的速度可以无限提升”。在本书中,他不仅提出了提升工作速度的基本观念,还详细解说了“零秒工作术”的具体做法,更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提升工作效率的诸多方法,如凡事抢先一步做好准备,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电脑中录入200-300个常用词汇;利用白板提升会议效率,等等。有了这样的工作方法,工作中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1.1 为什么工作效率如此低下?
白领的工作效率真的这样低下吗?
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白领的工作效率(劳动力等投入成本与其产生的价值和产出之间的比例)特别低。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只要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就能接二连三地发现白领的工作效率确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其他国家工作效率的量化比较可交给管理学的专家们去解决,我们在这里了解一下在日本企业的实际工作现状:
◎ 会议又多又冗长
◎ 会议的参会人很多,但是参加会议却一言不发的人也有很多
◎ 会议中退回提案或者被要求重新讨论的情况很多
◎ 除了会议以外,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上司会发表长篇大论,或进行比较随意地讨论
◎ 每个工作项目都要求员工制作大量的文件。很多时候还要求重新制作
◎ 上司下达的指示相当不明确,却又对员工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要求。员工有时不得不重复工作
◎ 上司希望通过某项工作达成某种目标,但这样的目标往往不明确,还希望员工花大量时间去解决问题
◎ 上司没有下班之前员工不好意思离开办公室。员工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实际上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 缺乏守时的观念。缺乏在某个时间点前完成规定工作的意识
◎ 很多时候员工都不得不免费加班。因此,加班时候的状态也比较消极
上述情况真是随处可见。
大型企业也好,小型企业也罢,甚至连视效率如生命的创业公司,召开的会议也是又多又冗长。并且开会的时候总有人长篇大论、喋喋不休。比起提出明确的论点、干脆简洁地得出一个结论,人们总是希望花大量的时间来仔细讨论某个问题。
如果真的有必要仔细讨论某个问题,或者不断深入探讨并得出的结论,那么多花费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但有时候人们只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消磨时间,或者由于无法作决断而召开冗长的会议。
除了会议时间以外,员工还常常在工作中被上司叫去。如果是关于工作的具体指示,那暂且不谈,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上司一个劲儿地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当年之勇或者是一些琐碎又冗长的杂谈。并且除了上司以外,员工还时不时与前辈、同事进行毫无时间成本概念的讨论。并且如果不主动参与讨论,就会被人认为是“难打交道的人”。
谈到免费加班这件事,对于契约观念根深蒂固的欧美社会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在日本的许多公司里免费加班却是司空见惯,人们甚至认为在上司离开办公室后才下班是种美德。
如果无视上司而按时下班的话,就会被视作“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懂事”。在上司下班后,所有团队成员才开始准备下班,这样的情景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如果某项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的话,那么不论上司几点下班,都必须今日事今日毕。但归根结底,上述情景都与想要全速推进工作、完成工作的意识背道而驰。
工作效率低下的三大原因
如果说日本白领的工作效率低下,那么其原因何在呢?我个人的假说如下所示: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划、人事、经营管理、财务、采购、质量管理、售后服务、公关等工作量不断增加。为了完成增加的工作量而增加人手,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企业得以成长,收益一路上涨。这真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但是同时,为了协调各方而召开的会议、为了分享信息而召开的会议、随之而来的资料制作、为了发送制作好的资料而召开的会议、召开会议前的沟通以及沟通之前的准备会议等活动所产生的“不产出任何利益的时间”也同样在加速增长。
这样的情景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多或少都能见到,但是在日本企业中,那真是特别常见。
在工作中,由于各部门的领导人对于某些问题无法独自作出决定,所以他们会与员工讨论,在考虑员工想法的同时,又要在工作岗位和部门领导之间协调。然后再次与员工讨论,取
得一致意见后,又要开始准备在社长面前作正式报告,这样烦冗的流程将一直持续。一旦报告被驳回的话,那么所有的流程又要从头再来一次。
我认为日本白领的工作效率低下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众多管理层和部门领导人无法自己作决定和推进工作”“部门内外协调后的再次协调”以及“随之而来的庞杂冗繁的资料制作”。
其中最为严重并且是问题根源所在的一点是“众多管理层和部门领导人无法自己作决定和推进工作”。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任何商品都能轻易畅销,这样的弱点并不明显,但是到了今天,却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拖累。如果能够自己作决定、迅速推进工作的话,“部门内外协调后的再次协调”以及“随之而来的庞杂冗繁的资料制作”也就没有必要了。
