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丛刊.第1辑·201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0429
  • 作      者:
    张晓希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希,辽宁大连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日本古典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文化概览》、国家新闻总署重点出版项目《汉日大辞典编撰》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中华文学概览》(译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丛刊(第1辑·2013)》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丛刊设有“东亚汉学”、“理论探索”、“比较研究”、“域外视点”、“译学评论”、“青年论坛”、“学术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从不同角度对比较文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探索与争鸣:拓展比较文学的理论范畴,对不同文化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文类风格等)进行深入、有意义的比较;译介国外有关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刊载青年学者、硕、博研究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优秀成果;报道国际、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活动和事件;评论介绍学界新近出版的比较文学研究著作,旨在进一步推进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东亚汉学
  禅与朝鲜-韩国汉诗孟昭毅朝鲜-韩国(以下简称“朝韩”)的汉诗创作是亚洲汉文学中中国域外成就最突出的文学现象。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关系最为密切,汉字传入也早于越南和日本。《高丽史》卷七一中就有西周初箕子在朝鲜实施“八条之教”的记载。《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元圣王》都有建立“读书三品制”的记载。朝韩古代诗人也一直以创作汉诗为主要言志抒情的工具和载体。由于这种血肉联系,朝韩汉诗与中国诗歌之间不仅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联系密切,而且在禅佛思想上产生了诸多的共鸣。
  中国佛教的禅宗名义上源于印度,实际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东汉末年来华的伊朗高僧安世高(安清)带进的禅学属于小乘,而后流传于中国的达摩禅法则属于大乘。两种禅法完全不同。以达摩顿悟为主的禅宗理论和实践进入中国诗的时间约在两晋南北朝。禅宗勃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入朝韩,并慢慢浸润了它们的诗坛,因此汉诗得以与禅结缘。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二者的契合点和相通之处恰恰在“悟”上。诗自渗入禅理而愈显灵性,禅自有了诗意而尤显深幽。朝韩的僧俗两类诗人同在用汉诗表达的禅的意境中觅得思想归宿。诗禅的结合令他们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成为他们表现自己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最佳选择。他们常将那些江松暮雪、山村落照、渔歌晚唱、远浦归帆、石幽水寂、林泉野趣等有禅机的意象,巧妙地纳入自己用汉诗构筑的自由王国,追求一种清远幽深的意境,在享受自然风物之美的同时,含蓄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心性所在。但是,正如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指出的:“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等等中,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悟:无我、空
  禅是梵文Dhyana和巴利文jhana的音译缩写,意译为“静虑”、“冥想”,英文为meditation。禅宗认为,要开发真智必先入禅,只有心绪宁静关注,才能深入思虑义理,才能有所悟,非顿悟,即妙悟。禅宗主张远避俗世,修身于自然,提倡“五戒”与“六根清净”。这种以天地自然为静,并以之为修身养性之所,以求有所悟的禅宗思想,时隐时现地贯穿于朝韩汉诗的发展进程中。禅宗所提倡的无论是达摩之顿悟,还是古人所云之妙悟,都指出参禅要悟到“无我”的境界,要悟出“空”的层次。禅宗五祖弘忍在选择衣钵传人时,就是因为神秀之偈颂不如慧能之偈颂在“无我”与“空”的问题上悟得彻底,才将慧能定为六世禅祖的。这种追求无我的境界与空的思想,在进入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朝韩的汉诗创作以后,“其结果是将参禅与诗学在一种心理状态上联系了起来。参禅须悟禅境,学诗须悟诗境,正是在‘悟’这一点上,时人在禅与诗之间找到它们的共同之点。”
  禅宗在朝鲜半岛影响很大。早在中国禅宗盛极之前,新罗僧人法朗就从中国禅宗四世祖道信(580-651)学得禅法,返归新罗。神行(又名信行、慎行,704-779)随法朗学禅法后觉不足,又赴唐投师北宗禅神秀弟子普寂(大照禅师,651-739)的门人志空的门下修习,返回新罗后弘扬北宗禅法。但是真正使禅宗在朝韩大行其道的却是南宗禅慧能之法孙道义等。道义、洪直、惠彻、玄昱、道允、无染、梵日等新罗僧人,都先后到过唐朝,向不同流派的禅师学法,归国后成为朝韩各派禅法的大师。因此,朝韩《东诗话》云:“吾东自新罗至高丽,禅释盛行,儒教则仅存其名而已。”在这种氛围中,禅理入诗尤显三昧之境,诗中有禅则更多解脱之趣。
  高丽前期诗人崔冲(985-1068)擅长汉诗,不少作品立意新颖。《补闲集》云:侍中上柱国崔公,功名富贵之极,雅尚出尘,诗语清婉。忽一夕,风清月朗,松篁自籁,不觉吟一绝云:
  满庭月色无烟烛,入座山光不速宾。
  更有松弦弹谱外,只堪珍重未传人。
  这首《绝句》诗借月夜景物抒发胸臆,自然流露出空寂的禅佛之趣。全诗以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描绘出一个静极的空灵意境,只有内心与外物合一,才能体味到月色、山光、松弦那种“无烟烛”、“不速宾”、“未传人”等空寂的禅旨,已入禅家“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之境。
  高丽中期诗人李奎报(1169-1241),号白云居士,崇尚苏轼(号东坡居士),通晓中国经史、诸子和佛、老典籍,长于汉诗文写作,流传至今的汉诗有2000余首,有《东国李相国集》53卷问世。其中《咏井中月》一诗最具禅味:
  山僧贪月色,并汲一瓶中。
  到寺方应觉,瓶倾月亦空。
  诗中写有山僧去汲井水,水和月满瓶中而归,入寺瓶空无所见,方知色是空。此诗如偈颂,点出佛心禅修,佛境禅理。诗中以月喻微妙的禅义,山僧渴求,并汲于瓶中,于是瓶中之月随瓶倾而空,虚空一片,无色可取。大有“道可分不可分,无在无不在”的禅机妙悟。
  ……
展开
目录
东亚汉学
禅与朝鲜-韩国汉诗
五山文学与五山文化
清代诗文学对朝鲜后期诗坛的影响——以《湖海诗钞》东传朝鲜为个案
理论探索
审丑论
福柯空间理论解析
米兰·昆德拉小说梦之叙述研究
比较研究
日本翻案文学中的中国文学经典传播
日本和歌、俳句在中国
“夏目漱石与中国”(笔谈4篇)
域外视点
Rabindranath and modernism in Bangla poetry From the De-Based Literati to the Debased Intellectual: A Chinese Hypochondriac in Japan
译学评论
《苏尔诗海》苏达玛功行诗歌译释
《吉檀迦利》冰心译本疑难点探析——孟、英、中《吉檀迦利》对照研究
中西译坛上“美丽的错误——季羡林《罗摩衍那》和黑山《红楼梦》
翻译对照考察.
青年论坛
“心词论”与中国诗论——以言志、缘情说为中心
虎关师炼《诗话》中的“美”与“善”
绝海中津汉诗的古典意韵
“异托邦”视域下的天津城市空间研究
论克里斯蒂娃《恐怖的权力》中的abjection机制——兼谈塞利纳的“卑贱”式写作
印度德瓦达茜制度与印度宗教
阿拉文德·阿迪加小说中的动物意象
学术动态
2012年英法文学动态
2012年北美地区文学动态
2012年德意西葡年度文学报告
2012年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文学动态
2012年大洋洲文学动态
2012年拉丁美洲文学动态
2012年度东亚(日韩朝)文学动态
2012年印度文学年度报告
2012年西亚地区文学动态
2012年东南亚文学动态
2012年非洲文学动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