能够自己作决定并推进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工作能力的体现”。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很自信的管理者,或者其上司非常少。这一问题并不仅限于部门领导,过去的数十年里,在社长和管理层中也很常见。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经济高速成长期之后,日本的大型制造企业大部分经营也不会恶化到如今的地步,其总市值和美国企业之间差距也不会如此之大。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仅仅依靠硬件就能维持巨大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软件和服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思科、甲骨文、微软、谷歌、苹果等企业实现了极速发展,IBM和GE(通用电气公司)等企业则大幅度地转变了经营方向,例如IBM在2005年卖掉了PC(个人计算机)部门。
此外,围绕着众多的顾客和用户做平台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向开发商和供货商提供商业平台,从其收入中抽取30% 40%的分成,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广泛普及。这也是苹果、安卓、脸书共同的商业模式。
对于这些商业模式,日本企业的应对措施是极其滞后的。人们丝毫没有注意到锐意进取的美国企业的新战略,或者即使注意到了,因为恐惧和不安而没有采取任何相应的行动,继而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没有做出必要的转变,业绩不断恶化,对白领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也视而不见。总是缺乏实践,或者即使实践了也无法有效阻止业绩恶化,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的会议有增无减,人们在内部讨论和制作文件上反而花费更多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速度”
除一部分非常优秀的企业之外,大部分公司参与决策的管理层和部门领导都面临着巨大的难题。这些难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对于这些本质性的问题,在企业层面很有必要尽早着手解决,但是作为个人来说,只能围绕“部门内外协调后的再次协调”以及“随之而来的庞杂冗繁的资料制作”来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较高,也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其他人需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企划书,你只需要几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完成,并且完成的质量也很高,这样不仅仅能够迅速获得上司的认可,还能迅速地走完公司内部的各种批准流程。
例如,想要制作一份企划书时,就需要把握好下述要点,迅速完成各个步骤,并以极高的质量来推进工作。
① 需要写什么,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明确地把握企划书的整体纲要
② 以顾客需求、竞争状况和业界的动向为基础,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③ 准确把握公司内部的决策过程,采用有效的、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
④ 能够迅速确定内容,迅速地和各工作岗位协调
⑤ 提出超出上司预期的建议
因为工作质量的改善在某种意义上也需要经验的积累,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但是只要找准秘诀,工作速度就能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就能迅速多次地应用PDCA管理循环
在习惯某项工作之前就能提高其工作质量。因为迅速完成工作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就可以推敲工作内容,获取反馈,或者进行额外检查等。
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认真地执行上述① ~ ⑤的步骤,那么工作时间便自然而然地缩短至平时的几分之一,工作在整体上也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但另一方面,如果过度重视工作质量的话,那就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很多时候不要说应用PDCA管理循环,甚
至连基本的工作要求都无法满足。工作一旦进入了恶性循环,要再想从中摆脱出来就变得极其困难,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虽然也有例外,但是白领在工作中的关键就是对速度的重视。
……
前 言 1
第 1 章 启发思考 1
1.1 将浮现在脑中的意象、感觉变成语言 3
1.2 以自如准确地使用语言为目标 9
1.3 捕捉语言的核心意思和偏差 13
1.4 避免肤浅及徒劳无功的思考 18
1.5 “沉思默想”及“滔滔不绝”都是误区 2
第 2 章 零秒思考,你也可以做到 27
2.1 多花时间并不意味着思考可以深入 29
2.2 当机立断的能者及优秀的经营者 32
2.3 终极目标:零秒思考 37
2.4 零秒思考和信息收集 41
2.5 通过做笔记掌握零秒思考 45
2.6 做笔记的好处 50
第 3 章 如何做笔记才能实现零秒思考 61
3.1 写标题的方法 65
3.2 写正文的方法 74
3.3 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 86
3.4 笔记写在 A4 纸的背面 89
3.5 每天做 10 页笔记 92
3.6 每页 1 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 95
3.7 不能用笔记本、日记本、word 的原因 10
3.8 笔记控制在 1 分钟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 104
3.9 情绪要再三思考后再写入笔记 108
3.10 不同状况、需求下的笔记题目范例 111
第 4 章 充分利用笔记 137
4.1 深入挖掘笔记更有效 139
4.2 多角度地写一个标题 148
4.3 笔记的拓展 154
4.4 笔记和逻辑树的关系 156
4.5 从笔记中归纳企划书 158
4.6 让同事和家人也记笔记 170
第 5 章 笔记的整理和活用方法 173
5.1 分类放在透明文件夹中进行整理 175
5.2 重新审视文件夹的分类 182
5.3 做笔记之后 186
后 记 191
出版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